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电算体层扫描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装置简称电算体层(com-puter tomography)扫描(CT)。CT能解决一般X线照片受到限制的问题,如能呈现软组织影象和显示三维空间结构。具有分辨力高、图片清晰、扫描时间短、无侵袭性等优点,如应用连续电视显象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活动过程。
CT的组成包括X线发生器、X线检测器、电子计算机、影象信号转换和贮存装置和体层扫描装置。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X线发生器和检测器组成的测量扫描系统,对病变平面连续扫描。由于X线穿过物体后,被物体吸收了一部分,从而减弱了射线强度,其减弱的程度与物体厚度及其吸收系数有关,这样取得大量的测量值输入电子计算机贮存和运算处理,求出各层各点的X线吸收系数。将所得数据排成数字矩阵,经数字模拟转换器重建成图象。该图象可经阴极射线管(CRT)影屏显示供医生观察,也可暂存于计算机的磁盘上,或长期贮存于磁带上便于以后重现图象进行分析对比。还可将影屏上的图象用照相机拍摄在X线底片上备用。
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结构复杂,采用一般常规X线摄影时,影象相互重叠,而不可能获得一张清晰的绝对信息影象剖视图。如应用CT技术检查诊断口腔颌面部的疾病,则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尤其对原发于颌面部深在区域上颌窦、翼腭凹、颞下凹、腮腺、咽旁、颈深部等的肿瘤,更具独特的诊断价值。
❶CT除显示骨组织改变外,尚能显示软组织病变本身的阴影,可了解该病变的位置、轮廓、比邻关系、转移情况,从而获得病变正确解剖定位的全貌。
❷CT能分辨某些软组织之间对比度的差异,对肿瘤的诊断极有利。
❸CT除横断面外尚可作冠状扫描、矢状图象重建以及面积、体积和密度的测定。据此可对病变进行三维定位并提供鉴别病变性质的线索。
❹目前CT是唯一能显示翼腭凹受累的方法。可观察翼前、翼后脂肪垫及上颌窦后壁脂肪垫消失情况和上颌窦后壁有无变形、破坏或消失。
❺CT能显示腮腺深叶肿瘤及腺体外肿瘤向咽旁和翼区的扩展途径、瘤体实际大小和毗邻关系,特别与颈部血管的关系能清晰的显现出来。而该部位往往是活检取材困难,腮腺碘油造影又不易显示的区域。
❻选择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使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翼腭凹、颗下凹、咽旁间隙同时显示出来,便于观察该区病变累及范围与颅底关系和有否向颅底内转移等情况。对制定手术方案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可靠依据。此外,由于CT的高分辨率,不论对金属或非金属性异物均能显示。因而可对颌面部深在透光或不透光的异物立体定位。避免手术摘取异物的盲目性。颌面部损伤,尤以严重的上颌骨骨折常伴有颅脑损伤,如能选择适当的CT扫描层面,则不仅能对颅颌面骨折定位,并能即时鉴别是否伴有颅内出血或血肿及外伤后颅内其他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