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罗马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罗马史

古罗马史Gu luomashi

世界上古史的最后一章,古代罗马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发展、崩溃的历史。起自约公元前753年, 迄至476年。地域范围始终是一个变量。最初罗马只是中意大利台伯河畔的一个小邦, 通过几百年的扩张, 膨胀为古代史上罕见的大帝国, 版图最盛时东抵亚美尼亚、两河流域, 西到大西洋沿岸以及不列颠, 南起波斯湾、整个北非, 北至莱茵河、多瑙河流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界一般分期法,古罗马史可划分如下三大时段:1. 王政时期(约前753—前509),传统有7王在位,前5王在位期间为军事民主制时期, 后2王统治时期产生国家。公元前8世纪初, 罗马人在俯瞰台伯河的几个山丘定居下来, 保持氏族、胞族、部落制, 军事领袖勒克斯(王)、贵族元老院、库里亚大会负责公共事务。社会分化出现,氏族内部分为贵族和依附贵族的被保护人,氏族外部则产生一个无氏族各种权利却负有义务的社会集团——平民, 奴隶制形成, 社会各集团之间存在矛盾斗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第6代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靠平民支持实行改革, 按财产划分居民等级, 以四个地域部落替代原三个血缘部落, 设立新权力机关, 创百人队 (又称森都里亚) 会议, 平民可参加, 从而导致国家形成。因继位国王小塔克文暴虐无道,王政被推翻,改制共和。2.共和制时期(前509前30), 奴隶制城邦向帝国转变时期。建立贵族共和国,设两名权力相等的执政官,元老院实际主持国政。共和早期的罗马内部史贯穿平民与贵族斗争, 斗争焦点是土地、债务、完整的公民权。经过200余年的反复较量, 平民取得胜利, 成为全权公民, 债奴制被废除, 罗马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富有平民与原贵族平民组成新贵(或称豪门贵族),下层平民与原罗马氏族部落中的贫苦成员融合,组成新“平民”。外来奴隶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 国家机构也随平民和贵族斗争而日益完善。共和早期外部史是不断的对外扩张, 以第二次布匿战争最为激烈。至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 罗马已控制巴尔干半岛和小亚大部。长期对外扩张的成功,引起罗马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 奴隶制蓬勃发展, 形成广泛利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 出现奴隶制的繁荣。小农经济因大经济的倾轧而破产, 土地、债务问题再次突出起来, 奴隶与奴隶主、大土地所有者和小土地所有者、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矛盾急剧激化,导致共和末期长达百年的内战。奴隶大起义和农民运动以及被征服者的起义交织在一起。为加强奴隶主统治先后出现苏拉、恺撒独裁,标志共和制向帝制过渡。公元前30年, 屋大维彻底消灭政敌, 平定各地叛乱,成为独裁统治者。3. 帝国时期(前30—476),君主专制时期,可分作两段,即繁荣的早期帝国时期(前30—193)和衰落乃至崩溃的晚期帝国时期(193—476)。屋大维的独裁又称元首制, 这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其统治的支柱是元老、骑士和军队。早期帝国对内维护奴隶制, 注意缓和与平民的矛盾, 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基本稳定, 经济得到发展。进入3世纪, 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迭起, 政府奢侈腐败和横征暴敛引起频繁的人民起义, 工商业在战乱和重赋下萎缩, 奴隶制危机降临, 隶农制深入发展, 早期基督教在帝国流行开来。为拯救帝国,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彻底抛弃共和制外衣,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危机有所缓解。之后又以更大规模爆发了对皇权的争夺,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对帝国的最后打击来自因匈奴西迁触发的日耳曼人大迁徙。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各部落夹击下灭亡。古罗马史同古希腊史一样,构成西方史的最初篇章。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宗教、文字、文学、建筑艺术、史学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其发达的奴隶制和奴隶的阶级斗争具有最充分完整的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重要依据。

古罗马的象征——母狼

☚ 修昔底德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00011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