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的医学
古希腊医学是指公元前十二世纪到一世纪的希腊医学,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度瓦解时期。它的特点是汇集了多民族和地区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这是由于希腊人很早就向海外移民和发展贸易,特别是在所谓“希腊化时期”。由于希腊人的活动遍及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整个地中海沿岸,南意大利,西西里岛,非洲北部,以及今日的法国马赛,部分西班牙地区,黑海北岸等地。这就使古希腊有可能吸收并与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相融合。
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约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 史诗及神话中反映的医学: 从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Iliad)和《奥得赛》(Odessy)中可以了解当时部分的医药情况。据传这是盲诗人荷马(Homer)在约公元前九世纪时,提炼了民间的口头创作而写的两部史诗。从记述中可知当时认为疾病是一种神的惩罚,如阿波罗(Appolo),宙斯(Zeus),阿提米斯(Artemis)等都可使人致病。当时已有医生。医生被看成是“技艺人”(《奥德赛》XVII),是“大众公仆”(伊里亚特XVI 28),是受尊重的,特别是军医的地位较高。另外,还记有掌握药物知识的妇女(Agamede)及妇女从事救护战伤。诗中记述了身体各种创伤141处,以及处理外伤,如拔除箭头,使用镇痛药等。此外,诗中还记述了魔术性医疗(祈祷、献祭、咒语等),以及善于打仗的英雄充当医生。总之,这时期的医药主要是民间的经验,也掺杂了不少迷信活动。
希腊神话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部分医药情况。起初认为许多神都有使人生病和治病的力量。后来,只有少数的神成为这方面突出的代表,如阿波罗,被认为是治疗技术的发明者,他的姐姐阿提米斯(Artemis)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者;他的女儿海金娜(Hygiene)是卫生之神〔今日“卫生学”(Hygiene)一词便由她的名字演化而来〕;另一女儿巴娜西亚(Panacea)是药物治疗的庇护神 (今日“万应药”(Panacea)一词便由其演变而来)。还有开隆(Chiron),阿斯克雷庇亚(Aesclapius)等,后者在后来广泛地被希腊人所供奉为医神。
希腊奴隶制形成和发展到全盛时期(约公元前八至四世纪前半) 希腊奴隶的劳动为希腊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使农业和工业有大规模分工,并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医学开始发展为一种科学,并受当时出现的哲学很大影响。
医学与哲学 当时不少哲学家同时是医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约571~497/6)和其门徒(Phi-lolaus等)组成的学派提出生命由四元素(土、气、水、火)组成,这些元素平衡就是健康。哲学家阿尔克马翁(Alc-maeon前六世纪)又是生理学家和医生,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相近,认为人体的热、冷、干、湿等液体之间保持平衡就是健康,如哪一种过剩,就导致疾病,不良的营养、气候、环境等因素都可破坏这种平衡。传统认为他是最早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做过一些简单试验,并在羊身上发现了耳咽管;他对感觉生理、血管、胚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传统认为他是生理学的奠基人。
恩培多克里 (Empedocles,约公元前483~423)也主张一切有机和无机物都由水、火、气、土四元素组成;不同量的四元素,组合成不同性质的物质,四元素的统一,决定生殖和生命的各种形式,而健康则是四元素的平衡。他认为外界的气由身体的毛孔进入身体,呼吸不仅通过肺,而且通过皮肤的毛孔。他认为心是循环的中心,血液来自心,而“灵气”(Pneuma)则由血输送到身体内部。他论述了有机体的发生和进化史,认为在有机体的长列中,最先出现的是植物,其次是动物,最后才是人,在有机体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种类才能生存下来,因而有人称他为达尔文的先驱。但他又认为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有灵魂,因之又掺杂了形而上学思想。他的四元素说对于其后医学家解释人和自然——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等方面,很有影响。
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370)倡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极小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永远运动着的粒子构成。他认为原子通过人体的毛孔而活动,并由此而决定人的健康和疾病; 元素之间不平衡,就导致疾病。他的原子论成为解释生理、病理过程,以及治疗疾病的工具。他记述了脉、发炎和瘈犬咬病。
古希腊哲学影响医学家去研究自然,观察疾病和健康的现象及原因,促使医学脱离宗教迷信的羁绊。
庙堂医疗 此时期由于宗教的原因,僧侣利用被尊为医神的阿斯克雷庇亚(Aesclapius)在寺院进行医疗活动。僧侣的医疗一般包括斋戒、矿泉浴、饮食、按摩、放血、涂膏,或使用泻、吐等药剂,并夹杂一系列宗教仪式,如让病人在神象下睡觉,等待治疗的梦,释梦,献祭等。阿斯克雷庇亚神象的形象是手持一长杖,上面盘着一条蛇。这是由于当时把蛇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迄今西方仍把蛇杖作为医业的一种标帜,即源于此。
民间医学及医学学派 由于当时僧侣阶级并未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希腊医学受宗教的影响程度较小。医学在民间得到较快的发展。医生一般被看成是一种“技艺人”。有的开一小诊所,有的则游走于各市镇之间。民间医生一般是家传,或师徒传授,有名的医生组织是所谓“阿斯克雷庇亚特”(Aesclapiud)家族。希腊人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健康不仅意味着财富,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理想,疾病则下人一等,表示人体的和谐受到了破坏。医生帮助人保持身体正常或恢复正常,这是使医生成为各种“技艺人”中最受尊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多数城市都设有市政医生,由官方按年酬报。当然,医生也有高低之分,有所谓“自由绅士医生”,专门给上层人士看病。
公元前六世纪末,希腊已出现不少名医和一些学派,有争论并孕育了科学医学思想的萌芽。如克尼达斯学派受毕达哥拉斯哲学影响,把身体过程和天象相比,注重疾病症状的记述,有所谓“克尼达斯格言”,主要代表有提喜阿斯(Ctesias)和攸利托(Eurythos),后者长于妇产科。西西里学派接受恩培多克里的四元素说,还发展了“灵气”说,把“灵气”看成是生命的基础。他们受阿尔克马翁的影响,注意解剖动物,还可能受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注意饮食疗法。代表人有阿克朗(Akron)、包桑尼亚(Pau-sanius)、菲利斯辛(Philistion)等。科斯学派是最有影响的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医家希波克拉底。代表这个学派的著述是《希波克拉底文集》。希氏学派的成就,标志着希腊医学发展的高度。
希氏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 在解剖学方面,虽然《文集》中有几篇这方面的记述,但其认识主要是根据动物解剖,并有许多推测性,例如认为心脏有两个室和两个心房。右心室供给肺以血液,并从肺接受气而互相交换。左心室不包含血,而含气,同时是固有的热和智慧的所在。所以,希氏学派的医学,还不是奠定在实际解剖、生理学基础上。
(2) 希氏学派的病理理论基本抛弃了宗教迷信思想,他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恩培多克里学派的四元素说,认为有机生命决定于四种液体(血、痰、黄胆、黑胆),这四种液体的配合平衡,就是健康;身体内部或外界原因可导致液体的不平衡,因而造成疾病。这就使病因病理思想奠定于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参见“四体液说”条)。
(3) 注重体质和气质。认为四液体在身体的分布与配合决定人的体质,每一种液体和人的“气质”类型相似,即“气质”决定于体内所占优势的液体,从而把人的体质分成血——多血质型;痰(粘液)——粘液质型;黄胆(多胆汁)——急躁型;黑胆(多黑胆汁)——忧郁型等四种。并且认为某些疾病与一定体质有关。希氏学派的气质说把人类心理学奠基于有机体特性的因素基础之上,本质上是唯物的。
(4) 希氏学派富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界不可分。认为各器官之间互有联系,一种疾病可牵及全身(《论人体的部位》),四液体的性质和季节有相应关系,故疾病有季节性。强调注意外界气候、地区、水、空气、生活方式等不同条件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论水、空气和地区》)。指出某些疾病多见于某些季节,如夏季多疳疾、痢疾等。四液体之不平衡可由饮食营养和季节变化引起。
(5)希氏学派强调疾病发展有其自然过程和身体具有自然痊愈力。认为机体有一种自然痊愈力,疾病不仅是病人受害的过程,也是体内所存在的“自然”努力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过程。并把疾病过程分为:
❶未成熟期(apepsia):即体液因某种原因出现不平衡而导致疾病的过程;
❷消化期(pepsia): 身体内的自然痊愈力帮助体液恢复正常和排除有害因素的过程;
❸转变期(crisis):为人体自然力与疾病之间作决定性斗争时期,疾病可急骤好转或恶化;
❹融合期(crasis):有害因素被排除,四体液转向恢复正常,机体恢复健康。
(6)注意临床观察和判断预后。主张严密地观察病人,包括不同时间(早晨、中午、夜晚等)。并有许多实际的可贵记述,集中表现在《箴言》、《论疾病》、《论流行病》等篇中,对肺病、产妇败血症、癫痫、流行性腮腺炎、疟疾等疾病的记述,至今仍保留在教科书中。希氏学派对许多疾病的认识,表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如一反过去把癫痫看成是鬼神所致的“圣病”,认为癫痫原因在于脑。主张培养医生预见能力,以判断预后。著名的希氏死象(Hippocratic-face)是对于濒死病人的著名观察:指甲发黑,手脚发凉,唇青而松弛、外翻且凉,耳凉有光泽、紧缩,目糊,鼻尖,眼洼下,颞颥下陷,耳凉且耳叶外翻,面部皮肤粗糙而紧干,面色黄或黑(《论预后》第二章)。这些记述反映希氏学派细微的临床观察,并对预后给予了富有经验的判断。至今仍为临床医师判断濒死病人的依据。
(7)治疗上注重考察病人的体质,主张不要妨碍病理变化的自然过程。治疗身体主要是激起和协助身体中自然治愈力。认为“自然”是疾病的医生,医生的责任是了解自然的倾向,尽可能适应自然,在适当时候,去参与治疗。治疗原则基本是“相反疗法”,即正治反,反治正。补其不足,减其多余。因而主张不用烈性药物和粗暴措施,不能对病人有害。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新鲜空气、按摩、海水浴、放血、杯术、体操。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泻下、催吐、麻醉、熏剂等。
(8)注意医学道德。《希氏文集》中有不少部分论述医生的道德、品行、礼仪等。如《誓言》、《论医生》、《论高贵的品行》、《论法律》、《论技术》、《论古代医学》、《箴言》等。其中涉及对医生的行为、仪表、言谈举止、行医注意事项等等,强调尊师、保守职业上的秘密,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医生的地位。
总的来说,希氏学派在医学史上起了肯定的作用,它使医学脱离了宗教迷信,并使西洋医学最早奠定在临床观察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希波克拉底以后的医学 公元前四世纪起,希腊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等原因,在政治、经济上出现危机。科学和哲学一反过去所有的唯物主义倾向,唯心主义倾向突出,医学也是如此。希波克拉底死后,其门徒使希氏学说刻板化,或仅限于对其著述的字面解释,走上了教条和公式性体系,出现了“独断学派”、“方法学派”等学派。他们在理论上主要继承了希氏学说,无何进展,但也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独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拉萨哥拉斯(Praxagoras,约公元前340~320),他区分了动、静脉,并知道神经是司掌感觉的器官,但认为心脏是神经的来源和中心,因此,普拉萨哥拉斯用脉来诊断疾病。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特别是“灵气”说对这个学派很有影响。此外,当时的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的“目的论”也对医学很有影响。
古希腊奴隶社会的繁荣和走向瓦解时期——亚历山大利亚的医学(公元前四至一世纪) 见“亚历山大利亚的医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