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口腔颌面体层摄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口腔颌面体层摄影 口腔颌面体层摄影X线摄影时,X线管,胶片和被检查体三者均不能移动,方能获得被检查体的清晰影象。如果三者中有一方面发生移动,则在X线上显示的影象成模糊状态。体层摄影即根据此原理,应用特殊装置,在进行投照时使X线管和胶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被检查的体层则位于X线管和胶片之间的移动轴心上。结果,只有被检查体层的各个结构始终固定在胶片上同一地位投照,使这层结构影象显示清晰,而在轴心平面层的上、下层结构,则因在胶片上的投影地位不断地移动而形成一片模糊阴影。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结构复杂,重叠显著,给X线诊断带来困难。临床上有时采用X线,体位或胶片倾斜一定的角度来避开这个缺点,但这些方法常使被检查部位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象发生变形与失真。体层摄影在口腔颌面部有其特定优越性。但不能代替平面检查,因其不能显示组织的全部形态。在决定口腔颌面部体层摄影的层次深度时,要注意各人面形偏凸不同,同样深度不能显示同样平面,所以深度不要单纯依靠厘米数来表示,而应结合解剖标志来表示,最好用病人本人牙齿或牙列层表示,在无牙病人可用相应解剖标志表示,并同时有体表标志,以便投照时测量。这样根据临床应用经验,有时只用一张体层片就能满足诊断要求,既节约胶片,又方便病人。口腔颌面部常用体层摄影有以下几种:
上颌后前体层摄影 其体层域的选择根据临床需要,常用的有以下数层: ❶上第一磨牙层,该层区距台面约4cm,体表位置在外眼角向枕侧1cm处。 ❷上第三磨牙层,该区距台面约5~6cm,体表位置在外眼角向枕侧3cm处。 ❸翼板层,该区距台面7cm,体表位置在外眼角向枕侧4cm处。上颌后前体层主要用以观察上颌病变与上颌窦、筛窦、眶底、鼻腔以及颅底的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层可见前颅窝底部、筛窦蜂窝、眼眶、眶下裂、鼻腔、鼻中隔及上下鼻甲、上颌窦中部等,上颌窦的上、下、内、外侧壁均清晰显示。上第三磨牙层主要显示上颌窦后部,后组筛窦、眶上下裂、鼻腔、鼻中隔及鼻甲等,翼板层则主要观察翼板、蝶窦、中颅窝底部、蝶骨大翼及鼻腔后部。(图2、3、4) 上颌体层摄影对诊断上颌病变的性质,了解肿瘤的范围均有其优越性,尤其在肿瘤范围决定上对术前估计手术方式和对判定预后均有帮助。
下颌升支侧位体层摄影 体层域选用髁状突侧位的中间层,距台面约2cm,体表位置在检查侧的外眼角。在此体层片上可清晰显示关节凹、髁状突、乙状切迹、喙突以及整个下颌升支,多用以对比两侧升支形态。(图5) 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摄影 体层域选择同下颌升支侧位体层,只是仅投照颞颌关节局部,在此体层片上可以清晰观察到关节凹、关节结节,关节间隙以及髁状突,多用于对比两侧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图6)
曲面体层摄影曲面体层摄影是为了适合口腔颌面组织呈凸形的一种改进,其原理参阅口腔X线摄影机。一般临床应用位置有三种: ❶全口牙齿摄影位置,此位置用于观察全口牙周病时牙槽骨的吸收,龋齿,乳恒牙交替以及牙根形成的情况,阻生牙近、远中倾斜角度等,牙槽骨的吸收有时因体层域不能包括牙槽突的全貌,而未能全部显示其真实情况,根据临床需要可局部补充牙片投照。 ❷下颌骨摄影位置,此位置用于观察下颌骨外伤、肿瘤、炎症、下颌形态变异以及颞颌关节强直等。在下颌骨外伤时有特定优越性,在一张胶片上能全部显示所有骨折部,不用转动病人,操作简单。 ❸上颌骨摄影位置,此位置用于观察上颌外伤、肿瘤等。(图7)。 ☚ 口腔颌面X线平片检查 口腔颌面造影检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