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通·载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通·载文 史通·载文文论名篇。唐代刘知几作。知几(661—721),字子玄。新、旧《唐书》有传。任史官二十余年,撰述甚多,今存《史通》内外49篇。《载文》乃其中第十六篇,阐述作者文史一家的基本思想,所谓“文之将史,其流一焉”。其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认为“文”与“史”一样,应该不虚美,不隐恶,所谓“宣、僖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不道,其恶存于楚赋”;“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为谤者,何也?盖不虚美、不隐恶故也”。二、批评汉代以来词赋虚矫,有违文章之道。他说:“爰洎中叶,文体大变,树理者多以诡妄为本,饰辞者务以淫丽为宗”,“若马卿之《子虚》《上林》,扬雄之《甘泉》《羽猎》,班固《两都》,马融《广成》,喻过其体,词没其义,繁华而失实,流宕而忘返,无裨劝奖,有长奸诈。”进更谓魏晋以下之文“其失有五”:一曰虚设,二曰厚颜,三曰假乎,四曰自戾,五曰一概。三、说明本篇题旨,“凡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采真实,亦可使雕虫小技者,闻义而知徙矣”。批评浮华不实的文风,强调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作者态度的客观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混淆“文”与“史”的体制特点,抹煞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则不可取。(熊良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史传名篇。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太史公自序》:“《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列传以生平事迹为经,采其“尤著公卿”的作品为纬,记叙了司马相如的穷愁腾达及其与汉武帝的关系,客观地揭示出汉赋兴盛的历史原因。“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天子大说”。作品还对司马相如的赋作作了评价,以为《子虚赋》是“空藉此三人(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其关于“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然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的描写,则涉及汉赋审美问题,颇有研究价值。列传“赞语”中“扬雄以为”云云,为后人以《汉书·司马相如传》班固“赞语”所引扬雄语窜入。 ☚ 四六丛话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