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又Yòu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明代有又尚珍,字国宝,陇西人,卫经历。

又yòu

再次,更。張衡《東京賦》:“損之又損,然尚過于周堂。”

再。晁补之《离亭宴》(忆向吴兴假守):“携手松亭难又,题诗水轩依旧。”王质《红窗怨》(欲寄意):“此会未知何时又。恨男儿、不长相守。”

☚ 力   了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一首也借悲秋写亡国之思。作者仍用白描:独自默默登上囚居的小楼,悲凉的清秋、不圆的钩月、光秃的梧桐,深深的院落,已经构成凄清的气氛,而一个“锁”字,又把萧瑟的秋意集中到囚居的深院。上片虽未见愁字,已自见囚居者的悲愁。下片写愁,愁是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作者用“剪”和“理”两个动作和“断”、“乱”两个形容词,使不可排遣的万千愁绪获得纷繁、绵长的可感性。全词词语明白如话,用平易晓畅的语言描述的每个意象,都倾注着强烈的感情,给人深刻的印象。结句感慨深沉,词中说的是“离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别离愁苦,作者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暗示出无法明说的国亡家破的巨痛。

又-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又,手也。”即“右”的古字。后通常用作副词,表示再次、更。《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 通“有”you
[例] 《周易·系辞》上:“又以尚贤也。”《释文》:“郑本作‘有以’。”又通“有”。
又,匣母、之部;有,匣母、之部。匣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宥” you
[例] 《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注:“又,作宥。”又通“宥”,宽宥。
又,匣母、之部;宥,匣母、之部。匣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參
  • 下一篇:反

又yòu

❶再,表示重复和继续。《小雅·巧言》二章:“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小雅·南有嘉鱼》四章:“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郑《笺》:“又,复也。”孔《疏》:“与之燕,又燕也。思,皆为辞。”
❷表示更进一层。对译成现代汉语时,仍可用“又”来表示。《郑风·大叔于田》二章: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毛《传》:“忌,辞也。”郑《笺》: “良亦善也。”《郑风·缁衣》三章:“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❸用在疑问句中加强语气。《齐风·南山》一章:“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小雅·采菽》一章:“又何予之,玄袞及黼。”予,赐予。玄袞(gǔn),黑色的卷龙衣。黼,fǔ,有黑白相间花纹的绣裳。

☚ 力民   又有 ☛

读音·iu(ˇ),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与久切,上,有韵。
❶通“有”,跟“无”相反。具有;存在。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u(ˋ),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于救切,去,宥韵。
❶再一次地;重复地;连续地。如:他又受奖了。
❷几项平列的连词。
❸还有。

上一条: 下一条:

〔you〕 yeab.

ㄧㄡˋyòu0152也。粤语。广东广州〖〗。~好(喇)也好。广东增城〖〗。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胶辽官话。山东平度。粤语。广东广州〖〗。你~够系咯你不也是吗。蚜虫。吴语。福建浦城南浦〖〗。

❶〈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玻璃制造业指数目二。参“才、又、某、长、忌、土、贤、确、王”。
❷〈隐〉清末以来山西理发业指数目三。参“士儿、贝、又、长、人、上、才、力、王、大一十”。
❸〈隐〉旧时山西商行指数目三。参“士、贝、又、长、人、上、才、力、王、大”。

又;再yòu zài

【同】 都是副词;都表示行为、动作、状况的重复;都是中性词;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都能作状语;都能起关联作用。
【异】 “又”侧重表示已成事实的重复;常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以起关联作用,表示并列、承接等关系。[例]《牧马人》这部电影很好,上周我~看了一次。“再”侧重表未成事实的重复;可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还能起关联作用,表示相背性的假设关系。[例]下月我打算~去一次重庆。|这种次品~降价也卖不出去。

又yòu

❶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
 △ 看了~看。
❷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 既刮风,~下雨。
❸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 天很冷,~下着雪。
❹表示另外有所追加、补充
 △ 他~谈了三点意见。
❺表示整数之外加零数
 △ 二~三分之一。
【注意】(一)“又”和“再”有所不同:“又”主要指已实现的情况,如“又唱了一遍”;“再”主要指未实现的情况,如“再唱一遍吧”。(二)“又”作左偏旁时,末笔捺改写成点,如“对、劝、鸡”等。

❶表示重复或继续:~来了︱一波未平,一波~起。
❷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惊~喜︱~快~好。
❸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天气很冷,~下大雪。
❹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他想去,~嫌路远。
❺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他~想下棋,~想打球,拿不定主意。
❻表示整数之外再加上分数:三~二分之一。

又yòu

❶ 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想了又想︱一次又一次地逃课。
❷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又苦又累︱又生气又喜欢︱考了第一又得了作文大奖。
【提示】可以连用也可以单用。
❸ 表示意思上的递进:他个子又高,动作又敏捷,是打篮球的料。
❹ 表示有所补充、追加:八小时之外,又工作两小时。
❺ 表示整数之外又加零数:三又四分之一︱两小时又三十分。
❻ 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他又想读书,又想赚钱,心里很矛盾。
【提示】多连用。
❼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可是”:本来挺高兴,可又有点儿担心。
❽ 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他又不是不来了︱你又能怎么样呢?
❾ 姓。

(35次)
❶更;再。表示更进一层。~重之以修能~树蕙之百畮 ~申之以揽茝 ~好射夫封狐 浞~贪夫厥家 哲王~不寤 ~何必用夫行媒 ~何可以淹留樧~欲充夫佩帏 ~何芳之能祗~孰能无变化 ~况揭车与江离 ~何怀乎故都《离》 猨啾啾兮~夜鸣《歌·山》 诚既勇兮~以武《歌·国》 死则~育 ~使至代之 我~何言《天》~众兆之所讎也 ~众兆之所咍也~蔽而莫之白也 ~莫察余之中情进号呼~莫余闻 ~何以为此伴也~何以为此援也《章·诵》 吾~何怨乎今之人《章·涉》 ~无良媒在其侧 ~无行媒兮《章·抽》 虚惑误~以欺《章·日》 冬~申之以严霜《辩·三》 ~未知其所从《辩·六》 ~何以异虖犬羊《惜》 ~何足患《服》 ~无羽翼而高翔《哀》
❷与“既”连用,表示一事与他事的并列关系。既含睇兮~宜笑《歌·山》

又yòu

❶副词,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的重复,含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复”、“再”。《离骚》:“又重之以修能。”又:“又好射夫封狐。”
❷与“既”连用,表示两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
❸相当于“有”。姜亮夫通故:“《离骚》‘又何可以淹留’、‘又孰能无变化’。《九章·涉江》及《七谏·谬谏》皆有‘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此四句作再复诸义解,虽亦可通,而强度不足,遂使词旨平淡拖沓。释为有则精神焕发矣。有又一声,有为上声,调高扬;又为去声,调委婉。”《离骚》:“又何可以淹留?”
❹ 相当于“亦”。姜亮夫通故:“《离骚》‘又何必用乎行媒’。《七谏·初放》‘又无强辅’。此两语所表情愫皆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情绪,结合上下文自知之。则训有固过强,训再、训复亦不能表其销魂之情。故审文义,当训亦为得文情,亦与又亦同一韵。”
❺ 相当于“何”。姜亮夫通故:“又,何也。‘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天问》每事均有疑问词,此句无,不合文例。按‘又’犹‘何’也,即表询问。”
❻ “狖”之误。今本《山鬼》:“猿啾啾兮又夜鸣。”又,洪兴祖、朱熹引一本俱作“狖”。“狖”,即黄黑色,尾巴很长的长尾猴。

又you

又及 又当别论 又红又专 玄之又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you

〈副〉
❶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或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我刚才讲了一遍,现在~讲了一遍|昨天是晴天,今天~是晴天|他把课文背了~背,终于背熟了|他收拾完厨房,~出去买菜|他在黑板上写了~擦,擦了~写。
❷表示几个动作、情况、性质状态同时存在(可以连用):他很高兴,~有些害怕|他是个文学家,~是个思想家|他们~唱~跳,玩得很痛快|我们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那株树~高~大~直。
❸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天气本来就冷,他~穿得少,当然要感冒|他基础本来就好,~很勤奋,所以很快就取得了成就。
❹表示转折或加强否定,常跟“但是、可是、虽然”或疑问代词配合:他想买下这部词典,可~没带够钱|我虽然学的是外语,但~没学英语,听不懂这个英国人讲的话|我~不是外人,你不必客气。|路远~怎么样?反正我们有汽车。
❺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时间花了一小时~12分|这个乡人口达到了两万~五十人|五个半就是五~二分之一。
❻用于书信或文章的额外补充的话之前,表示“另外”,后加冒号或逗号。也说“又及”:~,寄来的书已收到,勿念。

又yòu

❶表示重复或继续:画完一个~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三十·699)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住了一夜。(十五·317)
❷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 我父亲每日为两位姨娘操心,要寻两位~有根基~富贵~年青~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六三·1519)(凤姐)说了~哭,哭了~骂,后来放声~哭起祖宗爹妈来,~要寻死撞头。(六八·1667)
❸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自幼父母早亡,~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四·82)如今这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无母,家乡~远。(七七·1925)
❹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 宝玉正在听见赵姨娘厮吵,心中自是不悦,说~不是,不说~不是。(六十·1418)
❺表示转折:司棋无奈,~不敢再说,只得跟了出来。(七七·1900)我待不说,~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七七·1910)
❻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十·224)太太们~不常过来,娘儿们多坐一会子去。(十一·249)
❼用作连词,相当于“既”: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付画,~非人物,也无山水。(五·105)~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到吓了我一跳。(四七·1086)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好,词藻更妙。(二二·489)

❶復。《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鄭玄箋:“又,復也。”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鄭玄箋: “又,復也。”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 “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鄭玄箋: “又,復也。”《儀禮·燕禮》: “小臣又請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 鄭玄注: “又,復。” 《儀禮·聘禮》: “又見之以其摯。” 鄭玄注:“又,復也。” 《禮記·既夕禮》: “士受羊如受馬,又請。” 鄭玄注: “又,復也。”《儀禮·士虞禮》: “又朞而大祥,曰薦此祥事。” 鄭玄注: “又,復也。” 《禮記·檀弓上》: “夫子曰: 又多乎哉! 踰月則其善也。” 鄭玄注: “又,復也。” 《禮記·文王世子》: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鄭玄注:“又,復也。” 《禮記·文王世子》: “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 鄭玄注: “又,復也。”
❷當作“宥”,寬也。《禮記·王制》: “三公以獄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後制刑。” 鄭玄注: “又當作宥,宥,寬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又,義作宥。”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上肢 > 手 > 又
又  yòu

即手。

又yòu

〖副词〗
一、表示两种性状或动作行为同时并存。今语同(44)。《春王正月》: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拥戴隐公并立他做国君。《滑稽列传》: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国中有只大鸟,栖息在君王的宫廷,三年来不飞又不叫,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儿吗?《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盛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沏见底的急流,映衬环绕在左右,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二、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重复或继续发生、出现。今语同(150)。《周郑交质》: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四月,郑国的祭足带领军队收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晋国]已经要把东边的郑国作为疆界,势必又要任意扩大它西边的疆界。《吴子使札来聘》:尔杀吾兄,吾又杀尔。——你杀了我兄长,我又杀掉你。
三、表示前后两种情况相反。可译为“却”或今语同(17)。《吕相绝秦》: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公,是我[穆姬]生的,却要毁坏我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领奸贼来动摇我边疆,我国因此才有令狐的战役。《诸稽郢行成于吴》: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现今天王既然已经扶殖越国,并且在天下广为传布,现在却又要铲除它,这样天王就没有成就和功劳了。《杜蒉扬觯》:“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你喝酒是什么意思呢?”回答说:“我杜蒉是厨师。不去供应刀勺,却竟敢参与这了解和防止君主违乱的事,所以罚喝这杯酒!”
四、加强反诘语气。今语同,也可译为“还”(27)。《周郑交质》: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按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申胥谏许越成》: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如果越国已经悔改,我还要求什么呢?《宋玉对楚王问》: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平庸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下臣的所作所为呢?

又yòu

❶ 表示重复或相继。《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死焉,今吾子~死焉。”
❷ 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收贰以为己邑。”(贰:指两属的城邑。)《论语·子路》:“既庶矣,~何加焉?”
❸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并存。《论语·颜渊》:“既欲其生,~欲其死,是惑也。”《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害之。”
❹ 表示转折。《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相之。”《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得祸焉。”
❺ 加强疑问或反问语气。《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何怨?”柳宗元《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死,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安敢毒邪?”
❻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三年。”
❼ 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侮信曰……”

*you

D3D6
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我拿起这篇文章读了~读,可还是有一些地方弄不懂/老师~示范了一遍。2.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红~专/~多~快/~好~省。3.表示递进关系:这里本来就很穷,~赶上水灾,人们的生活就更难了。4.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生活费之外,~发给三十块钱做零用/孩子们除课堂作业之外,~有 一些家庭作业。5.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五~四分之一。6.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多叠用):她~想买,~不想买,拿不定主意。7.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刚才还记得呢,一转眼儿~想不起来了。8.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她~不是小姑娘了,有什么好害羞的呢?

开始

开始

开(开宗;开首;开先;开脚;开基) 始(由始;发始;造始;初始;托始;伊始;兆始) 起(起头;起首;起始:起元;起手;起先;起前;起初;初起) 端(发端;首端;造端) 新(~年) 肇(肇兴;肇启;肇始;肇开;肇迹;开肇) 兆 甫 昉(由昉) 祖 朔 萌(萌起) 俶(俶落) 徂 初(初始;初基;初肇;开初) 启(启行) 载 创 头 鼻(~祖)题芽 由昉 甫尔 发首 首引 首事 打头 辟面
表示开始:从(~今) 自(自从) 由(~此及彼) 于(青出~篮) 起 打(打从) 就(就此)
起源,发端:滥觞肇迹
开头,起首:劈头
开始和结尾:起讫 始终 始卒
新的开始:肇新
从头开始:重打锣鼓
 表示从头另行开始:再 又 重(重新;~行) 另(~起;~立) 从新
刚开始:一上手
开始并继续:起来(哭~)
暗暗开始:潜启
(从某一点起:开始)

另见:起步 进行 行进 开始做

☚ 开始   事物的开始 ☛

继续

继续

继(继嗣;继赓) 续(~编;~写;后~;延续;似续;缵续) 赓(赓续) 接(接茬) 缉(缵缉)
表示继续:又 再
表示动作继续:直(~对我笑) 在(他~学习) 仍(~须努力)
表示状态在继续:呢(下着雨~)
接着前面的继续往下做:续(嗣续;顺续)承 系 接着
补充接续:补续
继续前人之志:继志
继续前人踪迹:继迹 继踪
继续进行:继进(与时~) 连台(日夜~)
继续到底:续终
难于继续下去:难乎为继 难以为继 难乎其继 鲜乎为继 难于为继
继续不断的样子:源源(~而来;~不绝)
(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继续)

另见:连续 不停 断续

☚ 继续   断续 ☛

更加

更加

更(更自;更其;更为) 加 愈(愈加;~为;愈发;愈益) 益(益发;益复;日益) 越(越越;越加;越发;越法) 逾(逾加) 尤(尤其;尤为;尤甚) 有(暴行~作) 还(~更冷;比它~好) 兹 滋 剩 倍(倍加;~思亲)弥(弥至;弥益;~足珍贵) 一发 特别 格外
表示更进一步:且(并且;方且) 况(况且;况乎;况于;况复)又 再(~说;~好不过) 乃(~至;何乃) 尚(尚且) 并(并且) 而(而且;进而;反而) 还 矧 连(~理都不理) 甚(甚而;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甚或至于;日~一日) 不独 不徒 不但 非特 非独 非徒 何止 岂但 奚啻 奚翅 同时 不单不只 不光 不特 不仅 非但反倒
表示进一层:而且
表示递进:况 且(并~) 而 抑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步:何况 而况岂况
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竿头进步
表示进一步行动:从而 进而 因而
(表示程度加深或减少:更加)

☚ 逐渐   柔和 ☛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

表示疑问语气: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 语气   声气 ☛

有余

有余

羡(以~补欠) 脁 多(一年~)强(十分之一~) 又(三十~五)盈余
有余与不足:嬴绌 盈虚 谦益
充足有余:充羡 盈羡 殷溢
丰足有余:丰羡
充足、宽裕,支用不完:足足有余
富足有余:富饶 饶侈 饶溢 丰溢
丰富有余:洋羡
丰足有余的样子:裕如

☚ 具备   没有 ☛

次数

次数

次(上~;前~) 度(前~) 番顿 回数
批数、次数:起数
第一次:头回 头次 头遭 首届 初次头一回 破题儿 头上末下
初次的、未经开发的:处女(~作)
每一次:每(每每;每次;每回) 回回 次次
这一次:这回 这次 此次 此番 这番者番 今番 今次 今回 今段
表示又一次:再(再次;再度;再一次) 重(~新) 复(复再;复次;复又;复却;反~) 又 载(~拜)从新 番番
有过一次:一度(~失业)
一年一次:一年一度
表示多数或多次:
第二次第三次:再三 不一而三 不壹而三
接连几次:频(频繁;频频)
连续三次:连三
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数:衰次 衰序
次数不多:不大

☚ 次数   事物的次数 ☛

并存

并存

并立 角立 齐列 齐竦 骈植
表示同时存在:并(~列) 又(~高~大)互见
同时并存:相容
共同存在:共存 共处 共居 两立 离立 偕行
三方并立:鼎(鼎立;鼎足;鼎峙;鼎列;鼎足而三)
三种势力并存对峙:三足鼎立 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同时存在而不冲突:并存不悖 并立不悖并容不悖
(同时存在:并存)

☚ 长久存在   遗留 ☛

并列

并列

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 排队   排列状况 ☛

又yòu

于救切,去宥。
❶再,更。表动作重复或继续。《书·禹贡》:“~东北会于汶,~北东入于海。”
❷也,亦。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缺我斨。”
❸而且。表递进。《史记·滑稽传补》:“空无人,~困贫。”

又yòu

❶表示重复,再次。如:他又立功了。
❷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如:他又不傻,你又不是不会。
❸表示几项并列的连词。如: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❹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如:一又二分之一。
❺表示某种范围之外另有补充。如:生活费之外, 又发给50块钱做零用。
❻表示转折。如刚还想说点什么,可又把它忘了。

又yòu

 ❶ (表示重复或继续): 读了 ~ 读 read again and again; 一年 ~ 一年 year after year; 到了七月我们 ~ 该放暑假了。 We'll start another summer vacation when July comes. 你 ~ 和他吵架了? Did you make a scene with him again? 他叫了 ~ 叫, 但没有人来帮忙。 He called and called but no one came to his assistance. 她没懂, 我 ~ 说了一遍。 She didn't understand and so I said it again. 他纵身跳进了激流, 救起了一个 ~ 一个孩子。 He plunged into the swift current and rescued one child after another. 我想了 ~ 想, 一直想个没完。 I think and think and cannot cease from thinking.
❷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 便宜 ~ 好 cheap but good; 经过一个夏天, 连最差的牛羊在这里也长得 ~ 肥 ~ 壮了。 After a summer here the poorest sheep and cattle grow strong and fat. 空气 ~ 冷 ~ 潮, 我看是要下雨了。 It's damp and cold,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路近车 ~ 快,一会儿就到了。 It was not far off, and the car drove very fast, so it didn't take us much time to get there. 他家既无房子 ~ 无地。 His family owned neither land nor house. 他似乎是 ~ 气愤 ~ 不安。 He seemed both angry and disturbed. 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 是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 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at onc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❸ (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天很黑, ~ 下着雨, 路更难走了。 On top of it being dark it rained, which made the going even tougher.
❹ (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除了拖拉机, 我们 ~ 添了一台插秧机。 In addition to the tractor, we have acquired a new rice transplanter. 大夫摸了摸我的脉, ~ 瞧了瞧我的嗓子。 The doctor felt my pulse and looked down my throat.
❺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一 ~ 二分之一 one and a half
❻ (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 她 ~ 想去, ~ 不想去, 拿不定主意。 She couldn't make up her mind whether to go or not.
❼ (表示转折, 有“可是”的意思): 他想说话 ~ 忍住了。 He was about to speak. Again he checked himself. 我想去, ~ 怕没时间。 I'd like to go, but I'm not sure if I can find the time.
❽ (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 加强语气): 我 ~ 不是外人, 何必客气。 I'm not a stranger here, why all these ceremonies? 这活儿 ~ 不重, 我一个人顶得下来。 That's not a hard job. I'm sure I can manage it myself.
◆又红又专 be [become] both red and expert; be 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competent; 又及 postscript (PS); 又惊又喜 be surprised but [and] glad [pleased; happy]; be both glad and afraid; be both surprised and delighted; have mixed feelings of surprise and joy; be pleasantly surprised; half terrified and half glad; half frightened, half pleased; 又拉又打 strike and stroke; try to win ov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struggle against; use the carrot and the stick (simultaneously); 又名 alternate name; 又想当婊子, 又想立牌坊 lead the life of a whore and want a monument put up to one's chastity

又yòu


❸ 玄之玄|欲言

又,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象右手之形。卜辭、銘文或讀如 “有” “佑” “侑”,或用爲連詞。漢字構形多用 “又”作部件表示與手相關的行爲動作,如 “有” “得” “取”等字。如以雙手作構形部件,用在字的下方作“廾”,用在字的上方則作“臼”(jú)。“又”下加 “口”狀符號則孳乳爲“右”。
楚簡帛文作,由此知 “又”字可以兩筆完成,也可以三筆完成。 秦簡牘文作, 變縱勢爲横勢。 參見498.左字條、061.道字條。

又·yòu

(甲) (篆)
,甲骨文画的是一只右手,楷书变为“又”。“又”被借作副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ou
上声:友(友爱)
有(拥有)
去声:右(左右)
佑(保佑)
铕(金属元素)

郁(郁郁葱葱)
wěi
洧(古水名,在河南)
痏(伤口)
鲔(鱼名)
相关链接
“”即手。手有左右之分,故也读为“zuǒ”,本义为助理,后为“左”取代,生成的形声字有“佐”,意为“辅佐”。

251.趣談“又”字

又,是古人把右手貼在山崖壁上用左手描畫下來的,古文字的指尖是向左的,所以證明這是右手,古人以三爲多,這裏省去兩指,意思到了就行,已經約定俗成。後來借爲又一個,於是加口成右,加以區别。


甲骨文;金文;篆yòu

[象形,像人的右手。五指簡化爲三指。(《説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古人以三爲多數,用三指代表五指,自甲骨文始。因爲人有兩手,左和右。又〈右本字〉 意爲左手之外的“另一隻手”。 引申爲重復〈一步又一步〉;雙重〈又酸又甜〉;深一層〈又冷又餓〉; 小數〈三又二分之一〉,矛盾〈欲走又停〉。)]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禦忌。”(叔是神射手,駕車也是好手。)
[宋] 王觀《卜運算元》:“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又(yòu)

,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凡又之属皆从又。”(于救切)
甲骨文作,金文作,字形均象有三个手指向左的一只右手,向右下方伸展的一笔表示手臂。构意为右手。甲骨文中字形向左向右均有,但左右并称时,则又为右,为左,分别很清楚。卜辞中用为右的,如:“丁酉贞,王作三(师):又(右)、中、(左)。”(《合》33006)[1]“又”在出土文献中很常用,多读为左右之“右”、有无之“有”、佑助之“佑”等。金文中“又”还可以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如毛公鼎:“余非庸又昏。”还可以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如大盂鼎:“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
表示左右的本字是“”、“又”,而“左、右”则表示辅佐义。后来,“又”用来表示重复或继续,“”废而不用,这样的情况下“左、右”成为方位词的用字,而用“佐、佑”表示辅佐义。
又部有二十七个属字。以“又”作形符的字多与手的部位或动作有关。“又”作声符的字则有辅助、劝勉、报答、宽宥等义,如“右、佑、祐、侑、酭、友”等。

又yòu

(2画)

*又yòu

2画 又部 副词。
 1. 表示重复或继续:擦了~擦|说了一遍~一遍|今年~是个丰收年。
 2.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说~笑|~多~快|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山很陡,~都是老弱病残,还是别爬为好。
 4. 表示在某基础上有所补充:~及(附带再提一下。信写完并落款后又添上几句时,常在句末注明“又及”或“某某又及”)|他帮大爷买了车票,~给了一百块钱。
 5. 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想吃,~怕辣|既怕冷,~不愿多穿衣服。
 6. 表示轻微的转折:想说什么,一时~想不起来。
 7. 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他~不是外人,别客气|他听见了~能把我怎样?
 8.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一年~三个月|二~四分之一(即2)。

又()


甲骨文合集33006,殷
辛未,又于出日。兹不用。

甲骨文合集33006,殷
丁酉, 貞王乍三𠂤又(右)中𠂇(左)。

𢼝又爵, 殷周金文集成8195, 殷
𢼝(牧)又。

又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831,殷
又。

庈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672,西周早期
母(毋)又女。

我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63,西周早期
隹(唯)十月又一月丁亥。

十三年𤼈壺, 殷周金文集成9723,西周中期
隹(唯)十又三年九月初吉戊寅。

縣妃簋,殷周金文集成4269,西周中期
隹(唯)十又二月既朢,辰才(在)壬午。

小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799,西周晚期
隹(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才(在)宗周。

伯吉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035,西周晚期
唯十又二月初吉。

大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25,西周晚期
隹(唯)十又五年六月。

秦公鐘,殷周金文集成262,春秋早期
克朙(明)又(有)心。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又(有)氒忠臣(賙), 克(順)克卑(俾)。

古璽彙編4558,戰國
又(有)金。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亙先1,戰國
亙(恒)先無又(有)。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38正,戰國至秦
是胃(謂)又(有)小逆,毋(無)大央(殃)。

居延新簡EPT40.203,西漢
又視之身中生如黍粟狀,利劍也。

居延新簡EPT48.9,西漢
請勿□□大火亦赤又。

史晨後碑,東漢
又勅: 瀆井,復民飭治,桐車馬於瀆上,東行道,表南北,各種一行梓。

王基斷碑,三國魏
又遷使持節鎮南……

宋仲墓誌,隋
君又家傳禄位,門襲衣纓,爵賞高徵,弓車遠聘。

王震墓誌,唐
屬魯館初開,元寮是擇,又以君檢校安定公主府司馬。
按: 此形割裂,有三筆。

韋士逸墓誌,唐
於虖! 貞士往矣,而貞士又無息,千百年後,陵谷迭更,誰復知韋氏之有貞士乎?

韓行妻解摩墓誌,唐
後因隋任流播,又貫洛州洛陽縣上東郷歸仁里。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三指者, 手之𠛱多略不過三也。 ”
又,象右手之形。戰國文字中或在下增“、”或“9”,致與 “寸”字同形,然實非“寸”字。 甲金文左向右向多不分, 但“又”與“𠂇”则强調分, 左右相對舉時以爲“右”, 以爲“左”。 不過使用中偶或不分, 如伯吉父簋“唯十又二月初吉”, “右”作。 類似情況亦見於元年師兑簋、 庚季鼎等。 後來“𠂇”、“又”二字分别被“左”、“右”取代。

☚ 又部   右 ☛

又yòu

甲骨文象右手形,作。指头三个,因为3算是比较多数的。指头向左方,就是右手。一般多用右手形的又字,因右手能做事(常指祭祀),是侑(yòu,指进供饮食)的本字。又有帮助义。是祐和佑的本字。又是有的本字。如:又大雨。 又与左相对。 如:𠂇(左)㘝中(见甲骨文卜辞)。又用作数位间的连词。如:十又五(即15个)。金文以后写法基本同甲骨文。周代也用“又”为“有”,但周初以后逐渐有加月(肉)旁的“有”。西周以后有右字。战国以后有佑字(甲骨文已有示旁从又的字,即祐字)。又有重复,连续义。如:又下雨了。又表示另有补充。如:穿衣服后,又加一件外衣。又表示转折。如:刚想说什么,又把它忘了。

又★常◎常


yòu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右手形,隶定为“又”。本义为手,假借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表示整数之外再加小数或零数等。
【辨析】
❶以“又”作意符构成的表意字或形声字多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如“取、叔、驭”等。
❷以“又”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ǒu:友∣yù:驭。
❸又/再 见530页“再”。

(yòu)

右手也。古之“𠂇又”,今用“左右”。古之“左右”,今作“佐佑”。
【按】“𠂇又、左右、佐佑”構成兩組古今字,在表示方位時,“𠂇又”爲古則“左右”爲今;在表示輔助時,“左右”爲古則“佐佑”爲今。

*又vjwə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三篇下)
右手掌形。
甲骨文實有、保佑、又加、侑祭等義或作㞢, 其創意不詳, 大致為某種工具形, 甲骨文有字形作㞢持於手中,

☚ 孕   友 ☛

〈副〉(1)借作“已”。已经。
《醒》七一: 九月将尽,正是日短的时候,不觉~是日西……童奶奶要辞家去。
(2) 借作“越”。
《醒》九八: 谁知他被那浓袋指拨了个透心明白,心里~寻思越害怕起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