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戍
这首五律,大约写于元代末年。诗歌描摹了边城萧索、凄凉景色,是当时元末动乱社会的反映。以下分联讲说。 **** 首联:战火漫天 这里的连山火,指的是遍地战火;殷地笳,是说军中胡笳之声震天动地。“殷”(yǐn引),震动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有云:“殷天动地”。这是说,不论是古昔军事边城,还是当今新兴城镇,都笼罩在一片战火硝烟之中。 颔联:农村凋蔽 “九州”与“四海”两句,在诗律上是一正正相对的对偶联;在语义上是相生相释的互文句法。它都是说华夏大地“虎豹横行,桑麻不栽”,农村是一片凋蔽败象,广大人民正处于火热水深的死亡线边缘。 颈联:江山蒙难 这是说,天远云低,莽莽草野尽萧索;江寒空寂,茫茫平沙盖冷雪。这是什么景象?原来的华夏大好河山,横遭铁蹄蹂躙,现今正在蒙难! 何以见得? 因为,在这一联,诗人用“比”法言事,透过那些喻象与意象,令人看到的是它要提示人们的本质之象。 尾联:时代春天将至 在这联上,诗人化用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略加改易,成为全诗的结尾。这是诗人匠心的表现。别忘记,刘基既是一名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他更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军事谋略家。他的诗人的敏锐和谋略家的天赋,对元末社会进行了缜宻观察,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即:得道者存,失道者亡。诗人在此预告大家:元蒙社会易代风云即将到来! 这是本篇的“诗眼”所在,也是此诗终极的主旨。 **** 从这首诗和他其他诗文得知,刘基的文学创作原则是:有益于社会为其出发点,重视思想内容,为其主要准则,当然也不废弃形式美的追求。所以,刘基诗文的共同特点是:时代气息浓,内容比较充实,具有真情实感。叶蕃说其诗,“或愤其言之不听,或郁乎志之弗舒,感四时景物,托风月情怀,皆所以写其忧世拯民之心”。(《写情集序》)为此,特再引刘基的另一首五言古风《感怀》于下—— 这首诗也是写于元代末年。诗人从社会暴露的种种反常现象,有感于元代统治阶级只知酷残地压榨和掠夺人民,不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反而耻笑躬耕士人的俗鄙。于是,写下了这首古风,给予无情的揭露,且表示自己的愿望:及早结束这种统治! 诗歌的末句告知大家诗人的这个心愿。 《古戍》《古戍》
诗篇名。明刘基作。季镇淮等《历代诗歌选》说:“这首诗写边城警急,景物荒凉,流露出作者对元代暴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信心。”傅经顺说:“《古戍》为刘基五律名篇之一。它以简括朴素的语言,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现状,表现了诗人在战火废墟上重整河山换新貌的壮志豪情。”(见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第2041页)窦学田说:“《古戍》所反映的是元末战乱频仍、人民身处水火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见刘亚玲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第1181页)此诗抒写对时政的感慨。诗的前半揭露了元代统治者的暴政,后半写傲然挺立于江岸上被大雪覆盖的两三枝梅花,寄寓幽深,表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全诗语言质朴通俗,风格雄浑豪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