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咽干
口苦咽干,是指口苦与咽干同时并见的病证。多因阴虚内热或肝胆有热,胆气逆上熏蒸所致。可用“六字诀”中的“嘘”字气法和“嘻”字气法,结合下列诸法为治:
(1) 面向东坐,仰头,深吸气,闭气,缓慢吐气,以行吐纳五次; 以舌抵上腭,搅漱十四次,同时结合意念引肾水上升,发为津液。如此不久,则唾液满口,作一次或数次吞下。反复为之(《诸病源候论》卷四)。
(2) 先闭口片刻,次大张口,呵气十数次以去热,次行鸣天鼓法九次以振动脑海,再用舌在口内搅动,待津液满,咽下。反复呵气,鸣天鼓,搅舌吞津,候口中清气生,乃止(《内外功图说辑要·分行外功诀》)。
(3) 安心定意,用手搓左右脚心各三十六次,同时进行吐纳,叩齿则津液生,咽下。如此咽津六次后,再以舌抵上腭,凝神舌根下“玄雍”,并用意将该处产生的“一窟凉水”,上升至口内,分次咽下。或在舌抵上腭时存想喉中一窟凉水,用意提上至口中。又或存想升起肾水及涌泉之水上升至口中亦可(“保生秘要”转引自《杂病源流犀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