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台湾民主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台湾民主国以丘逢甲等爱国官绅为代表的台湾同胞为反对割让台湾而成立的抗日政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决定割让台湾。台湾人民向清政府提出愿抗战而不愿割地的请求,遭到拒绝。于是,由丘逢甲、陈季同等人发起,决定采用民主体制“自主立国”,以拒日本侵占。1895年5月15日,改台湾省为“台湾民主国”,建元永清,以“兰地黄虎”为国旗,设总统府和议院。5月16日,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军务帮办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军统领,俞明振为内务大臣,李秉瑞为军务大臣,陈季同为外务大臣。原有地方府县规制一切如前,地方官吏仍旧不变。5月23日宣布“自主立国”,拒绝接受《马关条约》有关割让台湾、澎湖的条款。26日,新政府照会各国领事,并派员到北京报告。规定在台文武官员,以27日为限,准其自行选择去留。5月27日,唐景崧宣布就职,阐述成立民主国原是表明“台民忠义,不肯俯首事仇”,在“无天可吁,无主可依”境况下,“台民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并升黄虎旗,鸣礼炮11响。6月3日,日本攻占基隆,很快台北失陷,唐景崧不战而于6月6日携带巨资及家小乘德国轮船逃回厦门。丘逢甲南下,中北部民主国无人主持。刘永福在台湾南部发出布告,表示抵抗到底,并坚持斗争到10月。10月19日夜,刘永福乘英国轮船内渡大陆,10月21日, 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南,台湾民主国遂告结束,历时4月有余。 台湾民主国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3月) 《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决意向日本割让台湾。台湾绅民为抵制割台,由丘逢甲首倡台湾独立,并于四月二十九日发布《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三十一日,台湾民主国正式成立,推唐景崧为总统,定年号为“永清”,以示“永戴圣清”之意,以蓝地黄虎图案为国旗。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在动员、组织台湾军民抵抗日本侵略军方面起了某些积极作用。在基隆、台北相继失陷后,唐景崧、丘逢甲等亦先后离台内渡,台湾民主国遂告败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