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书院清代台湾学校。与儒学目的相同,但儒学是官办,书院则为私立。经费来源,大部分由私人捐助,小部分由地方政府补助。主持人为院长(也称山长),另设监院掌理经费的收支。入学资格为童生或秀才。学生入学后,按其成绩优劣,编为内课生、外课生和附课生。内课生每月发给赏银7钱,外课生3钱7分,附课生不给。每月月课由官师各试一次。书院内设有斋舍,有教师经常予以指导。从清统一台湾至1893年,共建书院37所。其中海东书院、白沙书院、蓝田书院、雪峰书院、明通书院、文开书院、宏文书院、文石书院等较为著名。清代台湾,书院承担了主要教育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