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今韵会举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今韵会举要》

又称 《韵会举要》, 元熊忠著。书成于大德丁酉(1297年),是删节《古今韵会》而成。本书韵目采用平水韵107韵之目,声类采36字母,以宫商角徵羽概括发音部位, 每韵内小韵排列有序, 始见终日。在同一韵中,作者又分别列出不同韵母的字,很便于归纳实际韵母和声类。 本书音系清晰, 有较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

音韵及文字学书,简称“韵会”。元熊忠著。全书三十卷。元初黄公绍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前作《古今韵会》,“上本《说文》,中参籀古,下逮隶俗,以至律书方技乐府方言,经史子集,靡不研究”。熊氏认为黄书过于浩繁,于是删去繁芜,补收阙遗,作《古今韵会举要》,成书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它的特点是:
❶韵目依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一百零七韵。其中入声的分类完全打乱了〔p〕、〔t〕、〔k〕韵尾的界限,有的甚至合而为一。
❷声母方面详注七音三十六母。这三十六母与《五音集韵》除次序先后略有出入外,多了“鱼”“幺”“合”三母,其中“鱼”母由原来的疑母三等字和喻母三等字合并而成,“幺”母从原来的影母分出,“合”母从原来的匣母分出;少了“照”“穿”“床”三母,其中“照”合于“知”母,“穿”合于“彻”母,“床”合于“澄”母。这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言情况。
❸注释引用古代典籍,说明汉以前文字的通假现象,纠正了《说文解字》的某些错误,为研究古代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本书是研究文字、训诂及宋元间语音的重要资料。

☚ 新刊平水礼部韵略   韵会 ☛

古今韵会举要

简称《韵会》。音韵及文字学书。三十卷。元初熊忠著。删略宋末黄公绍的《古今韵会》,并依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韵目,分为一百零七韵。各韵的字按三十六字母排列,与《五音集韵》同。此书在形式上承用了传统的分韵,而在实际划分韵类和声类时却照顾了当时的实际语音,是研究宋元间语音的重要资料。另外,还引用古代典籍,来考证文字源流,说明汉以前文字通假的情况,为研究文字、训诂提供了不少可贵的证据。有清光绪九年淮南书局重刻本。

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

韵书。又名《韵会举要》。三十卷。元熊忠撰。熊忠(生卒年不详),元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曾为黄公绍门客。黄公绍,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至元二十九年(1292)前著《古今韵会》,又称《韵会》。熊忠以为黄书太繁,“恐四方学士不能遍览”(熊氏自序),于是删繁举要,补收阙遗,于大德元年(1297),改编成简本《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在形式上承用了传统的分韵方法,尤其是承接《五音集韵》的方法。但该书在实际划分韵类和声类时却照顾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特别是北方官话的读音,主要按当时的实际读音来划分。因此,该书是研究汉语言音韵训诂的重要材料。
此书依据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一百零七韵,比《诗韵》多一个上声拯韵。排列具体韵字时,作者在每一韵内按类相聚,把作者自己认为是同一韵母的字归收一起,用一个代表字来说明,这就是作者注明的“属某字母韵”。同一韵的字的排列,与《五音集韵》基本相同,按三十六字母排列。但与《五音集韵》相比较,《古今韵会举要》除字母排列的先后次序有异外,多了“鱼、幺、合”三母,少了“照、穿、床”三母。具体是“鱼”母合并了原来“疑”母和“喻”母的三等字;“幺”母从原来的“影”母分出;“合”母从原来的“匣”母分出。少的三母是,“照”母合于“知”母;“穿”母合于“彻”母;“床”母合于“澄”母。
声类的标注和划分与《五音集韵》有相同一方面,也有不一致之处。《古今韵会举要》在“韵例”中,详注了七音:角、徵、宫、商、羽、半徵商和半商徵,其中宫音分宫和次宫,商分商和次商,因此应当是九类。每一音内分清音、浊音、次清音、次浊音、次清次音、次浊次音等。
《古今韵会举要》除研究汉语音韵成就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价值。书中引证了大量的古代典籍,说明了汉以前文字通假情况,纠正了《说文解字》中不少错误论断,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证据。书中所引证的古籍,常常是古代善本,对纠正现在通行本的某些谬误,有重要的作用。书中征引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对探求文字源流具有一定的帮助。
长期以来,由于前人习惯于拘泥传统,此书成书刊行后,不少小学家斥责此书“分韵不遵《广韵》”,“字纽不遵《广韵》,《集韵》次第”。于是此书“往往束之高阁,不甚观览”,以至于几乎有“四百年无有重刻是书者”(以上引文见张行孚跋语)。
现存元、明刻本极为少见,通行的基本上是清光绪九年淮南书局的重刻本,但此刻本错误较多。

☚ 四声等子   中原音韵 ☛
古今韵会举要

古今韵会举要

简称《韵会》。(元初)熊忠著。30卷。宋末黄公绍搜集文字义训作《古今韵会》,作者以其过于浩繁,故作举要。部目依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每部中字以三十六字母排列。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淮南书局刻本。

☚ 近代音   中原音韵 ☛

古今韵会举要

韵书。元熊忠著。三十卷。据黄公绍《古今韵会》删繁举要而成。依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107韵,每韵字按36字母排列。此书重在释义,征引丰富,注音上反映了元代汉语的实际读音,为研究汉语音韵训诂的重要资料。

古今韵会举要

三十卷。元熊忠撰。忠字子中,亦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为黄公绍馆客。忠惜《韵会》“编帙浩瀚,四方学士不能遍览”,故删其注说之繁重,并增其韵字之遗漏,别为《韵会举要》,书成于元大德元年 (1297年)。是书以毛晃韵增者曰 “毛氏韵增”,计一千七百一十字; 以《平水韵》增者曰“平水韵增”,计四百三十六字;以经史子集可备引用增者曰“今增”,计六百七十七字。《举要》对《韵会》虽有删有增,但“古作某、本作某、或作某、通作某,以及今删、今正、今仍者,皆公绍原本;惟 ‘毛氏韵增’、‘平水韵增’ 及 ‘今增’ 者, 则出熊忠手耳”(胡玉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所以《举要》与《韵会》的语音系统是一致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自金韩道昭《五音集韵》始以七音、四等、三十六母颠倒唐宋之字纽,而韵书一变; 南宋刘渊淳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始合并通用之部分,而韵书又一变。忠此书字纽遵韩氏法,部分从刘氏例,兼二家所变而用之,而韵书旧第至是尽变无遗。”案《举要》形式上是遵循《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一百零七韵; 每韵之内,又如《五音集韵》依三十六字母“始于见,终于日”的顺序排列各个小韵。可以说,这部书还保存着传统韵书分韵定音的骨架。这是为了取便习惯,因为“《礼部韵略》承用既久,学者童习日纷,难以遽变”。但从实际内容看,这部书所划分的声类、韵类以致整个音系,都跟传统韵书迥然不同。作者首先引述宋人洪迈、吴棫、毛晃等人的议论,指出《礼部韵略》在宋代已与实际读音不合,如引洪迈《容斋随笔》云:“《礼部韵略》所分字,有绝不近人情者,如东、冬,清、青,至于隔韵而不通,后人为四声切韵之学者必强为立说,然终为非是。”接着作者指出:“旧韵所收,有一韵之字而分入数韵不相通者;有数韵之字而混为一韵不相谐叶者,不但如前诸儒所论而已。且如东韵公东是一音,弓䓖是一音,此二韵混为一韵者也;冬韵攻冬与公东同,恭銎与弓䓖同,此一韵分为二韵者也。”针对这种情况,是书在排列韵字时,在每一韵内,把认为实际是同一韵母的一组字归为一类,注明“属某字母韵”。《举要》的《韵例》云:“旧韵所载,考之《七音》,有一韵之字而分入数韵者;有数韵之字而并为一韵者。今每韵依《七音》韵,各以类聚,注云: ‘以上按《七音》属某字母韵’。”例如东韵公、东、通、空、 同、蓬、蒙、风、丰、冯、 㚇、忽、憽、丛、中、充、崇、翁、烘、洪、笼等组字后注“以上案《七音》属 ‘公’ 字母韵”; 东韵弓、穹、穷、虫、融、隆、戎等组字后注“以上属 ‘弓’ 字母韵”; 东韵雄、熊两字后注 “以上属 ‘雄’ 字母韵”,这 “公”、“弓”、“雄”等就是《举要》实际的韵母代表字。可见《举要》并不拘泥于旧韵,而是凭着一个新的语音系统来改并旧韵的分类的。“某字母韵”就是本书的实际韵类。所谓“某音”,就是本书的实际声类。根据“某字母韵”这一新订的类名,可以归纳出本书的实际韵类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入声二十九个韵母,平上去三声不计声调区别,共有六十七个韵类。这个韵类系统与传统韵书不同,反映了实际语音变化,特别是入声,已完全打破《切韵》 以来—p、—t、—k三分传统,比如同属“讫”字母韵的字,就包括原收—p、—t、—k三种韵尾的字,反映“中原雅音”系统实际语音入声韵尾的混同趋势。本书所用三十七字母,较之传统三十六字母,除了次序先后有异外,还多了 “鱼”“幺”“合”“呼”四母,少了“照”“穿”“床”三母。其中“鱼”母合并了原来的“疑”母三等字和“喻”母三等字;“幺”母由原来的“影”母分出;“合”母从原来的“匣”母分出;“照”“穿”“床” 已合并于“知”“彻”“澄”; “呼”母只出现一次,即平声第七阳唐韵:“荒,呼光切”,这个“呼”母很可能是因为“荒”的反切上字而误列的,所以 “呼”的存在值得怀疑(董同和《汉语音韵学》、邵荣芬《汉语语音史讲话》)。本书卷首附有《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其《小序》云:“韵书始于江左,本是吴音,今以《七音》韵母通考韵字之序,惟以雅音求之,无不谐叶。”强调《举要》的审音标准是“中原雅音”。因此,《举要》这部书反映了“中原雅音”系统的语音变化,是《切韵》系传统韵书到《中原音韵》等曲韵韵书的过渡产物,发挥了承上启下作用,在语音史研究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七音》,杨耐思说:“《七音》载于《韵会》卷首。作者和年代均未详。这是一个按‘平水韵’韵目编制的小韵表,每一个字代表一个小韵……从它的声类、韵类来看,跟《韵会》的音韵系统大体上一致”(《中原音韵音系》)。对《举要》注释,《四库全书提要》评价云:“子注文繁例杂,亦病榛芜;惟其援引浩博,足资考证;而一字一句,必举所本,无臆断伪撰之处。”《古今韵会举要》有元刊本及明代翻刻本多种,另有日本覆刻元本、日本活字印本等。清光绪九年 (1883年)淮南书局本较易得,然此本讹误颇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