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腔预防保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腔预防保健

口腔预防保健

口腔预防保健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常见疾病的流行状况和规律,控制其发病因素,研究预防和促进健康的技术和原理,宣教和推广防治工作的社会性措施和保健组织,以求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学科。
这门学科中的具体工作,按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有关的社会性调查统计工作;有关的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宣教和推广工作。在这些具体工作中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这门学科推广工作的特点是,主动深入到社会基层,有目标地选择需要性最强的问题,用计划性集体方式来处理已发生的和未暴发的问题,全面地观察有关口腔健康的内外因素及其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之影响等。采用的手段不局限于药物和手术或理疗,更重要的是生活和环境因素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及口腔卫生教育和宣教方面的措施。
口腔常见病的流行状态 口腔常见病主要有龋病和牙周病。龋病统计数值可以随地区、生活习惯、种族、饮水、食品,以及环境因素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患龋率南方常偏高,北方常偏低。在年龄上常是6~8岁时和45岁左右为高潮期。由于龋齿数值的机遇波动性极大,所以如调查人数太少,或调查与统计的方法欠妥等均可使其调查统计数值失去或减少其代表性。牙周病统计数值更不稳定,最多为龈炎,在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中,可高达90%左右。牙周炎次之,牙周变性更少,常随年龄而有所增高,但并不受年龄的限制。
口腔卫生调查统计 口腔调查就是用我们将来准备在统计上记载某种有关口腔情况的名词和标准,以口腔检查和检验诊断的方法,去搜集各种可靠的有关数据资料,借以考查人群中口腔健康的真相,而供统计分析的一种工作。社会性口腔调查和临诊检查有差异,所以其目的要求与方法均有不同。因此,进行社会性口腔调查工作必须目的明确,标准统一,查前练习,查后审核。
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调查统计,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三个步骤,但三者需统一设计,分段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就是根据口腔调查所得的资料,用计数或估量的方法,以数字来反映社会中有关口腔预防保健的客观事实,并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其数量方面的关系、发展过程,以及规律性趋向的一种工作。现举学龄儿童的龋病分布状态调查表为例说明之。

学龄儿童的龋病分布状态
(见中华医学杂志62年、2号、92页、表1)

年龄人数龋患率
(%)
龋均
(每人)
龋齿数
全距
龋均
标准
龋均
标准
龋 均
可信限
6岁96674.953.980~20.3.930.132.64~4.32
7岁267976.223.940~25.3.710.073.76~4.12
8岁374577.733.940~223.510.063.79~4.09
9岁365877.913.440~173.120.053.31~3.57
10岁341473.552.950~172.830.052.82~3.08
11岁310767.622.180~152.290.042.08~2.28
12岁296663.861.890~112.030.041.79~1.99
13岁208158.771.680~152.000.041.58~1.78
14岁138158.511.790~162.180.061.64~1.94
15岁84857.551.840~282.400.081.63~2.05
16岁38856.192.170~192.720.141.81~2.53

患病率:是说明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疾病盛行情况首先要看患病率,它的计算方法是:


(在龋齿平均数的计算中,疾病例数是龋牙数)
平均数代表疾病的集中趋势,计算法是: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发现的病例数。计算法是:


口腔卫生的重要项目 广义的口腔卫生,可以包括全部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在内; 狭义的口腔卫生仅指保持口腔清洁,发挥生理性刺激作用,从而增进口内的卫生条件。例如洁净口内污物和微生物,按摩牙龈粘膜,药物控制等。口腔污物可为牙垢(牙结石)、软垢、食物碎片残渣、牙菌斑、牙面色渍。各种污物在其组成、性能、状态、形成机理、致害作用、去除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刷牙为日常保持口腔清洁、发挥按摩作用最重要的口腔卫生措施。刷牙的效果大小,是否会发生流弊,主要凭借刷牙方法之优劣而定。通常我们在宣教中所推行的方法,乃是适合于口腔情况基本正常者的刷牙方法,特殊的情况,则应进行特殊的刷牙方法。刷牙之目的主要是通过去污和按摩作用,以求减少口内的致病因素和增强组织抗病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或促进若干口腔疾病之痊愈等目的。在去污作用方面,可减少口腔内微生物数量,减少可供微生物滋生的物质,减少可被微生物利用来发酵或产生有害物质的原料,减少已形成的有害物或刺激物。刷牙方法不良可损害口腔软组织和牙齿硬组织。在宣教中所推行的刷牙方法是向上、向下剔洗型式的刷牙法。本法的基本原则为:分区洗刷,依次洗刷,三面洗刷,重复洗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按摩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牙龈上皮的角化程度;可兴奋组织的生理功能而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良性刺激,从而提高抵抗力。
口腔卫生教育 口腔卫生教育是通过宣教方式,把保护口腔健康方面的各种措施传播给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口腔卫生常识,养成日常的口腔卫生习惯,积极协助社会性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从而减少口腔疾病,其内容应依据各种对象的具体需要与条件来设计。例如: 编制口腔卫生宣教教材,包括演讲稿、传单、幻灯片、电影、图片、模型、诗歌、连环画等;举办各种演讲会、展览会、座谈会、壁报、刊物等;举办各种短期训练或系统讲座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宣教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步骤。
防龋技术 药物防龋是目前开展较普遍的方法。氟化物类有:氟化钠、氟化亚锡、氟化胺、单氟磷酸钠、氟化铝、酸性磷酸氟化钠溶液、氟硅酸和氟硅酸钠、氟化锶,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氟化物等。其应用方式有饮水加氟防龋(自来水加氟防龋和局部饮水加氟防龋); 局部涂擦氟化物溶液,如牙面涂擦2 %氟化钠溶液、2%~8%氟化亚锡溶液、1%四氟化钛、氟化物凝胶等; 氟化物溶液含漱;还可在咀嚼剂(如胶姆糖)内加氟化物;口服氟化物片剂; 牙膏加氟防龋和牙刷毛加氟防龋等等。除去药物防龋外,涂料(裂沟封闭剂)防龋、激光防龋,免疫防龋、饮食控制防龋,以及人工改变或控制口腔内的环境因素防龋等方法也在研究或试用中。
☚ 口腔病灶   口腔健康调查 ☛
000173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