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意诗二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意诗二首

 


 鸟飞起离离,惊散忽差池。
 嗷嘈绕树上,翩翩集寒枝。
 既悲征役久,偏伤珑上儿。
 寄言闺中妾,此心讵能知!
 不见松上萝,叶落根不移。
 当春有一草,绿花复垂枝。
 云是忘忧物,生在北堂陲。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差池低复起,此性芳不移。
 飞蝶双复只,此心人莫知。


 以 “古意”命题,犹如以 “拟古”、“效古”命题,意在表明不是标新。萧衍的这 《古意诗二首》 为联章,前一首言征夫,后一首写思妇,共同表现的是诗人对这种夫妇久别的同情及对其爱情忠贞的赞美。
 第一首的前四句描绘鸟群飞鸣聚散的景象: 它们刚起飞的时候,行列整齐,或因猛禽的袭击,或因风雨的侵犯,或因人类的干扰,猛地一惊便忽然乱了行列,有的高飞,有的低落,有的超前,有的掉队,有的朝东,有的向西,有的投南,有的往北,于是参差不齐了。待到惊定以后,它们围绕在一株大树之巅,喧嚷嘈杂地鸣叫着,再迅疾地飞翔而聚集在带有寒意的树枝上。诗句中的 “离离”,是形容行列清楚的样子。“差池”,犹如说参差,不齐一。“翩翩”,是形容疾飞的样子。这一景象,既具兴起下文的作用,又有暗喻人际关系和夫妇关系之离合的意义。对这一景象发生的时间,写得不甚明确,但从“寒枝”和后面所说的 “叶落”来看,当非春夏,颇类秋天。
 中两句抒写诗人对服役于边远地区之征人的同情,承上之鸟群飞鸣聚散的景象,启下之征夫立言。“垅上”,即陇上,陇山的上边。陇山,绵亘于陕西陇县、宝鸡及甘肃镇原、清水、秦安、静宁等县。这里不一定是实指,只不过用以代边远地区并引起人们联想 《陇上歌》 、《陇头水》 等反映该地荒凉及征人生活凄苦的诗歌而已。既用了一个 “悲”字,又用了一个 “伤”字,感情色彩极浓。
 后四句代征夫立言,向闺中的思妇表明爱情的专一,忠贞。“寄言”,犹传语,主语省略,当为征夫。“讵”,犹岂,何。“此心讵能知”,意思是说你怎么能够了解我的心啊! 语近怨人,而其实重在表现自我内心的苦闷。“不见松上萝,叶落根不移”,是征夫 “寄言”的内容,是征夫 “此心”的表白。“萝”,女萝,又名松萝,是深山中攀附在松树上的一种藤蔓。常自树梢悬垂,全体呈丝状,呈黄绿色或灰白色。“松上萝”。是征夫的自况。“叶落根不移”,是征夫藉以表白内心所寻找的物象,意思是说永不变心。对“闺中妾”忠贞不二的态度,十分明朗,颇有感人力量。
 第二首的前四句咏萱草。萱草属百合科,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夏季茎梢开花,呈漏斗状,橘红或橘黄色。花及嫩芽可供食用,俗称金针菜。《本草纲目》 引李九华 《延寿书》 说: “嫩苗为疏,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嵇康 《养生论》说: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所共知也。”这里所咏的萱草,既云“一草”,又说“生在北堂陲”,显然不是田野里大面积种植以供食用的,而是偶然生长,或是专门种植以供观赏的。“陲”,靠边界的地方。萱草“当春”尚不到开花的时候,且花为橘红或橘黄色,亦无枝杈,而这里写的是“绿花复垂枝”,如果不是传抄或刻印有误,疑“绿花” 当指嫩苗,“复垂枝”是指其叶又已经长高而顶端向下低垂的状况。一个“复”字,表明不是第一次所见了,言外有叹时光流逝之意。这里所咏萱草,不是客观的描绘,当为思妇之所见,故语中含有主观之情。注意萱草,强调“云是忘忧物”,表明其人内心有忧,殷切希望能够真的“忘忧”。诗人用笔十分婉曲,似乎有意要让读者来思而得之。
 中四句咏双蛱蝶。它俩初起时是并翅双飞在高空,继而低落下来,且不再并翅,参差不齐了。这种景象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鸟飞起离离,惊散忽差池”颇相近似,但蛱蝶的“差池”不是由于受到了什么外在压力的惊扰而出现的,当是由于花草的芬芳诱发出内在欲念而产生的。不过它俩未被这一欲念长久支配,很快又重新并翅向高空飞起了,因为它俩“此性芳不移”。“此性”指并翅高飞的本性。“芳”,指花草的芬芳。“不移”,不能改变。对这双蛱蝶的描写,旨非咏物,实是传统的比兴手法的运用,藉以表现思妇对已往曾小有波折而总体充满着幸福的夫妇生活的怀恋和她忠于爱情的操守。
 末两句仍咏蛱蝶,但形象由双飞而变为形单影只了,与中四句不同。依然使用比兴手法,以“双复只”象征征夫的远行,思妇的独守。“此心人莫知”是雌蝶,也即是思妇内心痛苦的宣泄。这“人莫知”的“此心”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说的“忧”,就是她的孤独、寂寞和相思之苦。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中说: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胡应麟在《诗薮》 中说:“古诗之妙, 专求意象。 ”萧衍的这《古意诗二首》 , 词藻不求华丽,情思不求细腻,立意不求新奇,谋篇不求精巧,着力之处,主要在意象,而吸引读者之处亦主要在通篇绝少直陈之言,充满了融主观之情意于其中的客观的、感性的物象、景象和事象。

古代爱情诗词《》古意诗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古意诗二首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未归。
 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
 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组诗二首,同写思妇怀念征人。前一首写白天的等待,后一首写夜晚的思念。
 第一首开头一句,既是用典,又是传统的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卫风·君子于役》也是一首思妇念远的诗,中有“鸡栖于埘,日之夕也,羊牛下来”之句,王融以一句诗概括了这个意思。用天色晚了,禽兽也知道回家来比喻她的丈夫也应该回来。然而,别人家的“行人”都回来了,只有思妇的“行人独未归”!一个“独”字,将思妇的思念、失望甚至是怨恨表现得十分突出,十分强烈。芳草气和明月辉,是指青春和美好的时光,如此良辰美景,本应夫妇相守,琴瑟唱和,岂知竟付与“坐销”“空度”,怎不令人悲伤?所以,日复一日,早起梳妆的时候,镜子里显现的是她的愁眉苦脸,思念的泪水早已浸湿了她青春的盛装。“嚬容”和“思泪”,坐实了前面的“坐销”和“空度”。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两句,再次双关着用典和对比。第一句,用的是宋玉《高唐赋》的典故。《高唐赋》说,楚怀王游高唐,梦见了巫山神女。神女自愿作怀王的爱人,并且自我介绍:“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云。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为之立庙,号为朝云。彩云,即朝云的意思。第二句,用的是《诗经》的典故。淇上,淇水之上,也即淇水的岸边。淇水,在今河南省北部,春秋时期属卫国。《诗经·卫风》多处咏及淇水,而《卫风》又偏多爱情诗,以至后世的文人以“郑卫之音”称爱情诗。所以,淇上句即与爱情有关。彩云没,神女重逢归去,绿条稀,淇上幽会已过。用神女和卫女的欢乐有时对比自己的欢乐无时。神女飘缈,卫女轻佻,但她们毕竟有与心爱的人儿相会的时候,我却总是青春空度,孤房独守。最后两句,照应“行人独未归”。长久的等待,等来的不是回归的行人,而是并排在秋风中南飞的大雁。大雁尚知按时南来,人却不知!大雁尚能成双成对,人却不能!人不如鸟,此情奈何?以鸟比人,意味煞是悠长。
 从时间上讲,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继续。从感情上讲,第二首也是第一首的延伸。孟津,在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曾在孟津与八百诸侯会盟。函谷,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是古时关东与关中的分界线,是战国时期秦与六国对抗的战略要地。所以,这两个地名都有边关的意思,在这里代指边关,也即思妇的丈夫所驻守的地方。前四句,写思妇对远戍边关的丈夫的关怀。而“当轩卷罗縠”一句,又是连接上一首诗的过渡句。上一首写到思妇在了望等待丈夫,这里,写她仍然站在窗前,把窗帘卷起,远眺丈夫驻守的方向,可见她已经是站了很久了。思妇站在窗前,想了些什么呢?诗人写道:秋天来了,行人所驻守的边关,一定是北风劲吹,霜气凛冽了吧! 失去了妻子的照顾,我的夫君肯定是衣裳单薄,不胜风寒了。
 既然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已经“凄已寒”了,既然思妇也一直在关切地想念着她的夫君,那么,按常理,女主人公就应该不辍日夜地为丈夫赶织寒衣。可是,作者偏偏写“纤手废裁缝”,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不,思妇之所以无意为丈夫辛勤地裁缝,是因为丈夫不仅归来无期,而且还千里不闻,音讯不通!归来无期,已经使女主人公思心欲碎了,音讯不通,怎不使她倍加焦虑和伤感! 所以,女主人公万感交聚,心乱如麻,寒衣不织,容貌不整,惶惶然无以终日。最后两句,点明时间,总写愁绪,寒夜流萤,漫天飞舞,深秋木叶,纷纷飘落,萧索凄凉的自然景色烘托着女主人公悲伤烦乱的心情,使全诗笼罩在浓郁的伤感气氛之中。
 王融生当永明的创作活动,大致与永明年间相始终。其时的新诗体运动,正把中国古典诗歌从古体推向近体,从自由化推向格律化。作为“永明体”的重要作家,王融的诗歌创作很明显地体现出“永明体”的特点。声律流畅婉转不说,《古意诗二首》很讲究炼字,如“行人独未归”的“独”字,“嚬容入朝镜”的“入”字,“思泪点春衣”的“点”字等,都是用得相当生动的。同时,对仗也是颇为工整的。如第一首的“坐销芳草气”等六句,已经远非陆机潘岳等人的对仗所可比拟的了。

古诗《古意诗二首》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古意诗二首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未归。
 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
 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
 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 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这是一首质朴感人的爱情诗。爱情,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文学描写的永恒主题,主要在于它作为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之一,或多或少地会令每一个人喜悦、陶醉,痛苦和悲哀,爱情的酸甜苦辣是人们命中注定要品尝的,而每一个人所品尝的味道又至少有某些细微的差别。因此,爱情描写,历久弥新,代有佳作。而每一篇成功的爱情作品无不是深刻描绘了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的细微心理。这两首诗即是如此。
 先看第一首。首句以野外的游禽起兴,游禽在日暮尚且知道返家,自是家中有伴侣在等着它回去团聚,这,至少在女主人公看来是如此,然而,她出门在外的情人却独独未能返家。“行人”,指出门远行之人,此处当指她的丈夫或情人。在她看来,日暮返回的游禽是多么幸福,而她因情人远去,形单影只,又是多么悲惨。这种悲惨在人与游禽的对比中显得异常突出。
 “坐销”二句是说在情人未归的情况下,良辰美景,春花秋月都只能是在百无聊赖中虚度而过。“坐销”即是“空度”的意思。也许他们曾经在芳草凄凄的绿洲上嬉笑追逐,也许他们曾经在晶莹的月光下互诉衷肠。而今,芳草依然是那样绿茵茵的,月亮依然是那么多情地洒下丝丝光辉,可是人在何处? !如此美妙的景色,只会令人徒增伤感而已,个中滋味,读者不难猜度。同时,“空度明月辉”还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彻夜无眠的状况,她显然是因为相思而失眠,只好对着依然如故的月亮,回忆那美好的往事。所以,早晨梳妆打扮时,映入镜中的是满脸的愁容,而那春衣上,点点行行,都已洒满相思之泪。此处“嚬容”二句虽是直书其事,平淡无奇,而女主人公的刻骨相思之痛却借此形象地展现出来,令人不胜同情、哀叹。
 “巫山”句是借用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中楚襄王与神女巫山相会的典故。“彩云没”表示她和情人间爱情的消失。岁月不居,时光倏然而逝,伴随着这日日夜夜的相思,淇水岸上的绿条逐渐变得稀疏了,夏去秋来,她的情人并未归家,而成双成对的秋雁正比翼双飞,寻找它们共同的乐园。以秋雁之双飞反衬人之独居,正是上承“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而来。同时,联系对“芳草”、“春衣”的描写,则时间上已由春到秋,女主人公相思时日之长,“行人”返家希望之渺茫便恰当地表现出来。
 此诗质朴自然,几乎通篇都是描写女子面对着春花秋月、游禽秋雁而生的感慨,虽然“行人独未归”、“待君竟不至”二句中夹着一点哀怨,却并未发展到愤恨。作品并未透露那个远出的“行人”是因何离她而去,也许是迫于情势,也许他根本就是个负心之人,抛她而别,一去不返。但痴情的女子却只有洒在春衣上的点点泪痕,目送双飞的秋雁,黯然伤心而已。则此人之痴情自不待言,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显得特别温柔敦厚,平淡之中耐人寻味。在结构上,虽是古诗,却对仗工整,简洁明快,于质朴之中透出明丽之感。这正是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时的特征。
 作品的第二首开始二句即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凄凉萧瑟的境界: 霜气下临,秋风阵阵,大地被笼罩在一片苍凉雾霭之中。此处“下”、“度”二字用得极精确。处于如此凄清的环境中,而又思念远处异乡的心上人,那自是加倍地清冷,所以接下来说“念君凄已寒”,“凄”即寒凉之意,“已”同“以”。看到秋风萧瑟,寒风肆虐,心中难免起一种悲凉之感,照西人说法,是所谓内模仿; 自己心中思念情人,忧愁郁闷,而感觉到本来凄清寒冷的秋风更加不堪忍受,外景与她内心一样凄凄惨惨,是所谓移情。此处可谓内模仿与移情兼而有之。用我们传统术语来说即是情景交融。“当轩卷罗縠”承上句“凄已寒”而来。罗、縠都是轻柔的丝织品,此处当指用罗縠制成的帷幔,夏日挂在门窗上,给人一种凉爽之感。现在既然已处于寒风侵袭的秋天,则自无需再挂罗縠生凉。这既是节气使然,也反映了女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境。
 “纤手”二句是说在这种百无聊赖的气氛中,针线之类当然是不愿动手,连梳妆打扮也懒得去做。而所以如此,则是由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不在跟前,岂止是不在跟前,竟是在千里之外,并且连一丝音迅也没有,这又怎能不令这个痴情已极的女子愁肠欲断呢?她多么希望能见到他,哪怕得到一点他的音讯也好,然而事实却太残酷无情了。“千里不相闻”,这对她是多么大的打击。“千里”,形容相隔路途之远,与情人相会的希望可说是渺茫之极。所以她心绪烦乱,愁肠百结,日日忍受着委实令人不堪的刻骨相思之苦。“寸心郁纷蕴”之“郁”字,十分准确地道出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烦躁不安、痛苦难言的心理状态。写至此处,全诗意思已十分明了,本可结束全篇,而诗人意犹未尽,竟又有两句神来之笔: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这两句以景衬情,十分巧妙。女主人公内心本已十分烦乱,所以她看到外面上下翻飞的萤火虫和纷纷飘落的树叶都是十分杂乱的。同时外面这两种乱纷纷的景物又进一步增强了她的烦恼。“况复”二字既是转折,也把作品描写的意境递进一层。恰当地衬托出女主人公受相思煎熬的痛苦。
 此诗较好地运用了环境对人物心理状态的衬托作用。霜气、秋风的描写衬托出主人公思念情人时心境之悲凉; 飞萤、木叶的刻画又衬托出主人公内心思绪之烦乱、不安。即景生情,情景交融使得这首描写常见题材的小诗耐人寻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