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环境与碘缺乏病
自然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为原生环境,主要取决于地质环境条件。因地质性原因缺碘,使长期居住在缺碘地区的人们,因摄碘不足,引起一系列碘缺乏病是一项重要的优生问题。全世界有不少地区缺碘,估计有10亿人生活在低碘地区,我国就有近4亿人,除上海市外,29个省市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碘缺乏病流行。据估计一年有近1000万新生儿将出生在缺碘地区,约有100—200万的孩子因缺碘而相对智力低下。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碘缺乏对胎儿、新生儿、儿童脑发育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脑垂体甲状腺轴的代谢与功能状态,发现孕妇由于碘缺乏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聋哑、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低下、脑皮质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等一系列亲代和子代的各种机体障碍。这些病不能简单地用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来概括。它们实质上是环境和机体不同程度缺碘对人类不同发育时期造成的一系列损伤,称为碘缺乏病(IDD)。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使脑发育落后,直接危及人口素质。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的极好办法,关键是要做好食盐加碘的组织工作,各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保证食盐中确实加入足量的碘,并保证碘盐的供应,宣传群众,提高对碘盐的认识。以预防“大脖子病”、克汀病和碘缺乏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