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美学
公元前146年,罗马人以其强大的武功,吞并了希腊,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古希腊的文化成就看作不可逾越的高峰,从而开始形成一种古典主义。希腊人强调摹仿自然,罗马人接受了这个现实主义原则,但他们更强调摹仿古人。结果,由于过多地摹仿古人,缺乏自己的创造,不管是哲学还是美学,罗马都远逊于希腊。
古罗马继承古希腊文化,经过一个历史上称作亚力山大理亚的阶段。公元前3世纪,希腊政治经济衰落,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国王亚力山大凭藉军事力量,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力山大的部下托雷密将军远征非洲,在埃及建立了亚力山大理亚城。托雷密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在亚力山大理亚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图书馆和有科学研究机构性质的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希腊的学者去工作。这些人大半脱离实际,对改造世界缺乏信心,把理想放在清静无为、无忧无虑境界上,反映了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的颓废情绪。在美学思想上,对文艺的研究,由希腊时期注重社会影响转向技巧分析和修辞学研究。在这方面,虽然创造了一些术语,提出了分类的方法,从而奠定了修辞学、语法学的基础,历史上称为修辞学时期。但由于缺乏伟大的社会理想,没有什么伟大人物和突出的思想成就。由于这个阶段的影响,使后来的罗马美学,一开始就染上了亚力山大理亚所开创的经院式研究和崇古的风气。
古罗马时代的美学贡献在于提出了“崇高”范畴,扩大和深化了人们对美学的认识。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美学家是贺拉修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和朗吉弩斯(Longinus 213—273)。贺拉修斯的美学著作是《诗艺》,朗吉弩斯的著作是《论崇高》。这两篇著作对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