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厢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厢兵唐、宋时军队之名。即厢军。唐肃宗时,于禁军择善骑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分左右厢统之。后梁太祖以藩镇建国,于京师行镇军之制。京师兵有四厢,诸军两厢,厢置厢使,掌城郭烟火之事。宋太祖鉴于唐末藩镇跋扈之弊,诏令选州兵壮勇者悉送京师充禁军,其余留驻本州为镇兵,不加训练,只充役使,称为厢兵。至仁宗时,始训练部分厢兵以备战守。 厢兵两宋诸路州郡之兵。宋太祖建隆初诏令选州郡兵壮勇者送京师充禁军,其余身材不够魁伟、体力不够健壮者留本州充厢兵。厢兵虽有兵的名称,却无战守之责,从不训练武艺,专供官厅役使。厢兵主要是招募而来,政府按月、按节或按年付与微簿的廪给、衣粮、赐与和特支等。部分厢兵来自流放罪犯,另禁兵武技不合格或犯法,亦降充厢兵。一般分为都和指挥两级,部分厢兵也有军一级编制。名义上马兵属侍卫马军司,而步兵则肃属步军司。 厢兵 厢兵宋代镇守军名。即各州地方军。《宋史·兵志三》:“厢兵者,诸州之镇兵。内总于侍卫司。一军之额有分隶数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者。” ☚ 乡兵 镶黄旗 ☛ 厢兵见“厢军”。 厢兵又称厢军。宋朝称诸州之镇兵。厢兵不更戍,不打仗,罕教阅,薪俸微薄,专供役使。其主要来自招募,部分来自流放罪犯,即所谓配军。宋神宗时,又规定禁兵中马军教习不成即退充步军,又不成则退充厢军。厢兵编制分都、指挥两级,按指挥分驻各州,番号多达二百三、四十种。数量也很大。仁宗时,曾对广南、河北、京东等地的一些厢兵进行教阅,称为“教阅厢兵”。神宗时,曾升“教阅厢兵”为禁兵的下军。 厢兵诸州的镇兵。宋代设置,厢兵来自招募,部分来自流放罪犯。一般不进行军事训练,也不具备战斗经验,主要是供地方行政上的役使。其壮勇者选送京师,充当禁军,而禁军武艺不合格或犯法,亦降充厢兵。军俸微薄而差役繁重。厢兵的编制分为都和指挥两级,按指挥分驻各州府,部分厢兵也有军一级编制。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于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仁宗时始分厢兵为“教阅”与“不教阅”两种,前者军俸同厢兵而按禁兵使用,以备战守;后者专供杂役。其后教阅厢兵编额逐渐增大,神宗时教阅厢兵全部升为下禁军,剩下的厢兵又都成为不教阅的杂役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