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七事dīngdāngqīshì叮当或作“玎珰”。也称“禁步七事”。“禁步”之一种。妇女佩于腰带或衣襟上的杂佩。由鞢 七事演变而来。受胡服影响,隋唐妇女流行鞢 七事,于腰带间饰挂若干条状杂佩,或挑牙、挖耳、刀砺之属。明代“七事”则是一种将若干饰物串在一起、行动时能发声的响佩。以金玉为之,镂刻成七种不同形状的小饰物,常见的有兽形、鸟形及兵器形等,然后以金链、珠宝穿组成饰,悬挂于裙边。行走时如跨步稍大或稍急,七件佩饰互相撞击,发出声响,即被认为轻浮失礼。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以金、珠、玉杂治为百物形,上有山云题若花,题下长索贯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坠领’,或系于裾之要(腰),曰‘七事’。”《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孟玉楼戴着金梁冠儿,插着满头珠翠,胡珠子,身穿大红通袖袍儿,系金镶玛瑙带,玎珰七事,下着柳黄百花裙。”《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先把家中首饰,童奶奶的走珠箍儿,半铜半银的禁步七事,坠领挑排,簪环戒指,赔在那两只象的肚里,显也不显一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