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 厉lì❶磨刀石。《大雅·公刘》六章:“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毛《传》: “锻,石也。”郑《笺》:“厚乎公刘,于豳地作此宫室,乃使人渡渭水,为舟绝流而南,取锻厉斧斤之石,可以利器,用伐取材木给筑事也。”《说文》:“厉,旱石也。”段玉裁注: “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陈奂《传疏》:“厉锻者,斫砻(lóng)之石也。古者天子庙桷,必加密石焉,诸侯则斫(zhuó)之砻之。取厉锻者,为营宗庙也。”砻,磨;斫,砍削。 ❷不脱衣服渡水。《邶风·匏有苦叶》:一章:“深则厉,浅则揭。”朱熹《集传》:“以衣而涉曰厉;牵衣而涉曰揭(qì)。”《鲁诗》说:“以衣涉水为厉,由膝以下为揭,由膝以上为涉,由带以上为厉。”《韩诗》说:“至心曰厉。”王先谦《集疏》:“由带而上,则水至心矣。” ❸水边可以涉渡之处。《卫风·有狐》二章:“有狐绥绥,在彼淇厉。”狐,狐狸。绥绥,迟行貌。淇,水名。毛《传》:“厉,深可厉之者。”胡承珙《后笺》:“厉必深水,其旁水浅处亦可名厉。” ❹衣带垂下部分。《小雅·都人士》四章: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齐诗》“而”作“如”。毛《传》:“厉,带之垂者。”郑《笺》:“而,亦如也。‘而厉’如鞶(pán,大带)厉也,鞶必垂厉以为饰。” 《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杜预注:“厉,大带之垂者。” ❺祸乱。《小雅·正月》八章:“今兹之正,胡然厉矣。”毛《传》:“厉,恶也。”郑《笺》:“兹,此;正,长也。心忧如有结之者,忧今此之君臣何一然为恶如是。”《大雅·瞻卬》一章: “孔填不宁,降此大厉。”毛《传》: “填,久; 厉,恶也。”郑《笺》:“甚久矣,天下不安,王乃下此大恶,以败乱之。”朱熹《集传》:“厉,乱也。” ☚ 东征 厉阶 ☛ 厉读音l·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落盖切,去,泰韵。 ❶通“癞”。《史记·范㫿蔡泽列传》:“漆身为厉,被发为狂。” 上一条: 癩 下一条: 厲
厉读音l·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力制切,去,祭韵。 ❶严格;切实。 ❷严厉;严肃;猛烈。 ❸凶猛;厉害。 ❺磨刀石。 ❻姓。 上一条: 勵 下一条: 厲 厉立lǐ❶ 高。例:搊~高,弹得惨! ❍ 高~好上,低~难吓。 ❷近。例:挨~很近,能靠~上他。 ❍ 套近乎,硬拉~关系。 ❸危险。例: 房已斜~得很利害了,快倒~了。 ❍ 这地方险~得很! ❹灾祸。例:失~祸事了,挏~乱子了! ❺熟。例:蒸~馍,煮~饭。 《广雅》:“厉,高也。”又“厉,近也。”《玉篇》:“厉,危也。”《汉语大字典》:“厉,灾祸。”《方言》:“厉,熟也。” 厉〔li〕 厉害 〔li·hai〕lib lal; libhanb。 厉声 〔li sheng〕 zheax shob:~说。zheax shob pud. 厉厲ㄌㄧˋlì一1122①形态度、言语不友善。吴语。上海松江:~声遢气‖~嘴。②形仇恨。古南方方言。《方言》第二:「予、赖,仇也。南楚之外曰赖,秦晋曰仇。」清钱绎笺疏:「赖通作~。《论语・子张》:『未信,则以为~己也。』郑玄注云:『~读为赖。』赖训为仇,声转为~。」③形熟,烂。古方言。《方言》第十二:「~,熟也。」清钱绎笺疏:「~之言烈也。《诗・大雅・生民》篇『取羝以軷,载燔载烈。』毛传云:贯之加于火曰烈。郑笺云:烈之言烂也。」④动拧;扭转。粤语。广东广州〖 〗。~转身转过身去‖~埋片面背过脸去。⑤动做;作为。古南方方言。《方言》第六:「~,为也。吴曰~。」清钱绎笺疏:「《尚书・皋陶谟》:『庶明~翼。』疏引郑注云:『~,作也。以众贤明作辅翼之臣。』按吴曰~,瓯越曰印,皆奋~激印欲有所作为之意也。」⑥动游水渡河。中原官话。甘肃南部。雒江生《陇南方言本字考》:「~,阳平声,用双臂像船桨一样划水渡河。《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浅则揭。』」⑦名下垂的衣带。古方言。《方言》第四:「~谓之带。」晋郭璞注:「《小尔雅》曰:『带之垂者为~。』」清钱绎笺疏:「《左传・桓公二年》:『鞶~游缨。』贾逵、服虔、杜预注并云:『~,大带之垂者。』」   厉厲lì❶猛烈;严肃 △ 凌~|严~。 ❷严格 △ ~行|~禁。 ❸姓。 厉厲❶严格:~行丨~禁。 ❷严肃:~声丨严~丨色~内荏(ren)丨正言~色丨疾言~色丨声色俱~。 ❸凶猛;猛烈:~害丨~鬼丨凌~丨惨~丨凄~丨惕(ti)~丨雷~风行丨变本加~。 ❹同“砺”,磨:磨~丨~兵秣(mo)马丨再接再~。 ○踔(chuo)~(精神振奋丨扬~(发扬)丨踔(chuo)~风发丨铺张扬~。 厉lì❶ 严格:厉行。 ❷ 严肃,猛烈:严厉│声色俱厉│雷厉风行。 ❸ 磨砺:厉兵秣马。 ❹ 姓。 厉lì烈。此指香味浓烈。《招魂》:“厉而不爽些。”朱熹集注:“厉,烈也。”王闿运释:“厉,烈,通用字。” 另见【高厉(mài)】 厉li厉鬼 厉害 厉风 厉禁 厉色 厉声 厉行 惨厉 踔(chuo)厉1 尖厉 冷厉 凌厉 磨厉 凄厉 惕厉2 严厉 扬厉 厉兵秣马厉行节约 雷厉风行 色厉内荏 正颜厉色 变本加厉 发扬踔厉 铺张扬厉 声色俱厉 再接再厉 厉lì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器石 > 旱石 > 厲1 厲1 lì 厉lì〖名词〗 一、磨石(1)。《高祖功臣侯年表》:泰山若厉。——泰山如磨石。 二、腰带的下垂部分,带饰(1)。《臧哀伯谏纳郜鼎》:鞶厉游缨,昭其数也。——革带、带饰飘带、马鞅等是为了表明地位等级的高低。 三、恶鬼(1)。《瘗旅文》:无为厉于兹墟兮。——不要在这个地方做恶鬼。 四、指周厉王(? —前828),西周国王。姬姓,名胡。由于残暴,公元前842年“国人”发难,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1)。《高祖功臣侯年表》: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周朝封了八百诸侯,到了周幽王、周厉王以后,诸侯的后代在《春秋》上还有记载。 五、读lài。用同“癞”。癞疮(2)。《范雎说秦王》: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身上涂漆成为癞疮,披头散发变成狂人。《范雎说秦王》: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箕子、接舆身上涂漆长成癞疮,披头散发变成狂人。
厉lì〖形容词〗 严厉(1)。《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苏州的百姓正痛恨他,因此趁他声音严厉地呵斥的时候,就鼓噪起来追打他。
厉lì〖动词〗 一、磨(刀),磨砺(1)。《苏秦以连横说秦》: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缝制铠甲,磨砺兵器,在战场上去取胜。 二、用同“励”。激励(1)。《心术》:小挫益厉。——受了小挫折,更要激励士兵。 厉厲lì❶ 磨刀石。后来写作“砺”。《诗经·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为锻。”(锻:锤炼金属用的砧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 ❷ 磨,磨砺。《韩非子·五蠹》:“坚甲~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谷梁氏,以~其气。” ❸ 劝勉,激励。后来写作“励。”《汉书·梅福传》:“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厎石,高祖所以~世摩钝也。”(厎:同“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三军。”(旄钺máo yuè:指挥军队用的白旄和黄钺。) ❹ 扬起,疾飞。《管子·地员》:“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王粲《杂诗》之一:“方轨策良马,并驱~中原。” ❺ 剧烈,猛烈。袁宏道《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 ❻ 严肃,严厉。《论语·阳货》:“色~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窬yú:墙洞。)张溥《五人墓碑记》:“于是乘其~声以诃,则噪而相逐。” ❼ 恶,灾祸。《诗经·大雅·瞻卬》:“孔填不宁,降此大~。”(填:久。) ❽ 灾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不戒。”(夭厉:流行疫病。)文天祥《正气歌序》:“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 ❾ 恶鬼。《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被发及地,搏膺而踊。”(被:同“披”。) ❿ 危险。《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乾乾:自强不息的样子。夕惕:夜晚仍怀忧惧。) ⓫ 危害,虐害。《论语·子张》:“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己也。”《孟子·滕文公上》:“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民而自养也。” ⓬ 不脱衣服涉水。《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浅则揭。”(揭:撩起衣裳涉水。) 另见328页lài。
厉厲lài生癞疮,癞疮。后来写作“癞”。《庄子·天地》:“~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汲汲然:心情急切的样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漆身为~,被发为狂。”(被:同“披”。) 另见342页lì。 厉*厲liC0F7 ❶严格:~禁/~行节约。 ❷严肃;猛烈:严~/凄~/凌~/雷~风行/色~内荏/正言~色/声色俱~。 ❸〈文〉与“砺”同。磨砺:~兵秣马。 ❹〈文〉凶恶:~鬼。 ❺〈文〉恶鬼:晋侯梦大~,被发及地(《左传》)。 ❻姓。 严厉 严厉严(严切;严峻;严烈;严猛;严紧;严酷;峭严) 厉(风厉;惨厉) 烈(霜烈) 陗 峭(刻峭) 峻(峻切;峻厉;峻重;峻急;峻烈;峻绝;刻峻;棱峻;切峻) 霜 猛(猛厉;猛峻) 痛 急暴憯急 刻深 严肃,严厉:噩厉 庄重严厉:矜厉 阴沉严厉:阴厉 苛刻严厉:刻厉 刻急 苛切 刻薄严峻:苛削 过于严厉:苛(苛克) 冷酷严厉:冷峻 威猛严厉:震厉 严厉急切:酷切 非常严厉:严如 钺 (严肃而厉害:严厉) ☚ 庄严 信任 ☛
危险 危险危(危阽;危侧) 险(险危) 殆(殆危;危乎~哉) 厉 岌 悬(悬乎) 蹈海(~之危) 玄乎 重卵 累卵 掷卵 投卵(危于投卵) 艰难 摇刖 遗路 艰难危险:屯危 艰危 火山汤海 颠困艰危:颠危 长期艰危:积敝 积弊 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险情(排除~) 出现险情:出险 身居高位背后所隐藏的危险:亢极之悔 隐藏着极大的危险:积薪 潜伏着很大危险:厝火积薪 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积薪厝火 借火积薪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危机四伏 钱财多了,生命就有危险:财多命殆 官做大了有危险:处高临深 有坐牢的危险:缧绁之忧 发生危险:出险 差点发生危险:险些 险乎 好险 遇到危险:遇险 身处风口浪尖,随时面临危险:当风秉烛 所依附的基础不牢,面临极大危险:系之苇苕 能力小的人承担重任必出危险:柱小倾大 衰弱危险:衰怠 倾斜危险:倾危 困窘危险:隘窘 困顿危险:邅危 邅厄 贫穷危险:贫危 动荡危险:浮危 危险可怕:凶险 (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危险)
另见:危急 险地 险境 处境 冒险|平安 ☚ 危险 各种危险 ☛
祸患 祸患患(患祸;咎患;过患;防~) 恙甾 害(害患;除~) 痈(痈疽)殃 衅 厉 忧 灾屯 灾魔 不测 疽疮 瘇蛊 乱灾 蠹孽 毒患 灾毒 燋鲠 艰难祸患:艰祸 险衅 忧愁祸患:忧祸 灾殃,祸患:灾眚 灾难祸患:祸厉 养成祸患:养患 留下祸患,使人受害:遗患(养痈~) 遗害(~无穷) 遗祸 贻害(~于人) 贻灾 贻患 将来的祸患无穷无尽:后患无穷 虎兕出柙 (祸事,灾难:祸患)
另见:灾难 灾害 生祸 祸乱 动乱 ☚ 祸患 祸乱 ☛
磨炼 磨炼砥(砥砺;砥磨) 磏 砺(砺炼;砺砥;磨砺;砻砺;淬砺) 底 厉(摩厉;砻厉) 励 雕刻 雕琢 雕励 熬炼 摩监 砻炼 砻琢 砻错 淬炼 打熬 摔打 磨灭 磨练 磨治 磨砻 磨盾 磨揉 熬磨 淬磨 德行的砥砺修饰:琢磨 磨炼自己,使有高尚的节操:砥砺清节 磨炼自己,使道德修养更加提高:砥砺廉隅 砥廉峻隅 砥厉廉隅 磨炼自己以保持好的名誉和品行:砥砺名行 磨炼自己以保持好的名誉和称号:砥砺名号 砥厉名号 立志磨炼自己:发愤自厉 为了坚定的信念而刻苦磨炼自己:志坚行苦 暗自修行砥砺:暗修 修养磨炼:藻炼 调炼 讲求磨砺:讲磨 锻炼,磨炼:锤炼 羽括 锤炼磨砺:锻砺 冶炼磨砺:炼厉 磨治锻炼:砻磨 雕琢磨砺:镌砻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熬炼 百炼 多年刻苦磨炼:十年磨剑 经过长期艰苦磨炼:饱经风霜 久经风霜 经过长久艰苦的磨炼,才能看出人的优劣:道远知骥 经受各种艰苦磨炼:摸爬滚打 久经风霜,备受磨炼:久历风尘 反复煎熬磨炼:九蒸三熯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磨炼) ☚ 锻炼2 磨炼品行、意志 ☛
磨利 磨利鐾(~刀) 厉 砺 磨快 发刃 磨砺 磨钝成利:砥钝 磨刀:洗削 磨砺刀刃:敛刃 略刃 磨出刃口:开口 刀斧等开口:发刃 磨砺武器:砺兵(~秣马) 底兵 砥兵 砥刃 磨砺武器使锋利:锐精 (磨擦使锐利:磨利) ☚ 磨 研磨 ☛
激烈 激烈剧(激剧) 切(切激) 厉(厉害)急(急烈) 酽 迫激 猛烈 紧张剧烈:尖锐 迅速剧烈:急剧 迅猛激烈: 烈 过于激烈:过激 骄愆 极为剧烈:惨剧 (猛烈,剧烈:激烈) ☚ 强烈 猛烈 ☛
严肃 严肃严(严峻) 肃(谨肃) 厉(厉然;厉肃;峭厉) 凛(凛然) 正色 冷冷 谨慎严肃:谨(谨严) 冷静严肃:冷峻 纯正严肃:洁整 方正严肃:方严 方峻 检厉 博大严肃:闳肃 贞纯严肃:贞严 严肃而冷静:严冷 苛刻严峻:深克 非常的严肃:肃若严霜 严肃的样子:肃肃 棱棱 懔懔 詻詻 齐齐 正襟危坐 正襟安坐 肃襟危坐 敛襟危坐 端坐正襟 整衣危坐 整襟危坐 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凛严 (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严肃)
另见:神情 气氛 庄重 敬畏 活泼 ☚ 严肃 神情严肃 ☛
快飞 快飞厉 飞流 疾飞 狂飞 疾行,疾飞:掣(风驰电~) 龙疾飞:龙翥 拍翅疾飞:扑闪 高速向下飞:俯冲 飞行迅速:莅飒 疾飞的样子:鴥 翩 飘逸 轻疾飞行的样子:飘翩 ☚ 飞翔 高飞 ☛
磨石 磨石错(攻~) 碫 砺(砺石;磨砺;砥砺) 磏 厉(底厉) 厝 砻(砻砺;磨砻) 硎 旱石 磨玉的青石:厱 纹理细密的磨石:密石 质地很细的磨石:砥 粗磨石:砺(砺石) 礤 弃置的磨石:遗错 (磨刀石:磨石)
另见:磨 工具 ☚ 各种用途的石 某种形状的石 ☛ 厉厲lì;lài(一) 力至切,去霁。 ❶同“砺”。磨石。《诗·大雅·公刘》:“取~取锻。” ❷灾害,祸患。《诗·大雅·瞻卬》:“降此大~。” ❸磨利;磨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兵秣马。” ❹勉励,激励。龚自珍《明良论》:“~之以礼出乎上,报之以节出乎下。” ❺涉水,渡水。《论语·宪问》:“深则~,浅则揭。” ❻猛烈,刚烈。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雷~风飞。” ❼严肃,严厉。《论语·阳货》:“色~而内荏。” (二) 落盖切,去泰。通“癞”。癞疮。《史记·范雎蔡泽传》:“漆身为~,被发为狂。” 厉❶音利(li)。疫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民乃厉”,“厉大至”。 ❷音赖 (lai)。古同癞。癞病。厉,本作疠。即麻风。《史记·范睢传》:“漆身为厉。”《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所述的症状与麻风类似。 厉 厉谥号。君主之恶谥。《逸周书·谥法》曰:“杀戮无辜曰厉。”蔡邕《独断·帝谥》曰: “暴虐无亲曰厉。”被谥为“厉” 的君主一般都专横残暴,如战国时期的秦厉公、宋厉公。 ☚ 灵 荒 ☛ 厉厲lì❶严格。如:厉行;厉禁。 ❷严肃;猛列。如:严厉,声色俱厉,雷厉风行。 ❸姓。 厉lài古同癞, 即癞病。厉, 本作疠。即麻风。《史记·范睢传》: “漆身为厉。” 《素问·风论》: “疠者, 有荣气热胕, 其气不清, 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 皮肤疡溃。” 所述的症状与麻风类似。
厉lì疫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民乃厉” “厉大至”。 厉(厲)lìⅠ ❶ (严格) strict; rigorous: ~ 禁 strictly forbid; ~ 行禁令 carry out law strictly ❷ (严肃; 猛烈) severe; stern; grim: ~ 色 harsh countenance; 声色俱 ~ stern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 Ⅱ (姓氏) a surname: ~ 温敦 Li Wendun ◆厉兵秣马 groom the horses and drill the troops — to get ready for battle; buckle on one's armour; keep the army ready for combat; get ready for battle; make an [the] army combat-ready; make preparations for battle; prepare troops for service in the field; sharpen the weapons and feed the horses; 厉鬼 ferocious ghost; 厉害 severe; sharp; crue; fierce; terrible; formidable; serious; 厉声 talk harshly; shout angrily; 厉行 strictly enforce; rigorously enforce; make great efforts to carry out; strictly carry out; practise 厉国名。(1)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境,相传为厉山氏之后。故城在随州市东北百余里的殷店一带,一说在随州市西北40里的厉山店。约在春秋时为楚所并。(2)又作“赖”,在今河南鹿邑县境。《春秋》僖公十五年:“齐师、曹师伐厉。”即此。楚灵王三年(前538)以诸侯之师伐赖,迁赖于鄢,后终灭赖。或以为赖人所迁之地即在东汉汝南郡褒信县赖亭,约当今河南息县东境。一说厉国被灭前已迁至息县东境。 厉lì❶ 厉精图治|厉行节约
❷ 蹈厉之志|踔厉风发|敦厉风俗|雷厉风行|色厉内荏|外厉内荏
❸ 敦风厉俗|敦世厉俗|恶言厉色|疾声厉色|疾言厉色|正颜厉色
❹ 变本加厉|发奋蹈厉|发扬蹈厉|奋发蹈厉|敷张扬厉|浅深揭厉|声色俱厉|夕惕若厉|再接再厉 厉lì,繁体为“属”由厂、虿(省)合成,会意字。“厂”,石岩,“虿”(chài),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因虿有毒危害人类,可引申为灾难。《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故“厉”有毒、危、严的意思。《谥法》:“杀戮不辜曰厉。”用“毒”义;《礼·表记》:“不厉而威。”有“严”义;《易·乾》:“厉,无咎。”有“危”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ì 励(繁体为“勵”,励精图治) 疠(繁体为“癘”,疠役) 蛎(牡蛎) 砺(繁体为“礪”,砥砺) 相关链接 以虿(省)为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迈(mài,豪迈)、劢(mài,勉励的意思)。 厉厲lì(5画)
  【提示】不要错写成历。 *厉(厲)lì5画 厂部 (1) 严厉;严肃;猛烈: ~声|雷~风行|正言~色。 (2) 严格;切实: ~禁|~行节约。 厉厲lì西周以来的会意兼形声字。从厂(原读hǎn,山崖),蠆(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原读tài)省声。或作,不省。与萬应本是一字。《说文》说蠆是整个字象形,虫只象其尾,萬字就象蝎形,本已有尾。萬字古音与蝎或蠆音近。用作数目字表示十千时读与wàn近。chài音声母古归舌尖,与t近;韵母演变如刺赖、立拉例。厉字本象蝎在山崖形,厉害义。有严格,严厉义。又是当磨刀石讲的“砺”的本字。万(萬)表音。又与癞字通。韵母演变如万厉迈例。 厉厲★繁◎常★常
lì厲,形声,从厂(hǎn),蠆(chài)省声,厂为山崖,本义为磨刀石,后作“砺(礪)”,引申为磨使锋利、勉励、猛烈、严肃、严格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厉”。 【辨析】 ❶以“厉”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ì:励、蛎、粝、砺。 ❷“再接再厉”也作“再接再砺”,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❸厉/励 “厉”与“励”有时可通用,如“厉精图治”指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现在作“励精图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