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推拿著作简介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佚名撰
此书已佚。其书名见 《汉书·艺文志》。《抱朴子·遐览》中也曾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
《按摩要法》一卷 佚名撰
此书已佚,其书名见 《崇文总目辑释》、《宋史·艺文志》。
《按摩法》一卷 佚名撰
此书已佚。其书名见《宋史·艺文志》。
《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 〔明〕 庄应祺补要 祝大年 孟继孔校正
附于明代庄应祺补要的《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中,约成书于1405年,它记述了一些小儿推拿穴位和家传秘诀,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书前有明万历甲戌闰十二月(1574)年李棠的序。
《小儿按摩经》 四明陈氏著集
原刊本未见,其内容收录于《针灸大成》卷十中,并经删节,题名为“保婴神术”,所以又称为 《保婴神术按摩经》。本书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一本小儿推拿专著。查考其作者,于《针灸大成》卷一转引元代滑伯仁《难经本义》四十难和六十一难的注释中有“四明陈氏曰……”等字样,据《难经本义·本义引用诸家姓名》中说:“陈氏瑞孙,字庭芝。本朝庆元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 《难经辨疑》。”本朝系指元代,庆元就是现在的浙江鄞县,又称四明。由此推测《小儿按摩经》的作者四明陈氏可能是指元代陈瑞孙或陈宅之父子。
《小儿推拿秘旨》 〔明〕 龚云林著
本书刊行于明万历甲辰(1604)年,卷一为总论、诊断、穴位及手法。卷二为疾病歌诀。本书又名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活婴全书》、《小儿推拿方脉全书》、《推拿全书》。《中国医籍考·方论五十三》:“万历甲辰胡连壁校刊《活婴秘旨推拿方脉》一卷。题曰: 金溪龚云林述撰,太医姚国祯补辑”。龚云林原名廷贤,字子才。早年曾隐居在(江西金溪县)的云林山中,所以取别号为“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叙》说:“育养小儿,难事也。盖因体骨未全,血气未定,脏腑薄弱,汤药难施。一有吐泄、惊风、痰喘、咳嗽诸症,误投药饵,为害不浅。唯推拿一法,相传上帝命九天玄女按小儿五脏六腑经络,贯串血道。因其寒热温凉,用夫推拿补泄。一有疾病,即可医治,手到病除,效验立见。询保赤之良法也。但此专用医者之精神力量,不若煎剂丸散,三指拈撮,便易从事,故习学者少而真传罕觏矣。予得此良法秘书已久,历试都验;不忍私藏,意欲公世,因而手著,最为详晰,分为上下二卷。养育之家,开卷了然,随用之效。育婴妙法,尽载斯编矣。”195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据经国堂本并参考藻文堂、五云堂、保仁堂本校订出版。
《急救小儿推拿法》二卷 〔明〕 姚国祯述辑
原书未见。《中国医籍考·方论五十三》:“万历(1573~1619)中刘氏乔山梓行《急救小儿推拿法》二卷,署曰: 太医院姚国祯述辑”。
《小儿推拿秘诀》一卷 〔明〕 周狱甫(于蕃)纂
本书是从《小儿按摩经》发展而来的,内容为有关小儿疾患的辨症、治疗上的歌诀,包括手法及处方。原书自序说:“小儿推拿之说,其来已旧,而书不概见焉。自余年廿七,乃始举长子,且多疾。有黄冠善此术,请试之觉验。然得自口授,习而不察,语也不详也。顾不佞每留心此书。忽一旦偶得之,若有所授之焉者。然又不无错谬,因细心历访诸方士 凡业此术者。陆续参订,有得即录之,渐次明尽,几欲梓之以传世。……惟此推拿一着,取效于面步掌股皮骨之间,盖面步掌股与藏府相连。……倘能察其病证,循其穴道,施以手法,而汗吐下三者尤能得诀。大者又稍兼以药饵,未有不随试而随效者也。”《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是书初刻于万历乙巳(1605年),重刻于万历丙午(1606年),三刻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三改其稿,为之翻刻。……清,鹅湖张开文四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原拟收入《中国医学大成》 中,后未见出版。《厘正按摩要术》中引此书处颇多。《明史·艺文志》(中华书局本)将周于蕃误作“周子蕃”。
《秘传推拿妙诀》一卷 〔明〕 周于蕃辑注 〔清〕 钱汝明参订
本书以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为蓝本校订增补而成,另撰有 《补遗》一卷。均为清抄本。书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钱汝明序,说:“推拿一道,古曰按摩,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盖以气血未充,药饵有碍肠胃,针砭不利肌肤。惟当按穴拏之,以舒其气。对症推之,以和其血。阴阳调则诸病自去,补泻寓而本原不伤,诚保婴之神术,岂同等闻也哉。余幼多疾病,家大人官京师,因得宜兴张厪云孝廉《按摩仙诀》一篇,试之屡验。及长而诵读其文,但嫌其简而不备。近得周子岳夫嶽甫,即周于蕃一书,观其参合指归,汇考同异,抉奥阐微,条贯井井,探而益深,索之而益远焉。第相传已久,颇多残缺错讹。乃復取其本,手自编摩,细加参订。更采先贤绪论,以集中之所未及。倘有志斯业者,精习而妙施焉,未必无补于世云尔。”后附有钱汝明著《补遗》一卷。现存清抄本。
《推拿仙术》 〔明〕 周于蕃著
南汇杨季藩抄本。所据底本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小儿推拿秘诀》的三刻本。
《按摩导引诀》 〔明〕 高濂撰
收录于《居家必备·奉养》中。
《古仙导引按摩法》一卷 佚名撰
见《道藏精华录》第三集。
《慈幼秘传》一卷 〔明〕 佚名撰
原书未见。据《中国医籍考·方论五十三》载,其有关推拿内容与《小儿推拿秘诀》及《幼科百效全书》相同。
《医学研悦》 [明] 李盛春撰
本书汇辑于明天启丙寅(1626年)孟冬,全书共有十卷。卷十附《小儿推拿》。李盛春,字太和,湖北江陵人,为明代医家。
《幼科急救推拿奇法》二卷 [明] 龚居中编著
现存本为闻国清据建邑书林刘大易刊本的抄录本。《中国医籍考·方论五十三》:“龚居中 《幼科百效全书·序》:‘余家庭授受疗男妇之法,奇正不一。独小儿推拿,尤得其传,转关呼吸,瞬息回春,一指可贤于十万师矣。’而其法与亡名氏《慈幼秘传》、李盛春《医书十种》及是书(指《小儿推拿秘诀》)所载不异。则推拿之术,未審出乎何人”。在龚居中的另一著作《红炉点雪》卷四中,记有“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介绍了一些自我按摩的方法。
《推拿广意》三卷 [清] 熊应雄(运英)辑,陈世凯(紫山)重订,王元璐(尔调)参阅
全书三卷。上卷首列总论,说明推拿在治疗上的作用。次叙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并特别强调(望)、(闻)二诊的重要性,密切注意囟门、面部、虎口、指纹,以及神情、声息等变化。然后结合主治病症分别介绍推拿部位,并用二十多幅图解说明各种推拿的操作方法。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疾病和主治的推拿大法。下卷列举应用方剂一百八十多个其中包括内服、外治等处方。”又名《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广意》。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幼科铁镜》六卷 [清] 夏鼎(禹铸)撰
全书共分六卷,论述了如何正确施行推拿手术。如何望形色及辨别初生儿各症候的方法。惊痫、麻疹、伤寒及诸杂症的辨证和治疗。最后论述药性以及方剂的应用。《幼科铁镜·凡例》中说:“凡症所载推拿者,俱属必效。不准者,如老汉扳、猿猴摘果之类,尽行删汰。 凡症推三关,必须少推腑上以应之;推六腑,必须少推三关以应之; 防补泻太过。”书中《推拿代药赋》常为后人所引用。《凡例》中又说:“凡推拿,古人以之代药。后人竟以推拿为儿戏,并不知推应何经,拿应何脏,所代何药,以致轻症加重,重予速死。予特载出某推当某药,某拿抵某味,使人晓得用推拿,便是用药味。药味既不可误投,推拿又何可乱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清光绪乙未(1895年)贵池信天堂刊本排印出版。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 [清] 骆如龙(潜庵)著,骆明新(际清)抄订
本书编订于康熙辛未年(1691年),叙述条理清楚。全书共五卷: 卷一用歌诀介绍观形、察色、审音、切脉之法。卷二介绍穴位,附有图象和说明推拿方法。卷三介绍推拿手法。卷四结合各种病症列出辨证施术的准则。卷五附录药方以辅推拿之不及。《幼科推拿秘书》:“推拿一书,其法最灵。或有不灵,认穴之不真耳。即如头为诸阳之首,面为五脏之精华,十指联络于周身之血脉,穴不真则窍不通,窍不通则法不灵。故予于斯书,首著诀法总纲。次详全身经穴,而图象昭焉,手法明焉,百病除焉。”“推拿小儿,由初生月内,以及周年三、五岁时,手法少,去病速,良甚便也。及八、九、十岁,童年渐长,难施手法之万遍,必以药饵济之。” 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排印本删除了书末所附的祝由科内容。
《动功按摩秘诀》二卷 [清] 汪启贤(肇开)、汪启圣(希贤) 同选注
收录于丛书《济世全书》中,但仅在清代殷氏梓行本中存有此书。
《延年九转法》 [清] 方开原著 颜伟记述
本书记述了摩腹的操作方法和功效,认为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据雍正乙卯年(1735年)颜伟在书前所述:“方老人,名开,新安人。莫知纪年。……方君曰:‘吾道之妙,医不假药。体乎易简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延生,岂第却病已乎!’乃语以延年九转法,其道妙合阴阳,中按节度。余循习行之,疾果渐减。……余不敢自秘,绘图列说,付之剞劂,以广其传。”《颐身集》、《内功图说》中,均收录有本书。《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中也提到清代方开《摩腹运气图考》一书。
《小儿推拿直录》 [清] 钱村辑
现存稿本一册。约成书于1793年。
《济婴撮要》 [清] 吴灿(云亭)编
卷三中引有《幼科铁镜》的小儿推拿手法,并提出“无拘女男,俱[推]在左手左脚”。清嘉庆元年(1796年)刊本,题作《增订济婴撮要》。
《幼科集要》 [清] 方略(南薰)纂辑
本书是以夏禹铸《幼科铁镜》及陈飞霞的《幼幼集成》两书为蓝本,再参考其他书籍,间附己意写成的,其中附有小儿推拿方面的内容,如:汗法、吐法、下法、开璇玑法、伤寒推法、伤热推法、伤食推法等。所载 《卓溪家传推拿秘诀》,虽据《幼科铁镜》而有所增改。清道光十八年 (1838年)刊印。
《推拿辑要》 [清] 周松龄(仙渠)编著
据书前周松龄和赵有悟的序言记载:栖霞人李芹,擅长小儿推拿,著有《福婴指掌》。嘉庆壬戌年(1802年)李芹至周松龄家乡,传授小儿推拿术于周的父亲,周父又传授给周松龄。后来,赵有悟把莱府某医《推拿授秘》二本及昌阳诸生征典张先生所藏曾本《推拿真诀》一书赠于周,周乃根据这几本书而编成本书。刊行于清道光甲辰年(1844年)。书前还载有曾本《推拿真诀》原序,但没有题序的年月和题序者的名字。本书内容大多与《推拿秘书》相似,书中也曾提到《推拿秘书》,可能由《推拿秘书》补充而成。后来,宋乐天根据《推拿辑要》编成 《小儿推拿辑要》,1934年由安东诚文信书局出版铅印本。
《一指阳春》一卷 佚名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抄本,内有展指十则一篇,对推拿手法有所阐述
《理瀹骈文》 〔清〕 吴师机(尚先)著
又名《外治医说》。对于应用各种药物制剂来进行推拿这方面阐述尤详。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84年出版注释本。
《推拿秘诀》 〔清〕 姚典撰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信府志·方技》记载:“贵溪庠生姚典,字训亭。……善推拿法……著有 《推拿秘诀》……兵燹后其稿皆失。”
《推拿摘要》 〔清〕 王兆鳌(学汾)辑
本书摘录了《小儿推拿广意》和《幼科铁镜》的一部分内容。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增入《妇婴至宝》中,此外,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刊行的《醒济撮要》也收入有本书。《一指定禅》 佚名撰
原书系光绪甲午年(1894年)抄本。
《推拿总诀仿歌》 佚名撰
原书系清光绪三年(1877年)抄本。
《推拿三字经》 〔清〕 徐宗礼(谦光、秩堂)著
徐宗礼,字谦光,号秩堂。清代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书前有光绪丁丑年(1877年) 自序。它集前人经验,以三字经的形式介绍了小儿推拿疗法。并附图说明了穴位(40穴)及手法。治疗时均取左侧肘臂以下的穴位。还附录了“十二经循行部位歌”和 “四言脉诀”。原书为抄本。
《内功图说》一卷 〔清〕 潘霨(伟如) 编
又名 《内功图编》。记述了一些自我推拿和练功方法(《易筋经》、《八段锦》等),还附有方开《延年九转法》等内容。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王祖源校刻本影印。
《幼科推拿》 佚名撰
为清抄本。
《保赤推拏法》一卷 〔清〕 夏云集(祥宇、英白)著
现存最早版本为清光绪十一(1885)年刊本,后经许敬舆(公岩)增入手法图和穴位考释,题作 《增图考释推拿法》,1933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推拿抉微》也是以本书为蓝本编写而成。
《推拿述略》一卷 〔清〕 夏鼎著 清代余懋(啸松)删订
此书系据《幼科铁镜》删订而成,收录于 《白嶽盦杂缀医书五种》中,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刊本。
《厘正按摩要术》四卷 〔清〕 张振鋆(醴泉、筱衫、惕厉子)辑 张质(幼樵)校刊 韩广宏(毅庵)校刊
《厘正按摩要术》的主要内容,原出明代周于藩《小儿推拿秘诀》一书,至清代经张振鋆厘正增补,才改为今名。书中前列诊断法,除详载一般常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外,更增有胸腹按诊法,这是其他医书少见的; 次为治疗法,辑録按、摩、掐、揉、推、运、搓、摇、汗、吐、下、针、灸、𠼅……等法有二十八种之多,每种方法又分为若干细目。另外还列有取穴法,并有数十幅附图和文字的解说。最后又论列二十四种儿科常见疾病的按摩疗法,并配合内服、外敷等药物疗法。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推拿小儿简诀》 〔清〕 王祖源辑
本书附于《引种牛痘法》(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贵池刘信天堂重刻本)一书之后,内容十分简短。除 “开天门”一法外,所载方法和其他小儿推拿专著有所不同,主要着重于推掐小儿中指、无名指及食指。据王氏自序,在道光庚戌年(1850年),得到邱熺(浩川)《引痘略》一书。在咸丰辛亥年(1851年),即与擅长小儿推拿及种痘法的“莱阳医士孙翁”共同试验种牛痘法。同治甲戌年(1874年),王氏出守四川,设立保赤局,施种牛痘。于是把《引痘略》进行整理,编成《引种牛痘法》一书。在《引种牛痘法》的其他版本中,都没有附有本书。
《幼科推拿全诀》一卷 佚名撰
旧抄本二册。
《古法推拿图》 佚名撰
为戴文莲抄本。
《秘本小儿推拿》 佚名撰
为旧抄本。
《推拿易知》一卷 〔清〕 佚名撰
1919年由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出版。
《推拿保幼录》三卷 〔清〕 张世纬辑
原书系稿本。
《推拿神书》 〔清〕 吴澄(鉴泉、师朗)
原书未见,据《不居集·吴师朗传》。
《推拿心法摘要》一卷 佚名撰
原书未见,《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原书首缺二页,著者阙名无考,现由(曹)炳章增辑,读其大义,多采自周氏《推拿秘诀》及《小儿拿惊法》……其未备之法,由炳章增入夏禹铸数则、拿惊法数则,似已美备,足为推拿书中之心传要诀矣”。后未出版。
《小儿拿惊法》 佚名撰
原书未见,见《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另有 《廿四惊推拿手法诸症绘图》抄本一册(约在民国初年),不知内容是否有关联。
《推拿要诀》 〔清〕 袁大标撰
此书已佚,见《奉贤县志》。
《推拿全书》 〔清〕 佚名撰
此书已佚,见《增图考释推拿法·序》。
《推拿指掌》 〔清〕 佚名撰
此书已佚,见《增图考释推拿法·序》。
《推拿秘要》一卷 〔清〕 张云川(坤岩)撰此书已佚,见《川沙县志》。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二卷 〔隋〕 巢元方原著 廖平辑录 曹炳章续辑
本书辑录了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及自我推拿诸法。曹炳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蒐集能治病之各法,录于各病源之后,以代药治,井研廖平汇辑成编,名曰《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惜乎只辑其半,尚非全壁。炳章复辑其佚,并再考修莨各之各病疗法,汇集续编,附刊于后,以辅药治之不足。”廖辑原书,有《六译馆丛书》本(1913年成都存古书局版),廖辑及曹氏续辑,有 《中国医学大成》本。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病源候论校释》也将《诸病源候论》原文中所附的《养生方》及《养生方导引法》等内容,另行校释,集中于全书之后,可作参考。
《人之初》 唐成之抄集
内附推拿诸法,1916年抄集。
《小儿推拿补正》 钱祖荫 (宅三)著
钱氏江苏东台人,手稿本写于1916年6月,本书着重纠正推拿所引证错误的穴位,并补充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意见,因名“补正”。书中《推拿十三字释义》对十三种推拿手法作了阐述:“推:用指甲循经络穴道之上、下推之,使血气达到病所也。拿: 用手指紧握其病之所在如捉物然,然后或用运、揉、搓、摩以散之。掐: 用指甲在部位上掐之,以聚乏血于其所。掐后,气血即散。运:或用大指,或屈中指,随左、右、阴、阳、气、血而旋转之。揉:或用指,或用掌,以揉散其血气也。拈:用两指拈病儿手指而左右之,以调和其血气也。搓:与拈不同。拈是有左右,搓则以指向前,较推法短而急,较摩法重而着,使血气随指下往来也。摩: 以手或指在皮毛上用之,以去气分、血分之表病。按: 用指在部位上扪按之,使气血流通而不骤散也。摇: 以手握病儿之手或足,摇动之,使气血活动而消痞塞也。摄: 摄与拿不同,拿是握其病之所在;摄是在经络穴道要害上提摄其气血,使掣动也。分:于儿手背中指节末,用两手大指分阴阳而理气血也。合:于儿手背第二、第四节,用大指向儿中指合之,亦和阴阳,调气血也。一说分、合在手正面腕下阴、阳。”
《卫生按摩法》 戈绍龙编
1918年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
《推拿抉微》四册 涂学修(蔚生)编
本书系摘录《保赤推拿法》内容并加以注释而编成。其自序曰:“夏禹铸之《铁镜录》(即《幼科铁镜》),症治粗具,而其推拿各法,未免过于简陋。陈紫山之《推拿广意》,略备推拿,而其各种惊症,未免过于荒谬,夏英白之《保赤推拿》,法简明矣,术精确矣,而其认症用药诸法,俱属阙如。”于是补充了认症、用药这方面的内容。全书分四集,第一集认症法,第二集推拿法,第三集药制法,第四集治疗法。1930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印行。
《推拿捷径》 马玉书(君淑)著
本书是推拿女中医马玉书(1879~? )所著,1930年印行。她在书前《弁言》中说:“推拿一道,苟非循经照穴悉心而治,不克奏功。既欲奏功,非一、二小时不足以收其全效。忽之于毫厘,差之于千里。”于是,根据明初名医周于蕃《按摩全书》,并加绘图注释编成此书。全书介绍了人之全体名位、脏腑功用、十二经穴以及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手法和治疗方法。书中还有《推拿代药骈言》、《推拿指掌肢体各穴歌》等歌诀。如 《面部推拿次序歌》:“第一先推是坎宫。次推攒竹法相同。太阳穴与耳背骨。三四全凭运动工。还有非推非运法。掐来以爪代针锋。承浆为五颊车六。听会太阳七八逢。九至眉心均一掐。循循第十到人中。再将两耳提三下。此是推拿不易功。”《手臂各部推拿次序歌》:“虎口三关为第一。次推五指至其巅。掌心手背如何运。八卦须分内外旋。分到阴阳轻与重。三关六腑判寒喧。十施手法因称大。斗肘旋摇各法全。”叙述面部和手臂部的小儿推拿常规操作手法。
《推拿新书》 觉世老人稿本
全书有:绪言、推拿使用法、对于小儿之推拿手法、对于小儿各症之推拿法、一般疾病之推拿法、诊断法、辨死生、分症论治等八节。内容较为简洁。民国廿年(1931年)由古医学社排印出版。
《保赤推拿秘术》(窍穴图说推拿指南) 彭慎(蕴公)纂辑
本书约辑成于1931年。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望闻问切诊断之法和穴位。第二章介绍了十一种推拿手法 (另附针、灸、焠三法)。后二章介绍小儿推拿“实用手术” 154种、“大手术” 34种。收载小儿推拿方法较多。1935年由上海百新书店印行。1935年上海中国医学书局印行时改名为《窍穴图说推拿指南》。
《增图考释推拿法》一册 [清] 夏祥宇(云集)原著许敬舆(公岩)增释 秦伯未校定
本书约成书于1932年左右,是“从《保赤推拿法》一书增入考正解释及附图而成。”1933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印行。
《小儿病自疗法》 奚缵黄(正阳)编撰
书中第三章惊风门中附着小儿推拿法(附图11幅),主要摘录自骆潜庵《幼科推拿秘书》。1933~1952年上海中央书店刊行。
《推拿术实用指南》二卷 曹泽普著 严淑华校1933年铅印本。
《华氏按摩术》 杨华亭撰
作者杨华亭,山东牟平人。他在书前所载1934年的“绪言”中说:“现代东西洋的医学均置按摩术为专门科目之一种,我国由宋元以来此术日见衰微,习者渐少,存者仅于民间疗法。施术者多不谙医理,以讹传讹,以致偾事者比比皆是。而先圣先民数千年来遗下临床实验之,理学疗法将有失传之憾。故余于教授医药针灸之时,采用古法及参考一二秘本,證诸现代西洋之生理病理、解剖组织、电磁气等学,以古法为经,新法为纬。并附翼针灸汤方急救等法,应有尽有。读者若能认证适当,则疗效可以立见。若病证审察不明,或不知病灶所在,妄施手术,为祸亦烈。”
《黄氏医话》 黄汉如编
本书主要介绍了用一指禅推拿治疗各病的几个病例,说明本疗法是具有一定疗效的。1935年印行。
《小儿百病推拿法》一册 陈景歧编辑
本书主要根据《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厘正按摩要术》及《推拿抉微》各书略加整理而成。1936年由上海中西医药书局出版。
《推拿全书》 孙玉堂著
据1936年鹿蓉芳所写的序言中说,本书是由曲子明、曾雨辰等人翻刻孙玉堂所著《儿科要诀》而成。本书前半部分是有关儿科的诊断方法。后半部小儿推拿疗法的内容,大致以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为蓝本,补充了一些推拿手法。
《推拿全书》 李光僖著
1939年烟台东华裕印刷局印行。
《推拿秘诀》 王依谨著
为民国间排印本。
《按摩学举偶》 钟吉倩编
为编者自印本。
《擒拿法真传秘诀》 徐畏三口述 金倜生笔记
本书主要介绍了用擒拿法治疗外伤疾病的方法。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据上海武侠社排印本影印。
曾雨辰等人翻刻孙玉堂所著《儿科要诀》而成。本书前半部分是有关儿科的诊断方法。后半部小儿推拿疗法的内容,大致以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为蓝本,补充了一些推拿手法。
《推拿全书》 李光僖著
1939年烟台东华裕印刷局印行。
《推拿秘诀》 王依谨著
为民国间排印本。
《按摩学举偶》 钟吉倩编
为编者自印本。
《擒拿法真传秘诀》 徐畏三口述 金倜生笔记
本书主要介绍了用擒拿法治疗外伤疾病的方法。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据上海武侠社排印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