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参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参政 参政官名。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 ☚ 坐营 起发 ☛ 参政 参政参知政事的简称。见“参知政事”。 ☚ 参知政事 左(右)丞相 ☛ 参政 参政官名。宋代于中央置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简称参政。元代于中书省、行中书省也设参政,为副职。明代中书省废,于各布政区的承宣布政使司(省级地方行政机构)之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无定员),以辅佐左右布政使(司长官)。左右参政秩从三品。清初于各部也设参政,后改为侍郎。按:《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 “这陈监生号两淮,乃是秘山省陈参政的儿子。”秘山省的“山”似是“书”之误。但秘书省向无参政之职(参见“秘书省”),故崇祯改评本径删“秘山省”三字。 ☚ 秘书省 监生 ☛ 参政cānzhèng参与国家政务活动 参政cān zhèng指参与政治活动或参加政治机构。1902年《万国宪法比较》:“国王下令,改用代议政体,行普通选举法,与国民以参政之权。”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参政【同义】总目录 大参参政 参政官名。宋时“参知政事”的简称,是宰相的副手。司马光《训俭示康》:“~鲁公为谏官。” 参与其事 参与其事预及 预事 伸手 ☚ 参与 干预 ☛ 参政 参政官名。宋代参知政事官的简称。元代设于中书省,明代初中书省设参政,后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清初沿置,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 改为侍郎。《元史·百官志》: “参政2员,从二品。副宰相以参大政,而其职亚于左、右丞。世祖中统元年 (公元1260年) 始置参政1员。二年,增为2员。至元七年 (公元1270年),立尚书省,参政3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参政2员。二十三年 (公元1286年),汰冗职,参政2员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参政2员; 中书参政2员。二十八年,罢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 (公元1309年),复置尚书省,参政2员。中书参政2员。四年,并尚书省入中书,参政3员。文宗至顺元年 (公元1330年),定参政为2员。自后因之。”《弇山堂别集》: “中书令不设,左右丞相正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政从二品,参议正四品。” 《清史稿·职官志》:“崇德三年 (公元1638年),六部定承政1人,左参政2人,右参政3人,户部4人……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 ☚ 参议 参将 ☛ 参政participating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 参政participating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 参政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 参政官名。(1)元始置,为参知政事的简称,见“参知政事”。(2)清太宗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沿明制置六部,各部在承政之下设参政满、蒙、汉各若干人。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改设左参政二人,右参政三人。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参政为侍郎,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3)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参政院与临时参政院均以参政为成员。参见“参政院”、“临时参政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