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右心导管检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右心导管检查righ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系心导管检查的一种。方法是切开或穿刺上肢肘部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向内送入导管,达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直至肺小动脉处,分别测定各部的压力并采取各部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心导管是否进入异常途径,并推算心排血量、血液分流量、心室压力曲线的最大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动脉阻力、瓣膜口面积等。此种检查对诊断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循环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有重要意义。但此种检查为有创伤性且有一定危险性,故应在其他各种检查之后采用。

右心导管检查righ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为检查右心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方法。是将心导管经静脉在X线透视下顺序插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在血管和各心脏内采取血液标本,记录压力和指示剂稀释曲线,并可进行选择性右心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某些心脏疾病和了解病情改变。

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是将心导管插入周围静脉后,沿静脉送达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以了解右侧心脏血流动力改变的检查方法。亦称静脉心导管检查。
通过右心导管检查,可得到下列有关心脏血流动力变化的资科:
❶了解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压力变化(在某些先天性畸形,心导管也可能通过畸形途径进入左侧心脏,了解左侧心脏的压力情况)。
❷了解上述各处血液的氧含量,加上动脉血氧含量和每分钟氧消耗量的测定,可以推算心排血量、心脏内或大血管之间的左至右或右至左的分流量。
❸心导管可能进入异常途径,从而证实某些畸形的存在。
❹心导管嵌入肺小动脉的末梢部,可以测定“肺微血管压”或“楔嵌压”,从而间接地了解左心房的压力变化。
❺心导管可从右心房进入冠状静脉窦,了解心脏静脉血的化学成分变化。
❻通过心导管注射造影剂,可进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❼可将心导管送到下腔静脉不同水平或到肝、肾等静脉进行有关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的设备

❶手术器械: 所用手术器械与静脉切开术相同,但必需有眼科用的蚊式小钳、弯头小止血钳和小剪刀,以便剪开静脉和夹持静脉切口。如用静脉穿刺法施术,则需准备16或18号带针芯的穿刺针(Seldinger、Cournand或Riley穿刺针)。按常规煮沸或用酒精、蚁醛等消毒液泡浸消毒。
❷心导管: 一般用开口在顶端的Cournand心导管,如有特殊需要,可选用相应的特殊规格心导管 (见 “心导管”条)。成人用F6、F7、或F8号,儿童用F4、F5、或F6号。心导管一般用气体(环氧乙烷等)或液体(蚁醛、酒精、1‰氯化苯甲烃胺、1‰双氯苯双胍己烷等)泡浸消毒。如用静脉穿刺法施术,还需准备导引钢丝和扩张导管。
❸X线设备: 主要用能进行透视的X线设备。目前由于常同时进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故趋于应用专用的X线机。此种X线机备有影象增强装置和电视监护器,可在一般室内光线下进行透视; 备有电影照相、快速摄片、磁带录象等装置和加压注射器,可作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其透视台可以迅速移动,便于透视时跟踪心导管的动向。
❹压力测量和记录设备:采用电压力计,包括压力换能器、放大器和记录器等3个部分,并备有示波器,可同时测定、记录并监护病人心脏血管内压力曲线和心电图等变化。
❺血氧含量测定装置:采用电血氧计结合Van Slyke-Neill量压式血氧测定、Scholander-Roughton微量血氧分析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测知病人血液标本的氧饱和度和氧含量。
❻每分钟氧消耗量测定装置:采用电测氧仪或Hald-ane气体分析器分析病人呼出气体的氧含量,或用新陈代谢测定仪,测定病人每分钟的氧消耗量。
❼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用的各种药物和电复律器等。
右心导管检查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1小时给服巴比妥类或其他镇静药,术前半小时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和水溶青霉素60万u预防感染。
(2) 静脉切开法: 用静脉切开法施行手术时,一般选取左(或右)贵要静脉或其分支以及右(或左)大隐静脉切开。病人平卧在X线透视台上并作心电图监护,如选贵要静脉或其分支切开,则该上肢伸开于台外,与躯干成直角,另以一小台支持之; 如选大隐静脉施术,则该下肢应略向外侧伸开并外翻,使手术野充分暴露。静脉选定后用龙胆紫溶液在皮肤上作记号,成人的大隐静脉一般在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2~3cm处。按外科手术常规消毒皮肤和无菌技术操作。成年病人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幼儿需用静脉或强化麻醉配合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在上肢施术时,沿静脉方向在皮肤上作约1cm的切口;在下肢施术时,则作2cm左右的与静脉成直角的横切口。分离出静脉,以丝线结扎其远端,在其近端虚悬另一根丝线。根据静脉的粗细选合适的心导管,将心导管通过三路开关连接于盐水滴注器,调节三路开关,以每300ml含有肝素2500u(25mg) 的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溶液不断滴注于心导管腔内。三路开关的另一路与20ml注射器连接,调节开关,可以随时向心导管腔内迅速注入上述含肝素的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以小剪刀剪开静脉达其腔内,剪开口的大小视分离出的静脉大小,以及所用心导管的粗细而定。用蚊式小钳夹住剪开的静脉切口的小唇,在心导管腔内不断滴注上述溶液的情况下,顺静脉的血流方向送入心导管(图1)。送入20~30cm后,估计心导管顶端将达腋静脉(由上肢贵要静脉送入时),或下腔静脉膈附近处(由下肢大隐静脉送入时),即应在X线透视和心电图观察下,时时以盐水湿润心导管的外壁,继续推送心导管前进。由上肢贵要静脉送入,则心导管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入右心房。由下肢大隐静脉送入,则心导管经股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入右心房后一般先将心导管通过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又通过肺动脉瓣送入肺动脉,直到其顶端嵌入肺小动脉的末梢部而止(图2,3,4)。然后逐步将心导管抽出,在抽出过程中,依次在“肺微血管”、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以及腔静脉等处,测量、记录压力和抽取血液标本,借以进行血氧含量的测定,再试图将心导管送入异常的途径。手术完毕后结扎静脉的近端,冲洗并缝合伤口,随即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抽取动脉血标本。在手术前、中或后进行每分钟氧消耗量的测定。一般手术过程约1~2小时。



图1 右心导管检查(由左贵要静脉支送入) 手术示意


1. 虚悬在左贵要静脉切口近端的丝线; 2. 蚊式小钳夹住静脉切口的小唇; 3. 左上臂; 4. 左贵要静脉; 5. 心导管; 6.结扎左贵要静脉切口远端的丝线。


图2 心导管由左贵要静脉送入到达肺小动脉末梢部所经各处示意


1. 无名静脉;2. 上腔静脉; 3. 右肺动脉; 4. 右心房;5. 左锁骨下静脉;6. 左腋静脉;7. 左臂静脉; 8. 左贵要静脉; 9. 肺总动脉;10.右心室。



图3 心导管由右大隐静脉送入到达肺小动脉末梢部所经各处示意


1. 右肺动脉;2. 右心房; 3. 下腔静脉; 4.右髂静脉; 5. 右股静脉;6. 右大隐静脉; 7.肺总动脉; 8. 右心室。


图4 由左贵要静脉送入心导管,示心导管顶端到达右下肺小动脉末梢部的X线片


(3) 静脉穿刺法: 静脉穿刺法主要用于从股静脉送入心导管,其优点是静脉无需切开,故同一静脉可多次应用,特别适用于需要反复进行检查的病人。
本法术前术后的处理与静脉切开法相同。选右或左侧股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约1cm处进行穿刺。穿刺股静脉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操作步骤与穿刺股动脉施行逆行性左心导管检查的操作步骤相仿(见“左心导管检查”条)。心导管送入股静脉后其尾端接上静脉滴注装置,即可进行如静脉切开法时的心导管插送。检查完毕,拔出心导管后,局部加压约10min止血。
(4) 静脉的选择: 对一般病人,首选左贵要静脉送入,因由左贵要静脉送入时心导管的自然弯度易于通过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口而进入肺动脉。其次选右贵要静脉,再次选右大隐静脉,最后选左大隐静脉。由大隐静脉送入心导管较不易进入肺动脉,因由下腔静脉经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心导管的自然弯度不易转向上而进入肺动脉;但由大隐静脉送入心导管,有易于由右心房穿过有缺损的心房间隔进入左心房的优点,因此有时有意识地选用之。(5) 注意事项: 在推送心导管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心脏的解剖部位,适时地掌握心导管的前进、后退,耐心地操纵心导管使其顶端向前、向后(由左贵要静脉送入时将心导管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顶端向前,逆时针方向转动则顶端向后),利用心导管的自然弯度和必要时改变病人的体位,才能将心导管顶端顺利地送进肺动脉,或进入其他异常途径。
心导管送入肺动脉的分支后,继续向前推送,同时嘱病人作深呼吸动作,乘肺在吸气时扩张,肺内血管扩大时,将心导管推送前进,使其顶端达到或接近肺野的边缘不能继续前进为止(图2,3,4)。此时测得的压力曲线属心房类型,抽血时可能无血抽出,如抽出血液,此血液来自肺静脉的分支,因此血氧饱和度甚高,与动脉血相仿。
一般病人X线透视条件采取60~70kV电压,2~3mA电流,透视总时间(即有X线发生的总时间)不宜超过20min,有影象增强装置的X线机,透视时只需用0.2~0.3mA电流,故透视时间可大为延长。
(6) 术后处理:每日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共3日,以防感染和菌血症。注意局部出血或发生血肿。伤口五天后拆线。用过的心导管用清水长时间冲洗后阴干备用。
右心导管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 心律失常: 最常见,可有室性、房性过早搏动、短阵室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交接处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游走心律、窦性暂停、干扰性房室脱节等,其中尤以室性过早搏动几乎每次检查都发生。
心律失常多是心导管在心腔内直接刺激心脏所引起,可自行消失; 持续时间较长者可按一般心律失常处理,必要时终止手术。
(2) 静脉痉挛: 插入心导管处的一段静脉可发生痉挛,多为局部麻醉不充分、心导管过粗、病人情绪紧张、寒冷刺激等所引起。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酯片0.6mg,或在插入心导管的静脉内,沿心导管的四周注入少量的0.5%普鲁卡因溶液,多可解除。
(3) 其他并发症: 有寒战、发热、心力衰竭、肺水肿、晕厥、休克、肺栓塞、空气栓塞、心导管在心脏内打结、心内膜创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但均不多见。此外,术后尚可发生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
右心导管检查的适应症
下列情况有施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指征:
❶先天性心血管病考虑施行手术治疗,术前要明确诊断,并了解心脏和大血管的功能和解剖情况,协助决定是否需要和如何进行手术。
❷风湿性心瓣膜病要考虑施行人造瓣膜替换术等直视手术治疗。
❸有手术治疗可能的其他心血管病如缩窄性心包炎等,诊断还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确诊者。
❹诊断已明确,考虑施行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术前需要了解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阻力,判别是否有手术禁忌。
❺心脏有杂音未能确定是生理性抑病理性,关系到病人的工作安排,必需明确诊断者。
❻心脏手术后病人再度出现症状,需要评价手术疗效,考虑再次手术。
❼治疗上的应用如向肺动脉滴注溶血栓药物、从心血管腔内摘出异物、闭胸式心房间隔缺损成形术等。
本检查常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选择性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心腔内心电图检查、心腔内心音图检查、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等同时进行。
右心导管检查的禁忌症
下列情况不宜进行右心导管检查:
❶病人在患急性感染病期中;
❷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在痊愈后3个月以上才能检查);
❸新近(6周内)发生的心肌梗塞;
❹急性心肌炎;
❺风湿热活动期;
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但在人工心脏起搏器保护下可进行);
❼最近期中频发阵发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性的;
❽房室传导阻滞曾有心原性昏厥发作者 (但在人工心脏起搏器保护下可进行);
❾洋地黄中毒;
❿显著的心力衰竭、严重的慢性心律失常、二尖瓣狭窄有过急性肺水肿发作、晚期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等,以及病人不能合作和病情重笃者。
如能很好地掌握禁忌症,和适当及时地处理并发症,手术的死亡率是很低的,约为0.1%以下。
右心导管检查的血流动力资料分析
以病人平卧时背上10cm处作为测压的零点水平。
右心各腔的压力正常值及其变化的意义
(1) 右心房压: 平均压在0至+5mmHg之间(国内资料为0.8~4.4mmHg*),在深吸气时可降至-7mmHg,呼气时可升至+8mmHg。如右心房平均压超过+10mmHg即视为过高,见于右心衰竭、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此外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引起右心室压力显著增高时,亦可引起右心房压力升高。
(2) 右心室压: 收缩压在18~30mmHg之间,舒张压(以舒张末期为准)在0~5mmHg之间(国内资料分别为20.6~29.2mmHg和0~4.2mmHg*),吸气时压力降低,呼气时升高。如右心室的收缩压超过30mmHg,即认为过高,见于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口狭窄。如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超过10mmHg,可认为过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等。
(3) 肺动脉压:收缩压在18~30mmHg之间,舒张压在6~12mmHg之间,平均压为10~18mmHg(国内资料分别为18.3~26.7mmHg和4.7~10.5mmHg*),亦随呼吸升降。如肺动脉收缩压高于30mmHg,平均压高于20mmHg,均可视为肺动脉高压,见于左心室衰竭、二尖瓣病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有大量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艾生曼格综合征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肺动脉压降低见于肺动脉口狭窄。
(4) “肺微血管”压: 亦称肺楔嵌压,平均压6~12mmHg (国内资料为3.7~7.5mmHg*)。一般认为反映左心房的压力。如“肺微血管” 压力超过12mmHg可认为增高,见于左心室衰竭、二尖瓣病变、缩窄性心包炎等。
(5) 上、下腔静脉压: 上腔静脉平均压为3~6mmHg,下腔静脉平均压为5~7mmHg。上、下腔静脉压的增高,其意义与右心房压的增高相仿。
* 国内资料指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资料。


右心各腔压力曲线(图5)及其异常



图5 右心各心腔压力曲线正常形态示意


图中左侧为压力读数标尺,上两行分别为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和心音图。

(1) 右心房压力曲线: 右心房的压力曲线基本上由两个向上波,即a波和v波所构成。此两波之间各有向下的倾斜,称为x和y倾斜。在a波的下降支上有时出现一较小的向上波,称为c波(或称av波)。
a波是右心房收缩所引起。av波出现在a波的下降支,由三尖瓣关闭所引起。x倾斜出现在右心室喷血期,为房室交接处和三尖瓣下降时,右心房内压力降低所引起。v波是右心室喷血后期,大量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所引起。正常时v波低于a波或相等。在右心室舒张期,三尖瓣开放,血液流向右心室,右心房内压力下降,曲线中形成y倾斜。以后心房收缩遂又出现a波。
在三尖瓣狭窄、显著的肺动脉口狭窄、法乐四联症、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伴有右心室肥大、艾生曼格综合征等,右心房的a波异常显著。在心房颤动的病人,a波消失,心房扑动时,则a波频频出现。
右心室衰竭和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心房的v波异常显著。在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右心室收缩时,右心房压力曲线出现一个向上波,称为S波。此波与v波融合成一“高原形”波,其形态可类似右心室的压力曲线。
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时,右心房压力曲线有特殊形态,整个曲线增高,a波与v波相等,x倾斜较浅而y倾斜则较明显,因而曲线有如“M”形。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时亦有同样情况。
(2) 右心室压力曲线:右心室压力曲线呈现“高原型”,在右心室的等长收缩期中,曲线迅速上升。在收缩期中,右心室向肺动脉喷血,在喷血期中曲线维持高水平。喷血完毕,右心室舒张开始,肺动脉瓣关闭,故曲线开始下降。在等长舒张期中,则曲线迅速下降。此后由于心室迅速充盈,因而曲线略有短期的回升,然后维持此一水平直到下次心室收缩。
肺动脉口狭窄时,右心室喷血受阻,压力曲线增高,正常的“高原形”形态消失,曲线形成“等腰三角形”。
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压力增高,压力曲线上升到达顶峰较缓慢,顶峰较圆钝,其所形成的“高原形”方向恰与正常的“高原形”方向相反或呈“等腰三角形”。
右心衰竭时舒张压升高。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时舒张压升高,在舒张期压力曲线下降后又迅速上升,并维持较高的水平,直到下次心室收缩,呈现舒张早期下陷和舒张后期“高原形”波。
(3) 肺动脉压力曲线: 肺动脉瓣开放后,右心室喷血,肺动脉压力曲线迅速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略为回降,然后又上升至一较圆钝的收缩期顶峰。在右心室喷血期的后1/3,压力逐渐降低,曲线开始下降。当肺动脉瓣关闭时,在曲线上形成一小切凹。此后右心室舒张,肺动脉压力平稳地下降,但不达到零点水平。
肺动脉高压时,整个肺动脉压力曲线的水平高于正常,曲线的顶峰出现较晚,顶峰比较圆钝。肺动脉口狭窄时,整个肺动脉压力曲线的水平低于正常,常小而畸形,心导管顶端位于狭窄的瓣膜附近时,曲线可出现收缩期负压现象。
(4) “肺微血管”压力曲线: 与左心房的压力曲线相似(见“左心导管检查”条),但各波出现较迟,极易出现伪差。
在二尖瓣狭窄和左心室衰竭时,整个“肺微血管”压力曲线水平增高,a波异常地高。二尖瓣关闭不全时,“肺微血管”压力曲线的水平亦升高,v波异常地增高。心房颤动时a波不见。
(5) 心脏静脉压力曲线: 心导管顶端进入冠状静脉窦时,如果尚游离在窦内,所测得的曲线属静脉压力曲线类型,但压力读数较右心房为高。如心导管顶端塞在心脏静脉的末端时,所测得的压力曲线可类似心室型或动脉型,但其读数较低。
心腔间压力曲线连续记录的意义 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将心导管由某一个心腔通过心脏瓣膜口,送到另一个心腔时,连续测定并记录此两个心腔的压力曲线,对诊断一些瓣膜病变颇有帮助。右心导管检查时,可作为从肺动脉撤到右心室时和从右心室撤到右心房时的连续测压。
(1) 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曲线的连续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肺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收缩压相等,而舒张压则高于右心室,因此在连续记录此两处的压力曲线时,当心导管顶端由肺动脉撤回经肺动脉瓣而进入右心室后,舒张压的水平突然下降。
在瓣膜型肺动脉口狭窄的病人,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地低于正常 (严重者) 或在正常范围的低水平(较轻者)。当心导管顶端越过肺动脉瓣进入右心室后,收缩压突然升高,造成显著的压力阶差。
在漏斗部型肺动脉口狭窄的病人,肺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正常或尚在正常范围内。当心导管顶端撤回经肺动脉瓣进入狭窄的右心室漏斗部后,收缩压的压力水平不变,舒张压则突然下降到零点水平。当心导管顶端回到右心室后,收缩压的水平突然升高,造成显著的压力阶差。因此在漏斗部型肺动脉口狭窄的病人,肺动脉和右心室连续记录的压力曲线中,从肺动脉,狭窄漏斗部至右心室内显示出三种不同的形态。
在合并瓣膜和漏斗部狭窄时,漏斗部的收缩压略有升高,因而与肺动脉的收缩压之间略有差异,出现第一次的收缩压阶差。当心导管顶端撤回右心室后,收缩压显著升高,出现第二次的收缩压阶差,因此连续记录的压力曲线改变与单纯的漏斗部狭窄又有不同(图6)。


图6 肺动脉和右心室间压力曲线的连续记录示意图示三种肺动脉口狭窄情况的压力曲线变化



(2) 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曲线连续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舒张时右心室和右心房的压力水平大致相等,而右心室的收缩压则显著地高于右心房,因此在连续记录此两处的压力曲线时,当心导管顶端由右心室撤回经三尖瓣而进入右心房后,收缩压的水平突然下降,而舒张压的水平则不变。在三尖瓣狭窄病人,右心房总的压力水平增高,心室舒张时右心房压力水平高于右心室的压力水平,因此当心导管顶端越过三尖瓣进入右心房后,舒张压的水平突然上升。
右心和血管腔内血液氧含量及其异常 血液氧含量的数值可有三种表示方法:
❶以容积(vol)%表示之,即100份容积的血液中含有多少容积的氧,亦可称为血氧含量绝对值。
❷以血氧饱和度来表示,即以某一血液标本氧含量的绝对值,和此血液标本与空气或氧充分接触后所测得的氧含量的绝对值相比后得出的百分率。
❸以血液的氧分压来表示。
由于气体的容积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很大,因此通常均将测得的气体容积按当时的温度和气压情况,转换为标准情况(即一个大气压,摄氏表零度温度)下的数字表示之。
仅知道某血标本的氧含量绝对值,还不足以正确地估计此标本的氧含量是否正常,必须结合其氧饱和度来考虑。
正常人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血的氧饱和度平均在80%以下,但下腔静脉可达83%; 动脉血的氧饱和度为94%~100%,平均98%; “肺微血管” 血则和动脉血相仿。正常人右心房与上腔静脉间的血氧差应<1.9vol%或8%饱和度,右心室与右心房间的血氧差应<0.9~1vol%或3%饱和度,肺动脉与右心室间的血氧差应<0.5vol%或2%饱和度。
(1) 右至左分流: 动脉血氧饱和度如低于正常,说明血的氧合情况不佳。在没有严重肺部疾患的情况下,如低于89%可确认动脉血中混有静脉血,亦即有右至左分流存在。
右至左分流可能发生在肺动脉与肺静脉之间 (如肺动静脉瘘),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 (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伴有显著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 (如心室间隔缺损伴有显著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右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如法乐四联症),右心房与左心房之间 (如心房间隔缺损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腔静脉与左心房之间 (如腔静脉畸形引流入左心房)等。
(2) 左至右分流: 左至右分流可发生在心房、心室或肺动脉的水平,引起右心各腔中血氧含量的改变。
右心房的平均血氧含量大于上腔静脉的1.9vol%以上或8%饱和度以上,或大于下腔静脉的血氧饱和度达4%以上时,可认为在右心房水平有左至右分流,可由心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引流入右心房、心室间隔缺损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房、左心室-右心房沟通等所引起。
右心室的血氧含量大于右心房的0.9vol%以上或3%饱和度以上时,可认为在右心室水平有左至右分流,常由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室等所引起。
肺动脉的血氧含量大于右心室的0.5vol%以上或2%饱和度以上时,可认为在肺动脉水平有左至右分流,常由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肺动脉、冠状动脉畸形引流入肺动脉或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等所引起。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超过84%,下腔静脉血氧饱和度超过88%,上下腔静脉血氧差达4.5vol%时,可考虑在上或下腔静脉水平处有左至右分流。这种分流多由肺静脉畸形引流入腔静脉所致。
血流动力的计算 血流动力的计算有两大类。一类主要利用有关心腔内压力方面的资料,计算心脏动力的改变; 另一类主要利用血氧方面的资料,计算心脏血流的改变。
(1) 心排血量的计算:


在无左至右分流的病人,上述公式中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应取肺动脉的标本为准,肺静脉的血氧含量则因肺静脉的标本一般不易获得,即以饱和血氧含量的95%代替; 在无右至左分流的病人,则以动脉血氧含量代替亦可。在正常情况下,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相等,因此上述三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



心排血量的正常与否,一般以心排血指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心排血指数为2.6~4.0L/min/m2
(2) 分流量的计算:
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血流量,再计算有效肺循环血流量。



有左至右分流的病人,混合静脉血氧标本应取分流所在部位的上游心腔血液为准,例如动脉导管未闭时混合静脉血标本应取自右心室,心室间隔缺损时混合静脉血液标本应取自右心房。
左至右分流量=肺循环血流量-有效肺循环血流量
右至左分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有效肺循环血流量
同时有两处左至右分流的病人,可按上法分别计算两处的分流量及总分流量。同时有左至右和右至左分流的病人(双向分流),可按上法分别计算左至右和右至左的分流量。
(3) 阻力的计算:



正常肺小动脉阻力为47~160dyn·s·cm-5。正常肺总阻力为200~300dyn·s·cm-5。
肺总阻力大于450dyn·s·cm-5时,认为显著增高;肺小动脉阻力大于300dyn·s·cm-5为增高,300~800dyn·s·cm-5为中度增高,800~1600dyn·s·cm-5为重度增高。
肺动脉阻力增高见于肺动脉高压。由肺动脉病变或肺部疾患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则肺小动脉和肺总阻力均增高,且两者数值甚相接近。在左心房压力增高时(如二尖瓣病变),则肺总阻力增高,但肺小动脉阻力可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4) 瓣膜口面积计算:



二尖瓣口面积正常约4cm2左右。二尖瓣狭窄时如瓣口面积在2.5cm2以上,病人多无肺充血的症状,心脏功能多属Ⅰ级; 如瓣口面积在1.5~2.5cm2之间,病人有轻度症状,心脏功能属Ⅱ级;如二尖瓣口面积小于1cm2,病人症状明显,心脏功能不佳。


右心室平均收缩喷血压以及肺动脉平均收缩压均不能自压力曲线中直接读出,需要用求积仪在压力曲线中求出右心室收缩喷血期各在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曲线所占的面积,然后按面积比例计算出平均收缩喷血压和肺动脉平均收缩压。
(5) 心室作功的计算:
右心室作功(dyn·cm/s)=心排血量(ml/s)[肺动脉平均收缩压(mmHg)-右心房平均压(mmHg)]×1332。
如用重量单位表示心室所作的功,则上列公式可改为:右心室作功指数(kg·m/min/m2体表面积)=心脏指数(L/min/m2)×1.055×(肺动脉平均收缩压-右心房平均压)×13.6×10-3
☚ 心导管   左心导管检查 ☛
000186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