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可塑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可塑性kěsùxìng

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性质。比喻人的性格、能力等发生变化所能达到的程度。毕淑敏《伴随你建立功勋》:“‘沙漠里哪来这么好的胶泥?’秦帅北掂出小坦克柔韧而有弹性,在幼儿园捏小鸭子的橡皮泥都没这~强。”|陆星儿《灰楼里的童话》:“人的~很大,发展的余地很大,可能达到的变化,真是想象不到的。”

可塑性kesuxing

本指某些物质在常温下或加热后能改变形状的特性。喻指生物体的某些性质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能发生变化的特性:大部分金属都具有很强的~|青少年~大,要多从正面加以诱导|要善于利用孩子们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动、植物在幼年期都有较大的~

可塑性kěsùxìnɡ

本为物理学、生物学用语,指物质在外力或高温等条件下,发生形变而不破裂的性质;或生物体在不同生活环境影响下,逐渐变成新的类型的特性。现常比喻教育可以改变人生,比喻义含褒义。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教育引导得法,都能健康成长。

可塑性kě sù xìng

❶ 生物体能随环境的变化,其性质也发生一些变化,逐步形成新的特性。1930年《中华百科辞典》“可型性”条:“可型性(Elasticity): 一称可塑性。生活体因生活情形之变迁,随时得为适当变迁之天性也。”
❷ 固体能随外力作用而改变的特性。1938年李克农译《油漆制造及使用法》第六章:“可塑性油漆是可以任意作成凹凸花样的表面的涂料。”1948年顾均正《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五金魁首”解》:“可塑性包括展性及延性。”

可塑性

可塑性kěsùxìng

比喻人的思想、性格、才能受到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化的特性。
 ❍ 未成年人~大,应加以教育与培养。

☚ 可视性   可吸入颗粒物 ☛
可塑性

可塑性kesuxing

个体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某种新的特性和类型的这种特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研究发现,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早期经验剥夺会使大脑受到永久性伤害。而5岁以前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能力的完全丧失,因为替代语言中枢可以由另一半球建立,可以克服语言障碍。而另一方面,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经过各种相应的教育培养,儿童可以成为各种预期的人才。如著名行为主义理论家华生认为: 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教育可以把儿童塑造成任何类型的人才。他说:“请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观点虽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儿童的可塑性。

☚ 学前教育的社会职能   发展主动性 ☛

可塑性

可塑性kesuxing

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还未达到成熟和稳定水平时, 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异的一种自然属性。教育心理学中所指的可塑性,主要指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指出,儿童的可塑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在这个时期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 将会给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 外控   人格结构 ☛
可塑性

可塑性Kesuxing

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下, 能够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某些新的特性。人具有可塑性。一个软弱无能的婴儿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从事各种活动中,经过一定的发育过程,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点和劳动能力的独立的社会成员。持“三岁看老”,不承认人的可塑性是不对的;过分夸大人的可塑性,如同石膏可任意雕塑也是不科学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很快,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各方面还不成熟:能独立思考,看问题又不全面不深刻;容易接受新思潮,也容易沾染坏习气。在处于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社会, 青少年从小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总的环境是好的。但是,各种剥削阶级的思想残余还存在,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会袭来,都会对青少年有影响。与青年、成人相比,少年儿童的可塑性更大。他们还未成熟,没有定型,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当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尽力避免或减少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按照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用适当的方法、多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逐步把他们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 内化   模仿性 ☛

可塑性

plasticity


可塑性

plasticity


可塑性

plasticity


可塑性

plasticity

可塑性plasticity

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一种自然属性,即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还未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时,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在心理学中指儿童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固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但并不是由其完全决定。遗传素质只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它能否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离不开外界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效果的大小,就体现了可塑性的大小。一般来说,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早期儿童,可塑性最大。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受到必要的教育和训练,可能会给儿童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帮助利用儿童最佳时期进行品德教育,将心理的可塑性转化为教育的有利条件,大大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但不能把可塑性绝对化。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可塑性不断减小,自主性与稳定性不断增大。

可塑性

可塑性plasticity

生物体在环境的影响下,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可能程度与上升空间。不同物种的可塑性差异巨大。动物进化的等级越高,发育期越长,可塑性越大。人的生理和心理一生都在发展,但以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可塑性最大。每个人的可塑性又各有差异。人的可塑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超越社会条件、遗传素质以及个体已有的身心状态。

☚ 最近发展区   早期经验 ☛
000040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