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代土壤分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土壤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oil inancient China

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已开始辨别不同的土壤,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按性状和色泽分 《尚书·禹贡》 所载的九州土壤中,就有白壤、黑坟、白坟、海滨广斥、埴坟、涂泥、壤、下土坟垆、青黎、黄壤10种。据陈恩凤考证,这10种土壤依次相当为现在的盐渍土、灰棕壤、灰壤、海滨盐渍土、棕壤、湿土、石灰性冲积土(壤及下土坟垆)、无石灰性冲积土、淡栗钙土。在《禹贡》所载的这些土壤名称中,白、黑、赤、青、黄是指土壤的色泽,而壤(土性和缓之肥土)、坟(土性松隆之肥土)、斥(盐渍土)、涂泥(粘质湿土)、垆(土性坚刚之土)、埴(粘土)、黎(疏松之肥土)等则是指土壤的性状而言。《周礼·地官·司徒下·草人》中也载有骍刚、赤缇、坟壤、渴泽、咸潟、勃壤、埴垆、疆㯺、轻爂9种土壤。 据万国鼎考证,它们可能是赤刚土、赤黄色之土、粘壤、湿土、盐渍土、沙壤、粘土、坚硬之土、沙土。这9种土壤主要是根据土壤性状,有的也结合色泽来区分。《管子·地员》中载有平原地区的息土(悉徙)、赤垆、黄堂、斥埴、黑埴5种土壤。据夏纬英考证,它们分别是冲积土、赤色疏松而又刚强之沃土、虚脆之沙质上、带盐质之粘土、黑色粘土。这些土壤也是以同样的标准划分,但还结合地下水的深浅等因素。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流行于战国时代,也为后世遵循。如前汉《氾胜之书》中所载的黑垆土、轻土、弱上,后汉《四民月令》中的沙白轻土、缓土,宋代陈旉《农书》中的黑壤,明代《天工开物》、《劝农书》等及清代《三农记》、《齐民四术》、《农丹》等所载的强土、紧土、急土、燥土、湿土、寒土、暖土、沙土、沙白土、沙软土、沙白软土等等,都属于这种分类系统。
按肥力分 《尚书·禹贡》曾将九州土壤按肥力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上等土壤中,雍州之黄壤为上上,徐州之赤埴坟为上中,青州之白坟、海滨广斥为上下。中等土壤中,豫州之壤、下土坟垆为中上,冀州之白壤为中中,兖州之黑坟为中下。下等土壤中,梁州之青黎为下上,荆州之涂泥为下中,扬州之涂泥为下下。《周礼·地官·遂人》中亦按此标准,将土地分为“上地”、“中地”、“下地”三等。特别是《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即将九州之土壤,据其肥力所反映的生产能力,兼及其他性状、适宜种植的作物,宜于生长的草木等因素,分为3等7级,共有18类,每类5种,故有90种。以上都是按土壤肥力的高低为标准来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也影响到后世;如后来所称的“肥土”、“瘠土”、“沃土”、“薄土”等等,都属这种分类系统。
上述两种土壤分类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尚书·禹贡》和《管子·地员》中,既按土壤性状和色泽分类,又按肥力高低分成等级。反映中国古代常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或交叉起来进行土壤分类及评定等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