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血未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血未干

比喻立盟不久就背弃盟约。《国语·吴语》: “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
●《左传·襄公九年》: “与大国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盟: 结盟。古代结盟要举行歃(sha)血仪式,即以牲畜的血涂口旁、表示诚意。春秋时,郑国弱小,且地处晋、楚大国之间,常受欺凌。鲁襄公九年,郑在晋的要挟下结盟。同年,楚又攻打郑,郑大夫驷欲与楚结盟。 大夫子孔、 子𫋳十分担心, 说郑、 晋刚结盟, 嘴上的血没有干就违背它,能行吗?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各国君主之间订立盟约,要喝牲畜血或以血抹口作盟誓,以示守信不变。喻订立盟约不久。多指定盟不久又背弃信约。《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 子孔、 子𫋳曰:‘与大国盟, 口血未干, 而背之,可乎?’”《国语·吴语》:“以盟为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南郡既破殷荆州”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使君口血未干,而生此奸计。”

口血未干

(同)言犹在耳
(反)一言为定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用牲畜血涂口以示守信。嘴上涂的血还没有干。指很快背弃盟约。春秋时,郑国刚刚与晋国订立盟约,楚国就开始进攻郑国。楚国实力强大,郑大夫子驷等决定向楚国投降。大夫子孔和子𫋳反对说:“咱们与晋国订立盟约跟从晋国,如今口血未干就背信弃义,恐怕不适合吧?”子驷却说:“当初结盟时,我们要跟从强大的晋国,如今楚国最强大,我们为什么不能毁约呢?”(见《左传·襄公九年》)

结盟

结盟

订盟 缔盟 缔交 约交 连横 连衡 辞要
和好结盟:欢盟
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盟会
 歃血盟会:歃会 诅盟
割破手臂表示诚意而结为同盟:割臂为盟割臂同盟 割臂缔盟 割臂要盟 割臂盟公
再次结盟:重盟
刚结盟后不久:口血未干
(结为同盟:结盟)

☚ 拜认   结伙 ☛

口血未干

原指双方结盟时喝的血酒还没干,就违背了原来的盟约诺言。现多用来责备人出尔反尔,背弃盟约,不可信任。口血:古人歃血定盟,双方口含鸡或狗或马的血,或以血涂于口旁,或以血滴入酒中表示守信。《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gān

the blood is not dry on one’s mouth—breaking an oath almost before it is made
❍ 与大国盟,~,而背之,可乎?(《左传·襄九年》)We have just made a covenant with the other great States,and,while the blood of it is not dry on our mouths,may we break it?

口血未干kou xue wei gan

the blood of the sacrifice is not yet dry on one’s mouth (in reference to the ancient custom of smearing one’s mouth when making an oath of alliance)—an alliance wasn' t formed long before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ɡān

口血:古代结盟的一种仪式,饮血或用血涂于嘴上,以示遵守诺言。嘴上涂抹的血还未干。表示刚刚定约。breaking an oath almost before it is made, before the ink is dry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gān

【解义】口血:古代君主订立盟约时要喝牲畜血或把血涂在嘴上表示信守。形容刚刚订立盟约。
【用法】多用来指责对方背约。
【例句】两国就边界问题签订了协议,但~,边界上又发生了武装冲突。
【近义】墨迹未干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gān

古代会盟时要饮血,或以血抹口旁,以示信守。“口血未干”,即定约不久。用于责备背弃盟约者。《左传·襄九年》:“与大国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国语·吴语》:“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口血未干

春秋时,楚共王要攻打郑国,郑穆公的儿子子驷准备到楚国去以结盟求和。
子孔、子知道后,对子驷说:“我们郑国与晋国刚结盟,结盟时双方嘴里饮的血酒还没有干,怎么能够背弃盟约,去与楚国结盟呢?”
子驷笑笑说:“我们郑国与晋国的盟誓说得很清楚,郑国只服从强大的国家,现在楚国的军队来进攻我们,晋国不来救助,说明楚国是强国了。我们去与楚国结盟,怎么谈得上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誓呢?”
子孔、子说:“你的话有道理,但我们这样做,神会不高兴的。”
子驷不以为然地说:“神只承认讲信用的盟誓,我们与晋国结盟,是因为那时受到了晋国的胁迫,这种结盟没有什么信用可讲,背弃它,神是不会怪罪的。”
子孔、子听了点头称是。
子驷到了楚国以后,向楚共王表示郑国愿意跟楚国结盟讲和,楚共王同意了,带了公子罢戎一起到郑国去举行结盟仪式。仪式过后,还没有来得及安定郑国,他的母亲楚庄夫人死了,他只好回国去奔丧。
后来,“口血未干”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立盟不久就背弃盟约。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ɡān

口血:古代各国君主之间订立盟约,多饮牲畜血或以血抹口来盟誓。指订立盟约不久就背弃盟约。蔡东藩等《民国演义》六八回:“与同舟坚约,拥护共和,~,卖友自绝,罪五。”
〔近义〕墨迹未干
〔辨析〕“口血未干”多用于口头订立的盟约,“墨迹未干”多用于书面签订的协定或声明。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gān

一言为定
yi yan wei ding
【口血未干】 指盟誓不久,随即毁约。口血:口含血或以手指蘸血涂于嘴边,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源出《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一言为定】 话一说定,不再改变。﹝例﹞ 榖邱之盟,宋、鲁、燕三国同事,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李自成说:“只要你大将军治席请客,大家自然是都要去的。”“好,一言为定,务请大家届时光临。到我那里,就不象这里喝哑巴酒了。有弹有唱,说不定还有更热闹的事儿。”(姚雪垠:《李自成》)

口血未干kǒuxuè-wèiɡān

《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口血:古代结盟有歃血仪式,结盟者用牲畜血涂口旁,以示信守盟约。嘴上涂的血还没有干。比喻刚订立盟约不久。后常接有关背盟毁约之语。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ɡān

嘴边的血还没有干。比喻盟约订立的时间还不长,犹言墨迹未干。多用于指责对方背弃盟约的速度之快。古代歃血为盟,君王互订盟约时,要喝牲畜的血或在嘴边涂牲畜血以示诚信。

口血未干kou xue wei gan

口血:古代结盟有歃血仪式,要饮血或以血涂口来盟誓。盟誓未久。多指立盟不久就毁约。语本《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而背之,可乎?”
【近】墨汁未干言犹在耳
【注意】血,不读xie;干,不读gan。

K311【口血未干】kǒu xuà wài gān

指刚订盟约不久,即行毁约。口血:古人订立盟约时,要饮血或以血抹嘴来盟誓。

口血未干kǒuxuè-wèigān

〔主谓〕 古人订立盟约时要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此指订立盟约不久就毁约。今多指说出的话没多久就反悔。《东周列国志》11回:“~,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 贬义。多用于表现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方面。
【近义】背信弃义 墨迹未干
〖反义〗守信不渝

口血未干kǒu xuè wèi gān

口血:饮血或用指蘸血于口旁,为古时订盟的一种仪式。比喻立盟不久,就毁弃盟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