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双调·蟾宫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双调·蟾宫曲

 

刘唐卿


博山铜细袅香风,两行纱笼,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唱好是会受用文章巨公,绮罗丛醉眼朦胧。夜宴将终,十二帘栊,月转梧桐。

这是一首描写官府夜宴的小令。
起首三句写夜宴的场景。博山铜即博山炉,表面雕刻有重叠的山形装饰,《西京杂记》曾有长安巧工丁缓制作九层博山香炉的记载,可知是一种昂贵的器物。烛光用两行纱笼罩护,排场也非同一般。从博山炉中散发出袅袅香烟,缭绕弥漫堂中,透过精致的纱笼隐约见两行摇曳的红烛光影。视觉与嗅觉的融汇,把宴会奢华规模画龙点睛般地烘托了出来。
“翠袖”二句写人,使相对静止的场景增加了流动感。“翠袖殷勤捧金钟”脱化于宋人晏几道《鹧鸪天》词“彩袖殷勤捧玉钟”的句子,杜甫《佳人》诗: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小令将“彩袖”用“翠袖”替代,意象更加明确,借代劝酒的女子,“春葱”形容这位女子纤细的手指,“半露”既呼应上句“翠袖”的字面含义,又将劝酒者之宜人风貌间接描绘出,是一种以局部代全体的写法。
“唱好是”二句写到了开宴的主人。宴主王约博通经史,雅好文辞,故称“文章巨公”。“唱好是”为元曲中习见语,又作“畅好是”,是“真是”、“正是”之意。“绮罗丛醉眼朦胧”是“会受用”的注脚:在醉眼朦胧中,享受着珠围翠绕的旖旎风光,觥筹交错之景宛然目前。
后三句是全曲收束,间接写出了夜宴的时间进程。“十二帘栊,月转梧桐”八字巧妙地暗示出时间的悠长,突出了宴饮场所的空间之大。然而此时也仅是“夜宴将终”,并未完全结束,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


空间、人物、时间的交错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增加了小令的容量。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刘唐卿列入“词林英杰”的150人之中,是有道理的。

《双调·蟾宫曲》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双调·蟾宫曲

 

盍志学


陶渊明自不合时,采菊东篱,为赋新诗。独对南山,泛秋香有酒盈卮。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懒折腰肢。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

盍志学[双调·蟾宫曲],《乐府群珠》题作《咏渊明》,是颂扬晋朝大诗人陶潜事迹的一支令曲。曲词不分遍(段),但全曲的布局却甚为严密:前半描述陶渊明清高孤傲的品格,后半揭示产生这种品格的社会根源及意义,前后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陶渊明自不合时,采菊东篱,为赋新诗。”三句为总叙,谓陶渊明不愿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为了诗书事业,宁愿辞官,过着采菊赋诗的生活。“独对南山,泛秋香有酒盈卮。”二句写饮酒,与上三句所写采菊赋诗,体现了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是从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化出的。“自”与“独”二字,突出了陶渊明的清高孤傲品格。
“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懒折腰肢。”二句揭示辞官原因。《宋书·陶渊明传》载:“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辞》。”作者将史传材料融入曲中,“小颗颗”状彭泽县小,并以一“懒”字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可谓传神之笔,不仅使陶渊明清高孤傲品格进一步具体化,而且表现了作者的立场与态度,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这是对陶渊明辞官归去行动的热情赞扬。“乐以琴诗”,即《归去来辞》中“乐琴书以消忧”之意,四字点明了陶渊明高洁的生活情趣。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官80余日,“公田之利”,虽“足以为酒”,但他“性质自然”,不愿矫情做违心之事,所以才有罢官之举。在《归园田居》诗中,曾明确地道出这种情绪,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真禀性,也是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因此,免职之后,飞出“樊笼”,寻思畅会,写下《归去来辞》这篇流传万古的诗章。歌曲以此作结,使得陶渊明的形象更加闪耀光彩。

《双调·蟾宫曲》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描绘出农村质朴的生活。沙三伴哥,沙三、伴哥是元杂剧中常用以称呼农民的。嗏,语尾助。磕(ke)破,碰破,击破。昔涎剌塔,形容垂涎的样子。刺塔,肮脏。碌轴,即碌碡(liu·zhou),一种滚碾用的农具。渰(yan):放。琵琶,疑是一种农具,如谷耙之类。
小令开头六句写沙三、伴哥捞虾归来,带着满腿青泥在柳荫下吃西瓜的情形,传神地刻画出两个农村少年活泼顽皮、大大咧咧的形象。接着又将着眼点落在了在场院里睡觉的小二哥身上。只见他口角流涎,蜷曲着身子躺在碾子上,憨态可掬。最后作者以“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这些农村常见事物作结,发出由衷的感叹: “快活煞庄家。”元散曲中描写村居隐逸生活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像这首小令,将农村少年作为主要形象加以描绘、讴歌的却屈指可数。整首曲子写得生动真爽,活泼风趣。

《双调·蟾宫曲》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本曲小令是咏史抒怀之作。抒发对三国英雄的仰慕之情,其中各有倾向:对曹操,敬慕他的风流儒雅;对孙权,歌颂他的赤壁奇功;对诸葛亮,钦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史实,歌颂了三人在创业立国中的光辉业绩,表现了他们作为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指出他们在创造时势上的积极作用。“紫盖黄旗”,一种形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古人认为是天子之气。作者认为孙吴之所以能立国,是因为赤壁一仗打败了曹操。八阵图,据说诸葛亮曾在永安县永安宫前的平沙上,垒石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吴蜀在江陵会战,蜀兵败退,吴军统帅陆逊追逐至此,看到八阵图,惊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退了兵。这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和历史功绩的高度概括。咏史雄视千秋,精神卓砺奋发,气概昂扬,令人振奋。

《双调·蟾宫曲》原文和赏析 - 元曲精品 - 可可诗词网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岁尪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这首曲子抒写的是人生短暂的感叹,别出心裁。他抓住“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作层层剖析。特别是以70为基数,以事实为单位,加加减减,作“科学”计算,答出所剩无几的余数,论证人生短暂的观点。接着又运用连喻,论证及时行乐的合理与合情。抽象的人生哲学得到具体形象的阐释,加上明白如话的口语,表现了元曲本色。由于作者当时仕途还比较顺利,因此情调并不悲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