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白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白话 古白话古白话是针对五四以后的新白话说的。白话是中古时期开始产生的,经历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时间达一千多年,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明清以前的白话跟五四以后的白话很不一样。如“快去赎药来救我则筒”(《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句末用语气词“则箇”;“宋江连夜攻城得紧”(《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动词和后面的“得”中间可以加名词。这都是五四以后的白话所没有的。相反,现代汉语吸收了一些西洋语法。如“她是来享受,她不能,不肯,也不愿,看到别人的苦处”(老舍《骆驼样子》),几个助动词共用一个中心词,这种句法是五四以前的白话所没有的。为了把五四前后的白话区别开来,人们把明清以前的白话叫“古白话”。唐代变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的语言都属于古白话的范围。 ☚ 白话 口语 ☛ 古白话六朝以来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汉语书面语形式。因其接近口语,故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掌握。常用于民间文学和笔记语录等作品中,如唐代变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均为古白话。与文言同为汉民族语言的书面形式。“五四”以后,古白话进一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古白话 古白话Gubaihua汉语书面语的一种。是从唐宋时代兴起的,以北方话为基础并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的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古白话的端倪产生在魏晋以后,唐宋时真正兴起。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以及其他的通俗文学作品大都是用古白话写就的。与文言文相比,古白话比较浅显易懂,又与口语相接近,容易为当时及以后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运用,因此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但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二者仍有不小的差距。古白话中不少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今天已经消失。“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曾一方面肯定了用古白话写成的那些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大力提倡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白话,为表现新思想、创作新作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语言研究领域中,以前对古白话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成果也比较少。近年来,不少学者注意了这个问题,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 ☚ 文言 口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