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微堂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微堂集 古微堂集文章别集。近代魏源作。源字默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集中表达其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外集七卷,录有序、记、碑铭、书信、经论、史论、时议等。有光绪四年淮南书局木刻本。1909年黄象离增补重编,易名《魏默深文集》,由国学扶轮社刊行。另《古微堂诗集》十卷,有同治间刻本。1975年中华书局将其诗文集点校合刊,名《魏源集》。 ☚ 觞馆全集">小 ![]() 古微堂集别集。十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曾撰写《圣武记》,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路。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编纂为《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建议自设船厂,制造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古微堂集》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文七卷。 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先驱者、鸦片战争时期的先进人物之一。在学术思想上,他崇尚今文经学,提倡“通经致用”的学风,他以变革的思想从事各项弊政的改革。对待西方列强,既反对资本主义的侵略,又承认其先进性,学习其长处,他主张“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海国图志》卷二)。 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所作古体诗《江南吟》十首,集中反映了东南地区各项弊政,涉及治江、治河、漕政、盐政、催科、禁烟诸方面;《都中吟》十三首,集中揭露了中央朝政及京师政事的弊端,涉及取士制度、捐纳制度、筹办海防政策、京畿治水方略以及部吏操权、仓胥勒榨等方面;律诗《寰海》十一首、《寰海后》十首、《秋兴后》十三首,表现了鸦片战争爆发后抗敌卫国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还写了大量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山水诗,如《湘江舟行》、《天台石梁雨后观爆歌》、《三湘棹歌》等。魏源的散文,叙事说理,内容详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自己的特色。 有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刻本。1909年黄象离增补重编,易名《魏默深文集》,由国学扶轮社刊行。另《古微堂诗集》十卷,有同治间刻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魏源集》,分上下两册,系诗文选录,后附《补录》、《附录》二项。 古微堂集 又名《魏默深文集》。文集。十卷。清魏源撰。初刊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撰者事迹参见“《老子本义》”条) 本书内集二卷,外集八卷,共十卷。收集了魏源一生创作的主要文章,包括一些长篇巨著的序言和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内集卷一有十四篇文章,皆题为《默觚上·学篇》,阐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卷二,十六篇题作《默觚下·治篇》,表述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外集卷一,二十篇多为古书释例与书序;卷二,二十篇多为诸子年表与评赞;卷三,二十七篇多为政论、史论与书序;卷四,十三篇多为铭文与传说;卷五,十五篇、卷六,十一篇为地理、水利方面的论著;卷七,十二篇、卷八,十七篇为政论文,表达改革时政的思想。 魏文大都是感时愤世、经世致用的篇章。他自称“积感之民”,而把自己的著述说成是“忧愤之作”。《内集》两卷又称《默觚》,表明作者对哲学、政治、法律、教育、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见解,其中不乏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进化历史观、早期民主思想的文字。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学篇二》);“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治篇一》);“人定胜天,造化自我”(《学篇八》);“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学篇七》);等等。 《外集》八卷的内容比较复杂,大都也是阐述其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如《<皇朝经世文编>序》提出“事本乎心、法本乎人、今本乎古、物本乎我”的原则,接触到事与心、法与人、今与古、物与我的关系。《<明代食兵二政录>序》仿照宋臣鉴唐、汉臣过秦之义,总结明代食兵二政的经验教训,使清王朝从中得到教益。《<海国图志>序》指出作者编写《海国图志》,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湖广水利论》则是作者根据历年对两湖河流、湖泊的调查勘察,分析两湖水灾的成因,并设计一个颇为吸引人的湖广水利的蓝图。《筹鹾篇》写于一八三九年。当时魏源任两江总督陶澍的幕僚已经多年,他极力主张的淮北票盐法收到了成效。这篇文章肯定了实行新盐法的成绩和经验,并进一步阐述了革除弊政的思想。 魏源散文,叙事说理,内容详实,条理明晰,语意畅达明白,独抒所见,不事模拟,与“桐城派”古文是对立的,对后来的新体散文有先驱示范作用。 魏源另有《古微堂诗集》,有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主要包括政治诗与山水诗两类。政治诗与当时时事关系密切,是反映近代思想的宝贵材料;山水诗常杂以佛老出世思想,文笔较为生动,有千古不化痕迹。 本书最初有光绪四年(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后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丰城余氏《宝墨斋丛书》本,清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印行本。又,湖南岳麓书社近年整理出版有《魏源全集·诗古微》一书。 古微堂集 古微堂集别集。十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曾撰写《圣武记》,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路。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编纂为《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建议自设船厂,制造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古微堂集》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文七卷。 ☚ 定庵全集 六朝文絜笺注 ☛ 古微堂集 古微堂集综合作品集。清魏源著。光绪四年 (1878年) 淮南书局木刻。宣统元年 (1909年) 黄象离增补重编,易名 《魏默深文集》,由国学扶轮社刊行。分内、外两集; 内集三卷,外集七卷。内集系论学论治的哲学和政治著作。外集录有序、记、碑铭、书信、时议等,是作者的散文著作。作者提倡“经世致用” 之学,在他的散文中有充分体现,为后来新体散文兴起的先驱。 ☚ 未闲集 古峡迷雾 ☛ 古微堂集书名。清魏源著。魏源曾辑《清夜斋文集》,惟未见传本。清光绪四年(1878)八月,淮南书局刊《古微堂集》,又名《古微堂内外集》,计《内集》 3卷,《外集》7卷,共10卷。宣统元年(1908)上海国学扶轮社印行了黄象离增补重编本,易名《魏默深文集》。作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沉迷于故纸堆中;深感必须改革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之命运。在书中,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有助于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内集3卷为读书札记及言学、言治,集中反映与表达了魏源的哲学、政治思想。外集主要录有序、记、碑铭、书信、经论、史论、时议等。另《古微堂诗集》 10卷, 为同治九年(1870)刻本。魏源生前曾自订诗稿,惟未及付梓。魏源挚友邹汉勋之弟邹汉池将其收藏的魏源诗作付长沙宝庆郡馆刊刻,题名为《古微堂诗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