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取士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取士制度

017 取士制度

历代统治阶级按照一定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选士制度起始于西周。据古籍记载,当时选士形式有:
❶“乡里选士”,由各乡里逐级选拔秀士、选士、俊士、造士、进士。最后由司马把进士之贤者推荐给天子,任官授爵。
❷“宾兴之制”,选举贤能三年举行一次。春秋战国之际,养士之风盛行,当时士子进身途径靠请谒荐举和诸侯召见。汉代选士,一是任子,即靠世袭入仕,二是计吏入官,三是纳贤入仕,四是选举入仕。选举又分两类:一为贤良方正,由公卿郡国选举,天子予以策试,诏举无定期。一为孝廉秀才,由州郡察举,不经考试。安帝时,增加了考试,并有了年龄限制。此外,还有童子科的选举,年龄在12—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者入选。西汉有“公府辟举法”,供官府罗致名士。武帝时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博士弟子由太常选补,一由郡国县道邑保举,入太学受业经考试,按高下任官。太学博士的任用经由征召、荐举、选试。或以贤良文学、明经诸科入选,也有由他官迁调的。汉代选士制度的流弊,一是以财富为主要条件,可以凭借自己拥有大量财富,取得入选资格。二是有选举不实者。三是请托相当普遍,扶植党羽,“徒讲交游,不重实学”,“拜门奔竞”,货赂嘱托”。三国时,曹丕当权,立九品官人法作为选拔人才制度。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开科考之端,炀帝置进士、明经两科。唐承隋制,增设明法、明书、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为主。宋代大体沿用唐制,设有进士、九经、开元礼、三史等科,以进士为最要,礼部考试合格后,由皇帝殿试,然后分五甲放榜。明清大体相同,考生先参加童试,录取后称生员,俗称秀才,然后参加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内容增加了八股文。光绪三十一年 (1905),清政府废除了科举。

☚ 汉代文教政策   学田 ☛
000045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