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参苓白术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參苓白术散
參苓白术散  shēnlíngbáizhúsǎn

散藥。以人參,茯苓,白术爲主藥配製,故稱。佐藥有山藥、白扁豆等。主治脾胃虚弱,多睏少力,漚吐泄瀉、氣短咳嗽。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一切氣·參苓白术散》:“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悦色,順正辟邪。”

参苓白术散

补养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代人参)45克、白术45克、茯苓45克、甘草(炙)45克、山药45克、扁豆60克、莲肉30克、桔梗30克、薏苡仁30克、砂仁3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亦可煎汤灌服。马、牛300~400克; 猪、羊45~90克。功能健脾益气, 和胃渗湿。主治脾胃气虚而挟湿。证见精神倦怠、体瘦毛焦、四肢无力、泄泻、草谷不消、食欲不振、脉缓弱者可酌情应用。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莲肉、炙甘草健脾补气; 薏苡仁、茯苓、扁豆键脾渗湿; 砂仁补气和胃; 桔梗载药上行以升清。诸药合用补其虚, 除其湿, 行其滞,调其气,则诸证自除。
临证对脾胃虚弱的慢性病, 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久泻等, 呈现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及幼畜脾虚泄泻等, 尤为适宜。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炒桔梗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微炒)一斤半,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术、山药各二斤。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功能补气健脾,渗湿和胃。治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证,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弱,四肢无力,胸脘满闷,脉缓弱等;近代也用于慢性胃肠炎,及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而属脾虚者,或肺结核而见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疲倦无力,属于脾肺气虚者。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山药、扁豆、莲肉补脾;砂仁和胃理气;薏苡仁理脾渗湿;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各药合用,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两和脾胃,则诸症自除。《症因脉治》亦有本方,但无莲子肉、砂仁、白扁豆。实验研究:本方能增强肠道的吸收功能。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和剂局方》。药物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萹豆、白茯苓、人参、白术、山药、甘草。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生食少便溏、消瘦乏力、脘腹胀闷、面黄浮肿,经行泄泻或浮肿等。备注:本方已制成丸剂,名参苓白术丸。

☚ 玉屏风散   四物汤 ☛

参苓白术散powder of radix ginseng,poria and rhig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仁、砂仁组成的散剂。功效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主治脾胃气虚而挟湿。症见精神倦怠、体瘦毛焦、四肢无力、泄泻、草谷不消、食欲不振、脉缓弱等。

参苓白术散 《和剂局方》卷三

【组方药物】 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 白茯苓 人参 甘草(炒) 白术 山药各1千克
【制剂用法】上药10味,共为细末。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酌减。
【主要功效】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适应病证】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温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临床验证】 1.慢性腹泻:以本方加减治疗56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5例。又治小儿腹泻23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5天,最长22天(《中医杂志》1985,6:40)。2.肺心病缓解期:以本方加减治疗78例。结果:显效34例,好转3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3.3%(《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4:25)。3.慢性肾炎: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15例隐匿性肾炎获得明显效果(《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36)。4.放射病:中晚期癌症在放疗、化疗期间出现纳呆、脘胀等消化道症状,采用本方治疗共96例。结果:显效23例,有效4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2.3%(《贵州医药》1985,3:7)。此外,对乳糜尿,肾病综合症等也有较好疗效。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且可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实验研究】 以本方煎剂小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时能抑制肠管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中成药研究》1982,18:25)。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组成。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虚弱,症见食少便溏,乏力消瘦,面色萎黄,舌淡红苔白,脉细缓。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山药莲子肉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甘草砂仁陈皮桔梗组成。主治
❶脾虚湿盛,大便泻泄,面色萎黄,苔白脉细。
❷脾虚湿盛,水湿内停,全身浮肿,晨起头面为重,活动后则易出现下肢浮肿者。
❸脾虚湿盛,白带过多,如涕如唾,绵绵不断。
❹肺气不足的咳喘,经久不愈者。西医学称之为消化不良、慢性肠炎、慢性肾炎、附件炎、气管炎、哮喘而见上述症状者,均可用之。每次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 补中益气丸   人参归脾丸 ☛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系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味而成。又名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后世多作丸剂使用,遂称参苓白术丸。方由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医方集解》有陈皮)组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按岁数减服。现用法为
❶散剂:上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口服,一次6~9克,一日一至二次;
❷丸剂:上药为末,枣汤泛丸,每服6~9克;
❸汤剂:用饮片,水煎服。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治脾胃气虚挟湿。症见四肢无力,饮食不化,或大便溏泻,或恶心呕吐,胸脘痞塞,形体消瘦,面色㿠白,或身面浮肿,苔白腻,脉虚而缓者。
本方所治证属脾胃气虚挟湿所致。治当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由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莲肉、砂仁、苡仁、桔梗组成。四君子汤补气健脾,本为治疗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剂,又加入补脾的山药、扁豆、莲肉,增强了补脾渗湿的作用;更加砂仁以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诸药合用,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两和脾胃,最为适当。本方用于脾胃虚弱挟湿之证,以四肢无力,面色㿠白,胸脘痞塞,或吐或泻,苔白腻,脉虚而缓者为辨证要点。肺病久延,脾虚脘闷,食少便溏者,可用本方治之,即前人所谓“培土生金”之法。现临床上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肺结核、慢性气管炎兼脾虚痰多者。本方稍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苓白术丸(《古今医鉴》卷四) 人参一两,白术(土炒)二两,白茯苓一两,干山药(炒)一两,莲肉(去皮)二两,陈皮一两,半夏(制)一两,白扁豆(炒)一两,薏苡仁(炒)一两,桔梗二两,黄连(姜炒)一两,神曲(炒)一两,香附一两,砂仁五钱,甘草一两,当归一两,远志一两,石菖蒲五钱。上药为末,姜、枣煎汤,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功能补气血,健脾胃,清火化痰,行气解郁。主治病后元气虚弱者。
加味参苓白术散(《温病条辨》卷三) 人参二钱,白术(炒焦)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扁豆(炒)二钱,薏仁一钱五分,桔梗一钱,砂仁(炒)七分,炮姜一钱,肉豆蔻一钱,炙甘草五分。共为极细末,每服一钱五分,香粳米汤调服,日二次。功能两补脾胃,宣畅三焦。主治噤口痢,呕恶不饥,积少痛缓,形衰脉弦,舌白不渴。

☚ 四君子汤   黄芪六一汤 ☛
000043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