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代中国戏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中国戏曲

005 古代中国戏曲

我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戏曲”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但当时专指宋杂剧而言。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在我国,戏曲同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艺形式相比,成熟较晚。但考察其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文化的黎明时期。早在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孕育了戏曲的胚胎,西周末年又出现了专供贵族统治者声色之娱的俳优,他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职业艺人,对戏曲表演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汉代则有熔民间歌舞、杂技、武术等各种技艺于一炉的“百戏”,亦称“散乐”或“角觝戏”,这种形式同歌舞、杂技、武术等其他姊妹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一套独特的表演方法。到南北朝和隋代,北有“钵头”、“代面”、“踏摇娘”,南有“狮子舞”及胡公、昆仑等角色的歌舞,初步完成了从歌舞到戏剧的重要历史变革。唐代的参军戏,又在歌舞的基础上加进诙谐滑稽的表演,标志着我国戏曲“脚色”行当开始形成和表演艺术的逐步成熟,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一步。北宋时期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继承唐代参军戏的传统,广泛吸收了多种表演和歌唱技艺,有了更为细致的角色分工,被称为中国戏剧的雏形。南宋时期在浙江温州一带产生的南曲戏文,具有较灵活的体制和成熟的表演技巧,是中国戏剧形成的重要标志。金末元初,在中国北方民间艺术的沃土上出现了融合各种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和完整的元杂剧,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戏曲作家、作品和优秀的民间艺人,成为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明清两代,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传奇剧,并产生了以昆腔、京剧等为代表的各种地方戏曲,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古代戏曲剧本一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在体制上,每本由若干“折”或“出”组成,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在表演上,善于将生活动作规范化、舞蹈化,以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手段。音乐体式分唱曲牌的“联曲体”和唱七字或十字句为主的“板腔体”两种。中国古代戏曲是一种既包容时间艺术,又包容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它既不单纯模仿生活,也不刻意制造真实的幻觉,而是以虚拟的手法对舞台时空进行灵活处理,把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广阔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戏剧观和美学体系。随着对传统戏曲的不断整理改编和大胆艺术创新,中国戏曲将在世界剧坛上闪耀出更加璀璨的艺术光辉。

☚ 分类概观   近代中国戏曲 ☛
000073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