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教育
古希腊教育通常指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斯巴达和雅典是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形成过程中两个最大的城邦,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不同,教育体制也各有差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主要特点为:
❶在国家与教育的关系上,以农业为主,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对教育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儿童被视为国家财产,公有公育。国家重视对儿童出生时的体检,强健的儿童留下来进行教育,残弱的儿童葬之山谷。政府官员和社会成年人员责监管青少年教育,教育经费由国家负担。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则对教育采取放任的政策,允许私人办学,家庭有教育子女、选择学校、交纳教育费用的权利和义务。
❷在教育目标的培养上,斯巴达教育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主,女子同样要强身习武,承担生育健康子女和战时保卫城邦的责任。雅典则培养身强体壮、品德优良、能言善辩,具有文化修养、劳动技能的人,以适应从政和经商的需要。
❸在教育机构的设置上,斯巴达由国家设立国立教练所、青年军训团,重视统一的军事体育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修辞学校等,重视和谐发展的教育。
❹在课程设置上,斯巴达教育以体育训练和军事训练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之外,着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一些修辞学校和学园提倡教学水平的理论学科的讲述和争辩。
❺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服从,严格训练,雅典则注重形式多样,陶冶性情。古希腊斯巴达、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思想,不仅成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古罗马以至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古罗马教育通常指古罗马奴隶制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教育。共和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罗马教育的特点是农夫——军人教育。罗马家庭是教育的最基本单位,父亲在家庭中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儿童最初由母亲抚育,男孩从7岁起由父亲教以各种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和一些读、写、算知识,并培养勇敢、诚实、节俭等品德。到了16岁就到军中服务。女孩7岁后由母亲教导,学习家事。共和后期(公元前3世纪后)由于罗马军队的向外扩张,奴隶制大大发展,公元前146年,在征服希腊后,罗马教育形成了以希腊学校为模式的教育系统,初等教育设有私立小学,招收7—12岁男女儿童,学习读、写、算内容,而贵族阶级子女主要在家庭中聘请希腊教师进行家庭教育。中等教育设有文法学校,贵族阶级儿童受完家庭教育后便进入文法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包括文学和语言)。最初,由希腊人主持的文法学校称希腊文法学校,教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公元前100年,罗马出现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后,儿童同时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或兼上两种学校,这两种学校除学习希腊荷马史诗、罗马西塞罗拉丁文学外,还设有地理、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演说家,有修辞学校,一般当青年从文法学校结业后,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子弟就进入修辞学校。修辞学校设有修辞、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几何、伦理和音乐等科目。修辞学校有希腊修辞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两种。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直接控制学校,建立起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帝国时期教育仍沿袭共和时期学校体制,但其内容和性质有了变化,小学仍以平民子女为重要对象,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成为培养官吏的学校,文法学校中拉丁文的学习逐渐代替了希腊文的学习。以后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文法和文学方面,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地位削弱,形式主义严重。帝国时期,拉丁修辞学校取代希腊修辞学校,演说内容空泛,失去早期的光彩,罗马帝国时期教育值得重视的是职业教育的出现、形成和发展,私立法律学校、医学校、建筑学校的建立不仅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也为罗马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古希腊文化教育和古罗马文化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希腊文化教育以思辩哲学为核心,推崇文雅教育,罗马文化教育则强调实效,注重培养具有实际才干的政治家和管理者。希腊化时期,罗马的文化、教育、科学受到希腊文化教育的影响,两种文化教育融合,逐渐形成古希腊罗马教育,对西方教育的思想和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