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蚕业
古代农业中饲养绢丝昆虫的重要生产项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绢丝昆虫的国家,据古史传说,在黄帝时已开始养蚕,长时期内蚕业是仅次于谷物种植业的生产项目。主要饲养家蚕和柞蚕。在棉花传入长江、黄河流域前,蚕丝一直是中国主要的衣被原料之一,蚕丝织品是农牧区间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世界许多国家最初的蚕种和养蚕技术都是由中国传去的。从《诗经》和 《禹贡》等文献看,先秦时代蚕桑生产已遍及黄河中下游,蚕桑生产成为个体农家普遍的副业之一。有些个体农家能独立完成栽桑、养蚕、缫丝和织帛的全过程,形成农桑并重、耕织结合的生产结构。农家生产的丝帛,除少量自己消费外,大部分以赋税或商品形式转到地主阶级手中。从曹魏到明代,丝绵、丝织品和粮食一样,是政府征收赋税的主要实物。在货币不足的时代和流通不发达的地方,丝织品还用作交换媒介或计价单位。明代棉花取代丝麻的地位成为主要的衣着原料,养蚕业在许多地方趋于萎缩,但南方某些地区,尤其嘉兴、湖州一带,蚕桑生产仍保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