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发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发菜一种在荒野地表生的黑色线形藻类植物,可做菜肴。因与“发财”谐音而走俏,国家禁采。也叫“头发菜”。 发菜 发菜藻类植物,常用于配制冷盘,或和鸡蛋、鱼类配制。“发菜”与“发财”谐音,故旧时象征富贵、吉利。 ☚ 和气汤 豆芽 ☛ 发菜fa-cai为藻类植物中蓝藻门念珠藻科(Notocaceae)念珠藻属中能食用的野生种。学名Nos-toc commune var.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别名仙菜、净池毛。每100克干发菜含水分13.8克、蛋白质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钙2 560毫克、铁200毫克。是中国名贵蔬菜。分布于高原潮湿地带。以黄河上游的青海省为主要产区。裸丝体扭曲,被坚固胶质层,长5~15厘米,宽0.5~1.2毫米,近黑褐色,常形成坚硬的群体块。冬春采收整块,干燥后贮存。食用时先用开水泡开,然后炒、煮或作汤。 发菜药名。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龙须菜之别名,详该条。 发菜fatsaiNostoc commune var.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又称头发菜、地耳筋等。蓝藻门,念珠藻科,念珠藻属。中国名贵菜之一。藻体丝状,干缩时呈黑色,似头发状,故名。分布于欧洲、美洲、亚洲;中国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耐旱、耐盐碱、耐冻。附生于荒地土表或岩石表面。发菜含胶质,蛋白质等,营养丰富。采集后需整理加工,食用时先用开水浸泡,然后炒食、煮食或作汤。 发菜 发菜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它大多生长在干旱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中国的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均有生产。 ☚ 贺兰石 滩羊皮 ☛ 发菜 发菜发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陆地藻类生物,是青海的“三宝”之一。因似人的头发得名,纤细如发丝,俗称头发菜。青海的湟水、黄河东部流域的脑山山坡、沟壑地段和牧区草原分布较多,每年夏末秋初为发菜的盛产期,3-4月份也有生产。一般在早晨和雨后,用铁丝耙或竹耙扒菜。采集后轻轻拍打,抖其土块,拣其杂质,晾干后梳理成绺,即为成品。 ☚ 地皮菜 贵德长把梨 ☛ 发菜 424 发菜宁夏著名特产。属蓝藻类,生长时为蓝绿色细毛,干后变暗黑色,形如头发,故称发菜。含蛋白质20%多,营养价值高。为高级筵席佳肴、馈赠品或补品。 ☚ 猴头蘑 地方特产 ☛ 发菜 发菜facaiNostoc flagelliforme蓝藻门、念珠藻科。藻体外观呈头发状的胶质丝,潮湿时橄榄绿色,干时黑色。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在胶质中包埋着许多条状似念珠的藻丝,每个细胞圆球形,细胞直径4~5微米。每条藻丝中有1至数个异形胞,体积稍比营养细胞大。壁厚、细胞质均匀,呈透明状,色淡或浅黄色,是其固氮场所,也是一种固氮蓝藻。发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地。生于半荒漠、荒漠戈壁的植被下,贴地生长。当地群众称它为“地毛”。它对该地区的牧场、草场有增进肥力的作用。它是世界上一种营养丰富的珍贵食品,还有药用价值。近年来正在研究人工栽培发菜,一旦成功将有重大意义。
☚ 地木耳 紫菜 ☛ 发菜 发菜野生藻类植物蔬菜。陆生,贴地皮生长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带,故又叫“地毛”。由胶状物质组成,丝状,刚采下时呈蓝绿色或橄榄色,风干后变成黑色,形如黑发,故名“发菜”。主要产于西北的新疆、宁夏、甘肃、内蒙、青海等地。据载,唐宋时代已采集外销。但古文献记载颇少,明末清初李渔对此深有同感:“ (发) 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指甘肃东部一带)所产生之头发菜是也”(《闲情偶寄·饮馔部》)。通常,发菜采下后先用温水泡发,再冲去杂质。它弹性强,耐蒸煮,质爽滑,味鲜美,适于各种烹饪方法,主汤,配拌皆可。陕西有“酿金钱发菜”,谐音“发财”,是非常有名的“吉祥菜”。民间及中医常采之入药,有除热去湿,止咳化痰、顺肠理肺、利尿解毒、滋补等功效。还可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 ☚ 蓼 韭 ☛ 发菜 发菜Nostoccommune俗称“地毛”。蓝藻门,念珠藻科。贴地面生长的野生细长藻体,呈黑绿色或黄褐色,外形颇似头发状,因而得名。丝状体外有坚厚、透明的胶被,内有平行排列的念珠状的藻丝,细胞呈球形,异形胞稍大。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省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或流水中多有分布。发菜为一种名贵干菜,可供食用和药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大量的钙和铁等矿物质,具有清热化痰和理肠除垢等作用。此外,对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气管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疗效,也有防癌作用。 ☚ 泡菜 海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