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离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离骚 【出典】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上》:“(扬雄)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释义】 汉扬雄认为屈原不遇是命运所致,不必因怨愤而投江,遂取《离骚》文反其意而作《反离骚》。后世用以喻指非怨刺的作品。 【例句】 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八十七2682)这里用《反离骚》为喻,突出自己作品并非怨刺之作。 《反离骚》《反离骚》
辞赋篇名。西汉扬雄作。《汉书·扬雄传》载:“(雄)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宋代朱熹《楚辞后语》卷二说:“雄固为屈原之罪人,而此文乃《离骚》之谗贼矣。”此篇是为凭吊屈原而作,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作者自己的身世感慨,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其风格极力模拟屈原,但“思积功寡”(《文心雕龙·哀吊》),艺术成就不高。 反离骚 反离骚辞赋篇名。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或称《反骚》。《汉书·扬雄传》引其“自序”言:扬雄每读屈原文“未尝不流涕……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后两篇已佚,《反离骚》独存。此文为扬雄早期之作品,写于阳朔元年(前24)尚居蜀时。文章模拟《离骚》之形式及词汇,表明了作者对屈原之态度:一方面同情屈原遭遇之不幸,受浊世陷害,为佞人小臣所谗。另一方面又批评屈原,谴责其未及早发觉楚王之昏暗,自丧芬芳,终于“投江而死”。扬雄认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汉书·扬雄传》)作者给屈原提个代称,说他是“湘累”。《汉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扬雄虽承认屈原“竭忠诚以侍君”,但他早该“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扬累之蛾眉”。故作者主张屈原当与“神龙之渊潜”一般,“俟庆云而将举”。对屈原最后决定自杀,作者说:“蹠彭咸之所遗”(投江而死),这是“弃由聃之所珍”。由为许由,聃为老子,皆为古代隐士。作者谴责屈原投江而死,不如二人隐德自珍,全身远祸,这些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反离骚》艺术成就不高,刘勰说“极思功寡”(《文心雕龙·哀吊》),诚为实论。 ☚ 长笛赋 乌赋 ☛ 反离骚诗别集,西汉扬雄(前53—18)撰。不分卷。雄有《扬子云集》已著录。此编是扬雄仿效屈原楚辞形式所写的几篇辞赋作品之一。为凭吊屈原而作,诗中对屈原的遭遇有所同情,但主体思想上是指责屈原的,说屈原不该“弃由、聃之所珍兮,蹠彭咸之所遗。”反映了自己明哲保身的老庄思想,这与他在宦海浮沉中叹无明主知音,历汉成、平、哀“三世而不徙官”的遭遇不无干系。是集乃存于朱熹《楚辞集注》八卷附“辨证”二卷“后语”二卷合集中,“后语”卷二第十六篇。疑为宋代起始有单行刊世。有宋刊单行大字本十四页,每半页七行,行十五字,双行夹注。白口单边,上有大小字数,下刻人名,中缝或作“反离骚”,“反骚”,或作“反”,此皆宋刊旧式,为海内罕见之佳本,典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反离骚篇名。汉代扬雄作。《汉书·扬雄传》载其文并序云: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沈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在《反离骚》一赋中,扬雄肯定了屈原的高贵思想品质,对其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又批评屈原未能全身远害:“昔仲尼之去鲁兮,斐斐迟迟而周迈,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此说直接影响到班固对屈原的批评,参见“离骚经章句”。 反离骚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 扬雄读《离骚》,“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文中写道:“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时命之所有。”作者认为不遇于世是时命所决定的,对屈原不肯苛且,乃至投水而死的作法不赞同,他认为应该像古之圣人和隐者一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文中说:“昔仲尼之去鲁兮,斐斐迟迟而周迈。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溷渔父之哺啜兮,洁沐浴之振衣。弃由聃之所珍兮,趾彭咸之所居。”这篇文章反映出作者与屈原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上的巨大差别,艺术上缺乏创新,多模仿掇拾前人辞句,斧凿之痕很明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