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台湾文艺协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台湾文艺协会 台湾文艺协会日据时期的进步文艺团体。1932年10月25日成立于台北。主要成员有郭秋生、黄得时、朱点人、林克夫、王诗琅、陈君玉、廖毓文、李献章、吴逸生、黄启端等,郭秋生为干事长。该会宣布“以自由主义为存在的精神”,“以谋台湾文艺的健全发达为目的”,开展“关于文艺及与文艺有密切关系的各种问题之研究批判”等活动。次年7月创办《先发部队》(第2期改名《第一线》)。1934年因日本当局宣布禁用汉文,该会被迫于1935年1月停止活动。 ☚ 台湾艺术研究会 台湾文艺联盟 ☛ 台湾文艺协会 台湾文艺协会1933年10月成立于台湾省台北市。郭秋生、廖汉臣等发起组织,主要成员还有陈君玉、林克夫、廖毓文等。郭秋生被推举为干事长。1934年7月创办中文文艺杂志《先发部队》,因遭日本殖民主义当局的注意,遂于1935年1月改名《第一线》。该刊主要刊载会员的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郭秋生还主持《台湾新民报》的《社会写真》和《台湾新文学》的《街头写真》两专栏,登载短文与随笔。该会注重文艺的启蒙作用和教育作用,认为“艺术并不是闲人的消遣物或生活的余兴品”,文艺要“启发未来的新世界与新生活”,并力求经过自身的努力,删除旧文艺园地的荆棘,开拓新的园地,“使台湾新文学能够健全的发达和繁荣”,成为未来新生活的“先驱和动力”(《〈先发部队〉创刊号宣言》)。在这些理论主张的指导下,成员积极投入台湾的“文字改革运动”;就台湾新文学的建设、文学的效用与社会改革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搜集、整理台湾的民间文学做了许多的工作。创作上,数量众多的短文、随笔等作品,较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现实情况;诗歌则主要倾吐了内心难言的忧郁和瞬间的感受;小说的成就最大,其中郭秋生的《死么?》、《鬼》、《王都乡》等,着力描写了台湾人民在生活道路上挣扎的艰辛、痛苦及为生存而斗争的勇气,笔调沉郁中蕴含昂扬,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台湾乡土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 ☚ 汽笛文艺社 台湾文艺联盟 ☛ 台湾文艺协会台湾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32年10月成立。其宗旨为“以自由主义为会的存在精神”,“谋台湾文艺的健全的发达为目的”。推选郭秋生、黄德时、陈君玉、林克天、廖毓文5人为干事,郭秋生为干事长。出版刊物《先发部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