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端粘膜的炎症而言。发生的原因以食管下端括约肌抗反流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食管粘膜防御能力破坏等因素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是剑突下烧灼感或疼痛;反流,可发生在饭后、卧位、睡眠时;咽下困难,可为间歇性,也可因狭窄而呈永久性;出血及贫血,由溃疡破坏引起。治疗可用制酸、止痛药物,同时注意饮食保健。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因胃内容物长期反复逆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本病在老年人不很多见,但它易与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或胃炎等混淆,需进行鉴别。主要病因是胃贲门(胃与食管交界口)括约肌松弛。酗酒、过度吸烟、腹内压升高(如肥胖、腹水或进食过多等因素,可影响贲门括约肌的紧张度。主要表现是胸骨后烧灼堵痛感,常于饱食后仰卧或弯腰时发生,有时可发生下咽困难,为一时性,而不是进行性加重,不难与食管癌区别。但如日久已发生食管狭窄则亦可为持久性下咽噎阻须及时进行X线检查以与癌肿区别。治疗方面应少食多餐,少吃脂肪食物。进食后避免平卧,睡眠时适当高枕位,以减少胃反流。肥胖者要减轻体重。同时应戒减烟酒。症状较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酸及加速胃排空药物。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 咯血 慢性胃炎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端炎症。多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所致。后期可并发食管大出血、溃疡、瘢痕狭窄和癌变。主要表现为剑下烧灼感、疼痛、吞咽困难、出血及贫血。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口服胃复安或消胆氨。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粘膜的炎症。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失常,导致酸性胃液或碱性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症和食管的功能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烧灼感、咽下困难和胃肠内容物反流等。临床上本病并不少见。 正常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食管下段有一高压区,多数人认为这个高压区是防止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称为LES。其他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因素尚包括: 膈肌的挤夹、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之间的锐角和粘膜瓣等作用。正常情况下,虽偶有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但当食物或消化液反流入食管时,食管即出现自上而下的蠕动波,迅速将反流物送回胃内(称为食管的继发性蠕动),以避免反流物对食管的损害。 LES功能受神经体液的调节,神经调节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的α及β受体。多种体液因素如胃泌素使LES压力升高,胰液泌素、缩胆囊素(CCK)及肠血管活性肽(VIP)使其压力降低。总之,正常的解剖结构和LES功能的完整性是胃-食管连接处抗反流的生理性屏障,胃肠液反流是这个屏障破坏、特别是LES功能不全的结果。饮酒、吸烟、反复呕吐、插胃管、胃潴留、十二指肠溃疡、迷走神经切断、食管-胃贲门手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等都可使LES的功能减弱,引起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胃液中的H+和胃蛋白酶可损伤食管粘膜导致食管炎,反流的胆汁引起食管粘膜损害,可能与胆酸和溶血卵磷脂有关。肥胖、裤带过紧、晚期妊娠和腹水,可使胃内压力增高,当LES功能低下时易促使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本病。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偶为本病的一种病因,但目前尚无定论。 食管炎的存在使食管蠕动减弱,使反流物在食管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可使食管炎不易痊愈。食管炎还可进一步降低LES的功能,加重反流,使食管炎恶化,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本病的临床表现有: ❶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放射至颈、肩胛区、耳或双上臂,常于餐后不久发生,或在前屈体位、剧烈运动、仰卧或侧卧时出现,摄入酸果汁、阿斯匹林和酒精时使灼痛加重,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常可获得缓解; ❷咽下困难: 尤以吞咽固体食物为甚,常因食管痉挛或重症病例并发食管瘢痕狭窄所致; ❸反流: 胃内容物可反流入食管及口腔; ❹贫血: 由持续少量慢性出血引起,大出血者较少; ❺呼吸道感染: 是常见的并发症,因反流物被吸入呼吸道所致。 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辅以下列检查而获得确诊: ❶食管滴酸试验: 作食管插管,先滴入生理盐水,继用0.1N盐酸滴注,在滴酸过程中食管炎者多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为阳性反应。但严重病例亦可呈阴性反应; ❷酸反流试验: 置pH微电极于贲门上方5cm处,注0.1N盐酸300ml入胃,患者依次取仰卧、左侧卧、右侧卧及20°头低卧位,在每个卧位做深呼吸、Valsalva、Muller及咳嗽四种动作。及时记录每种动作时食管下段的pH。食管下段pH<4者提示有胃-食管反流,上述16次食管下段的pH测定中若有3次以上pH<4者为异常。80%本病患者呈阳性结果,试验简单易行; ❸食管腔内测压: 用水充盈连续灌注导管侧压,正常人于安静状态下LES压力>15mm汞柱,本病患者则可<10mm汞柱; 腹部加压或抬腿后,LES与胃内压力之比值>1,LES功能异常者则<1; ❹胃-食管放射性核素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口服或通过双腔管将含放射性标记溶液(99m锝-胶体硫100μCi加300ml生理盐水) 注入胃内,注药前后分别进行胃-食管区扫描,可助了解有无胃-食管反流和估计反流的程度; ❺食管镜及活组织检查: 可了解是否有食管炎的病理改变; ❻食管X线钡餐检查:对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不大。 本病的治疗: (1)改善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 脂餐、吸烟、咖啡因、巧克力、胡椒、抗胆碱能药物、前列腺素E1或E2、亚硝酸盐及胰升血糖素等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蛋白质饮食、制酸剂、胆碱能药物、胃泌素、胃复安及前列腺素F2则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因此,为了改善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应给低脂饮食,忌烟、酒和咖啡,忌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可给下列药物: ❶胃复安(灭吐灵),可能是通过增强食管平滑肌对体内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从而提高LES的压力; ❷制酸剂: 餐后及睡前各服制酸剂,以提高胃内容物的pH,增强LES的压力和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 ❸乌拉胆碱(bethanechol chloride)可提高LES的压力,还可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胃-食管的反流。 (2) 减少胃肠内容物的反流: 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睡时将床头垫高。藻朊酸泡沫剂(gav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阻碍胃内容物的反流;生胃酮-藻朊酸泡沫剂片剂的疗效可能更为满意。 (3) 降低胃酸: 一般用制酸剂,也可服甲氰咪胍,可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可明显改善症状。 (4)外科手术及食管扩张术: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胃底褶叠术。有食管瘢痕狭窄者可用食管扩张术或手术治疗。 ☚ 食管神经官能症 急性腐蚀性食管炎 ☛ 00016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