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围 口围汉族风俗传说。流传于浙江。相传北宋末年,方腊率众起义。官府造谣污蔑,义军所到之处,百姓逃避一空。仅因匆忙,留下一幼儿。义军挨户访查,磨米粉,烧米糊,精心喂养。队伍转移时,做成大薄饼,中心挖洞,套于幼儿颈上,食用方便。父母返回,见幼儿活泼健康,盛赞义军养育之恩。以后方腊起义失败,妇女常用白布做一口围,套于幼儿脖颈,教育孩子莫忘义军。起义事隔千年,口围代代相传。 ☚ 小囡穿毛衫 荆州妇女红鼻梁 ☛ 口围一0343名涎布。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   口围一种儿童服饰。既遮口涎,又作装饰。以布裁成椭圆形,在上部挖一圆洞,稍粗于脖颈,围于脖上,背后结带或系扣。传说北宋方腊义军以薄饼做成圆形,套于儿童颈上,以救饥民,后人纪念此事,因肖其形作口围。此俗至今尚存。 口围 口围古代儿童服饰。以布裁成椭圆形,用丝线绣成各色花样,在上部挖一圆洞,稍大于脖颈,围于脖上,背后结带或系扣。一遮口涎,又作装饰。传说北宋方腊义军以薄饼做成圆形,套于儿童颈上,以救饥民,后人为作纪念,因作口围。 ☚ 围巾 长命锁 ☛ 00005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