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台湾府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乾隆重修)台湾府志

台湾地方志。清六十七、范咸修纂。二十五卷,首一卷。六十七字居鲁,满洲镶红旗人。官户部给事中、钦命巡视台湾御史,著有《台海采风图》、《使署闲情》等。咸字贞吉,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雍正进士,官至巡台御史,著有《婆娑洋集》二卷。台湾旧有书志,属于草创,内容过略,或体例不当。乾隆十一年(1746)再次重修。参考《使槎录》、 《台湾志略》、《靖海志》、《东征纪》、《台湾纪略》、《台湾杂记》、《沈文开集》等,在原志基础上增删改补,分封域、规制、职官、赋役、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艺文等十二大类,九十二目,约二十八万字。卷首载有福建巡抚陈大受、布政司高山、粮驿道明福等人所撰序文和《福建台湾全图》。于山川夷险、道里远近、水土美恶、物产饶薄、花木禽兽、盐矿虫鱼、民族分布、习俗风尚、户口繁衍、赋税分摊、武备兵营、学校教育,无不备载。修志方法,也有很大改进。有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志丛书》本。


(康熙续修)台湾府志

台湾地方志。清高拱乾纂修。十卷。拱乾字九临,陕西榆林人。累官泉州知府、分巡台厦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在王喜《台湾志稿》、蒋毓英《台湾府志》、季麒光《台湾郡志稿》、林谦光《台湾纪略》等书基础上,补充采访记录、档案文牍,分类编写,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成书,约十七万字。首冠台湾府总图、台凤诸三县澎湖图等。正文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十志,含沿革、建置、疆界、海道、城池、衙署、书院、官制、户口、土田、田赋、杂税、气候、风信、潮汐、土产、奏议等八十目,附二目。二百年来,误视为台湾首志,影响较大。其中艺文、人物、秩官、武备、赋役等内容,或补蒋志之缺,或订其误。篇幅为蒋志三倍。门、目清晰,纲举目张,在蒋志之上。但风土志仅综合蒋志相关类目而成,远不如后修的《诸罗县志》详尽。蒋志某些内容被删节,故有不如处。有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1985年中华书局《台湾府志三种》本。陈秉仁《第一部<台湾府志>考辨》 (载《图书馆杂志》1983、1)、许仲凯《清代台湾的府省志》 (载《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2、1)可供参考。


(乾隆续修)台湾府志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修纂。二十六卷,卷首一卷。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府、按察使、巡府。乾隆二十五年始修,二十九年(1764)成书。凡三十万余字。余氏出守台湾,往返八历重洋,凡山川之险夷,水土之美恶,物产之盈缩,风气之异同,疆域之袤广,习俗之淳漓、远自台湾当地民族,下及兵民蔀屋,罔勿心识手定。并延请满洲正蓝旗人觉罗四明(分巡台湾道兼提督字政)、淡水同知于从濂、候补知县黄佾等名流参纂。寻撷郡籍,博访故老,及身所经履,山隘夷险、传闻异同,一一考订,分十二大类记述。即:封疆、规制、职官、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艺文。类目虽袭前志,但内容更为丰富准确。如“凡例”所称: “番社不下数百种,生熟番驯顽不一,南北番亦强弱各殊。然熟番与士庶杂处,输赋、供役则亦民也。”即生番归化,亦各输鹿皮饷。今考其服食、居处、性习、风尚,各番略有不同。因本黄玉圃《番俗六考》加以咨询所及,于“风俗”中分类详记。而其方言俚曲,亦载其大略故其史料价值颇高。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光绪十四年(1888)李鸿铭补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康熙)台湾府志

台湾地方志。清蒋毓英修,季麒光等纂。十卷。毓英字集公,奉天锦州(今属辽宁)人。历官笔帖式、知府、按察使。麒光字圣昭,号蓉洲,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知县。著有《台湾杂记》、 《番俗纪略》、 《风说》等。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是志约当二十六年(1687)成书,记事止于二十五年,五万余字。分沿革、分野、气候、风信、封隅、物产、风俗、岁时、规制、学校、户口、田土、赋税、人物、古迹、灾祥等二十五门,含海道、潮汐、澎湖三十六屿、城郭、社学、开拓勋臣、胜国遗裔等目,或门下按县、朝代、物类细分,故目无确数。其中以赋税、叙山、叙川、物产门最详。凡载木岗、大岗、鸡笼、赤、凤七十余山,岗山、淡水、浊水等三十余河川。物产有早尖、早籽、薯黍、黄豆、涂豆、番薯、加说豆、海粉、檨、波罗蜜、白蒺藜、猫竹、三友花、千日红、仙草、桃草等三百余种植物,鹩鸰、鬼鸟、海鸡母、金钱豹、海翁、龙鲇、仙人耳、沙蚕等近二百种动物。田赋收录郑成功祖孙统治时期赋额。气候、风信、灾祥所载台湾及其附近水域四季气候、降雪、潮汐、信风、地震、海上交通,对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防有重要参考价值,据科学家考证,此志首次论证台风。但有的门目过于简略,统计数字也不够精确。有康熙间台湾府刻本,1985年中华书局《台湾府志三种》本。潘君祥《蒋毓英修<台湾府志>述略》 (载上海《社会科学》1982、2)、陈秉仁《第一部<台湾府志>考辨》 (载《图书馆杂志》1983、1)可供参考。


(康熙增修)台湾府志

一名《(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地方志。清周文元等纂修。十卷。文元号洛书,辽左金州(今辽宁金县)汉军正黄旗人。康熙监生。在台湾郡守任内修此志,时当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一年。约二十四万字。冠台湾府总图、台、凤、诸三县及澎湖图。此本沿用高拱乾旧版,略有修补,续增部分系新刻。体例沿袭高志。据方豪详校称,康熙朝人口大增而户数无增。土田目所载较旧志所增甚多且详。其中记事自康熙二十二(1684)至三十二年与高志全同。 “人物志”续增进士十四人及其他一百三十六人。续增内容丰富、翔实。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续刻本,1983年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本,1984年《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本。李秉乾《台湾省方志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期)可参考。

台湾府志

清代方志。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首纂十卷。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高拱乾纂修,十卷: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十志下分八十一目。康熙四十九年(一说五十一年)周元文修、施士岳等重纂,仍按“高志”十纲八十一目记述。乾隆五年(1740年),刘良璧据前志并增添自“周志”以来变化了的土田人丁、赋税额数、人物贡举、职官规制以及物产、艺文等新资料,撰成《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乾隆十二年又有范咸重修本出;分为二十五卷、首一卷。乾隆二十八年左右,余文仪纂成者,卷首包括前志旧序、福建台湾全图等,然后分封域、规制、职官、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艺文十二类,厘为二十六卷。“余志”内容充实,流传较广。

台湾府志

地方志。(1)纂修蒋毓英,字集公,浙江诸暨(官志作奉天锦州)人。1684年至1689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任台湾府首任知府。任职期间,召集诸罗知县季麒光、凤山知县杨芳声等广搜博采,亲作调查,综其山川、土田、户口、风物、阨塞等,纂成台湾府第一本府志。记事止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同年付刊,全书凡10卷。后人所称季麒光之《台湾郡志稿》,即指此书。上海市图书馆藏有孤本一部。1985年11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碧笙校注本。
(2)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内容多袭蒋“志”。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刊本整理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