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发乎情,止乎礼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发乎情,止乎礼义

儒家对诗歌创作和评论提出的要求,是古代文学伦理思想的著名观点。语出《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变风,是“风”的衰变,是“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情况下,诗人“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之作,往往情感激荡,这是合乎百姓的情性的。这种“情”在《诗经》是有节制的,被控制在“礼义”所允许的范围内。它既尊民之情又不背先王之泽。《毛诗序》的作者既肯定了诗歌抒情的特点,又把感情纳入封建政治伦理道德的规范,使抒情和言志统一起来,把审美情感纳入道德情感的统摄之下,这是儒家文艺伦理思想的一个特点。

发乎情,止乎礼义

语出《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这是儒家对诗歌创作和批评提出的要求,诗歌“抒情言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愤,讽谏统治者,但不能超越礼的规范。西周中衰后的作品,被《毛诗序》称为“变风变雅”,多被称为“乱世之音”,它们“刺怨相寻”,对社会现实颇多不满和暴露。诗歌抒发这样的感情,是“民之性”,但又不失其正,做到孔子要求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欲,非礼勿言”的“礼义”标准,即“止乎礼义”。把感情纳入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的性情不越礼义的规范。把诗歌的言志抒情与封建主义的政治联系起来,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礼义,这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是一致的,它既反映了那时人们对诗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政治上也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

发乎情,止乎礼义

本指诗作既要抒发真情实感,还须落实到礼仪教化上,泛指做人不可恣意纵情,应当保持理智。语出《诗大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例] 宋玉《高唐》、《神女》二赋,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予尝即其词而味其旨,盖所谓~,真得诗人风化之本。(宋·洪迈《容斋随笔·高唐神女赋》)|诗之作,夫焉有格律之可言?~而已(明·危素《武伯威诗集序》)|在男女交往中,“~”也还是可以的。我们不能把林间漫步的恋人拥腰抱肩视作伤风败俗,但也不应提倡公共场合长时间的拥吻之类。分时间、场合亲昵,应该是基本的原则。(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九章)
也作〖发乎情,止乎礼〗 罗兰《今天的婚姻》:“在为了将来的婚姻铺路而必须鼓励他们互相接近的同时,就不能不及早灌输他们有关性的常识,好让他们了解‘~’的重要,和对‘性’不小心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