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巴比伦奴隶制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巴比伦奴隶制经济

古巴比伦奴隶制经济

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明 (或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是另一支最古老的文明,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便开始出现在两河流域一带。最早在这一带出现的文明源于苏美尔民族的创造和发展。苏美尔文明创造了文字体系、宗教、法律体系。在其历史上很长一部分时间内,苏美尔人的政治制度是处于一种城邦的松散联盟中,联合的目的仅仅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苏美尔人的经济形态比较简单,对个人经营和生产劳动留有较大余地,土地不是唯王者有,而且贸易和手工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并非由掌权者垄断。神庙担负着大部分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并经营商业。同时,由于僧侣掌握推算季节和修筑渠道、桥梁的专门知识,所以水利设施都归他们掌管。自由民和一般民众财产极少,多数人经营农业,交纳高额地租,为建造公共工程付出劳役。由于发达的水利设施和耕种知识,农业产出很好。大部分土地属于统治者、僧侣和军官,普通的村民不是佃农就是农奴。商业是国民财富的第二大来源。苏美尔人同周围各国都有繁荣的贸易,以北方和西方出产的金属和木材与下游地区交换农产品和制造品,形成完整的商业体系。
苏美尔帝国在公元前21世纪被古巴比伦人征服,标志着两河文明进入了第二个重要阶段。古巴比伦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用以强化国王集权统治,保障商业的发展,保护特权阶层的种种利益,加强了对农奴和佃农的剥削。在国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了国家的控制和管理。在公元前1650年前后被异族推翻。约在公元前1300年亚述人兴起,控制了整个两河流域北部地区。亚述王国由于战争需要而变成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军队将领迅速成为国内最为殷富的阶层。工业和商业萧条下来。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以及连年征战所掠夺来的财富、奴隶和土地。土地制度包括公有和私有,神庙依然掌握全国大部分土地财富。奴隶主要是城市劳动阶层,分为两种: 一种是家奴,从事家内劳动; 另一种是战俘,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财富。由于连年穷兵黩武,加上幅员过于辽阔,最终在种种社会、经济矛盾和加勒底人的起义夹击下崩溃。
随着亚述被推翻,加勒底霸权建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入最后阶段,通常称之为 “新巴比伦时期”。这段时期中比较显著的经济特点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古巴比伦时期的一套经济制度,商业和手工业重新得到了极大发展,经济生活可以说是对古巴比伦的恢复和模仿。在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推翻,从而结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作为另一支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经济仍带有极为浓厚的奴隶制色彩。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金属冶炼得到空前发展,冶铁术广泛使用。商业和手工业繁盛,也出现了交换用的媒介,如金、银等贵金属。私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最重要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法典,严格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秩序。在生产不断发展、商业繁盛的情况下,货币关系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土地成为商品,私有土地制迅速发展。奴隶也成为一种基本商品进行买卖、抵押、转让。高利贷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社会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奴隶制社会经历高度发展后,由于内部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冲突和外来军事压力双重影响,盛极一时的两河文明最终走向衰亡。

☚ 古埃及奴隶制经济   古印度奴隶制经济 ☛
000038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