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这是邓小平1991年4月25日在“836” 计划工作会议闭幕之际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为新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我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指出: “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邓小平根据这一形势指出: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订实施高科技发展计划,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在高科技方面,我们要开步走,不然就赶不上,越到后来越赶不上,而且要花更多的钱,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搞。”(《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4页)1998年邓小平强调: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在1991年1月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再一次强调: “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2) 强调高科技的产业化。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出: “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 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发展高新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991 年4月 25 日,在“836”计划工作会议闭幕之际,邓小平亲自为发展高科技题词: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正是在邓小平及其他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836”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一批重要的高技术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计划先后启动; 从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的首先诞生,到1988年、1991年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区蓬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构成了90年代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持结构。从技术上说,如果说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那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科技力量,自主地开发高新技术。总之,在 “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 的指导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将更加健康的发展壮大,成为深化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实施 “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