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历史沿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沿袭 沿袭沿(循沿) 袭(袭沿;袭履;袭蹈;积袭;蹈袭;应袭;循袭;踏袭;践袭;踵袭) 因(因仍;因循;因袭;因借;因循) 踵(蹈踵) 云仍 云礽 循仍 循习 陈陈 践迹 ☚ 照着做 因袭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公安工作的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早在1929年至1930年,皖西苏区就成立了肃反委员会,1931年改称政治保卫局。当时有皖西北特(道)区政治保卫局,霍山、六安六区等8个县级政治保卫局。政治保卫局代表苏维埃政府受理、侦察和处理一切反革命案件,对反革命犯及其嫌疑犯有拘留、逮捕、审讯、判决和执行权。抗日战争初期,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组织内设军法室(处),既受理军队的案件,也受理和处理地方的案件。1940年,淮南、淮北抗日民主政府设立保安处,专署设保安科。保安机构内设侦察、审讯、军事、判决等职能部门,实行上下级垂直领导。1943年初,根据华中锄奸工作会议决定,将垂直领导的保安机构改为适合政权民主化和领导一元化的公安局,作为抗日民主政府的组成部门,行使侦察、逮捕、检查、预审、起诉人犯、镇压暴乱、维护社会治安之权。1949年4、5月间,皖北皖南解放区的各行署、专署、市和县全部建立公安局。1952年8月,皖南皖北行署公安局合并成立安徽省公安厅、各专署成立公安处、各市县的公安机关仍称公安局。“文化大革命”前期,各级公安机关被人民保卫组取代。1973年后逐步恢复各级公安机关,称革命委员会公安局,1980年恢复现名称。 ☚ 一 公安机关 性质和任务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安徽省司法行政机构时设时撤,而司法行政工作从未间断。不设司法行政机构期间,司法行政工作由法院兼理。清宣统二年(1910),安徽省始设提法司,执掌司法行政,监督各级审判厅,调度检察事务。1912年7月,皖军都督府内设司法筹备处,县级司法行政事务由知事兼理。1928年后省级以下政府均未设司法行政机构。1939年1月,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内设司法处。1941年9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和1942年7月皖中行政公署成立之初,也设立司法处,统一管理边区司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法行政机构几经变化,业务范围也随之调整。50年代初,省及以下均未设司法行政机构。1955年至1959年间,省及各专署、省辖市设立司法行政机构,其后撤销。 ☚ 一 司法行政机关 队伍建设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审计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由专门的组织人员对具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鉴证并反馈有关信息的活动的简称。 ☚ 第一节 审计_一 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审计事业的发展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主管全省外事工作。正式成立于1959年4月。始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1967年4月,安徽实行军事管制期间,设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外事组。1968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设外事小组。1975年8月改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1979年5月,省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设立;同年12月,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设立,两机构均与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1980年1月,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易名,省人民政府设省外事办公室,省侨务办公室、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其合署办公。1982年11月,省外事办公室更名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其合署办公。1986年7月,省旅游局分设,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 ☚ 一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基本职责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安徽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侨务工作的工作部门。 ☚ 二 安徽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基本职责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的前身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建立于1966年9月,江声任会长,秦光宇、周鹏程、左政、杨哲伦、齐占林任副会长,沈乐予、吕波分别任正、副秘书长。时值“文化大革命”开始,省分会未开展活动。1976年8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建立,李振东任会长,于庭杰、沈家骏、杨枫、葛许光、张韧任副会长,许国沧、高福明分别任正、副秘书长。1980年9月,省分会领导人选进行了调整,由李清泉任会长,陈庆泉、操震球、明克诚、钱临昭任副会长,许国沧任秘书长。1984年3月,省分会领导人选进行再次调整,由侯永任会长,王杰、刘永年、方志明、许国沧、苏国华任副会长,杨多良任秘书长。并设省分会工作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梁秉兴任主任,吕纪云任副主任。1985年1月增补倪道军为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1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改称安徽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三 安徽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基本职责 ☛ 概述/澳门/澳门街/濠镜/濠镜澳/澳门黑沙遗址/九澳/十六柱/十字门/大井头/马交/北湾/龙田村/龙环村/竹仔室村/岐关车路/沙岗/赤洲/阿婆石/浅湾/青洲山/前山/洋船石/浪白澳/荷兰园/贾梅士石洞/莲花茎/莲峰山/望厦村/塔石/澳门坊约/蕉园围/磨盘山/圣约翰岛/宋元氹仔海战/屯门之战/西草湾之战/守澳官/关闸税馆/索萨密约/贾梅士流放澳门/三门之役/陈瑞受贿/葡萄牙人进入澳门/葡萄牙人赁居澳门/澳门地租银/澳葡自治机构/红棍官/行政长官/王家法官/唩嚟哆/理事官/中日贸易船队司令/兵头/总督/议事局/特谢拉取缔议事局/议事亭/市政厅/早期警察组织/澳门-长崎贸易/澳门—果阿—里斯本贸易/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贸易/澳门—望加锡贸易/朱印船事件/波加罗铸炮厂/万奴行/白马行医院/荷兰侵夺澳门/西班牙侵夺澳门/英国侵夺澳门/汤显祖与澳门/郭居静事件/万里长城/蔡继善制澳十条/下环烂花园/狄奥戈抗税事件/海道禁约/定澳葡门籍/雍陌营/前山参将/徐如珂毁澳城/神威大将军/明末汉人进入澳门/南明政权与澳门/前山副将/汤若望案件/杜臻巡视澳门/弛澳门海禁/大马头税馆/南湾税馆/澳门关部行台/三街会馆/查封阿巴罗修道院/核定澳门葡船数额/清朝官员巡视澳门/麦德乐觐见雍正帝/香山县丞/陈辉千案/澳门军民海防同知/管理澳夷章程/寄居澳门夷人规约/管理夷船规约/驱逐梅内泽斯/李廷富、简亚二命案/澳夷善后事宜条约/取消耶稣会/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支行/司各脱案件/1784年澳门改革/蕉园围加租案/赵氏父子私塾/吴孙革职案/许乃来拒葡/海盗袭击澳门/组建澳门舰队/大屿山海战/张保仔大屋/眼科医院/书信馆/消防局/澳门民主运动/陆军俱乐部/严亚照案件/马礼逊学堂/林则徐巡视澳门/林则徐澳门布防/澳门月报/关闸之战/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澳门自由港/十八惨案/萨默事件/亚玛勒驱逐澳门县丞/亚玛勒驱逐澳门海关/亚玛勒侵夺澳门主权/沈志亮刺杀亚玛勒事件/米士基打攻打关闸/“玛丽亚二世”号巡洋舰爆炸事件/澳门护航业/海岛镇行政局/上架行会馆/工羡行会馆/容闳在澳门/郑观应在澳门/澳门苦力贸易/澳门猪仔馆/巴拉坑/招工所/中葡和好贸易章程/东望洋灯塔/甲戌风灾/拟议条约/中葡里斯本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葡北京条约/中葡会订洋药征税厘善后条款/拱北海关/镜海丛报/中西药局/孙中山在澳门/康有为在澳门/梁启超在澳门/华商学堂/戒鸦片会澳门分会/澳门不缠足会/澳门保皇会/经元善案件/中葡增改条约/中葡分关章程条款/中葡通商条约/中葡广澳铁路合同/二辰丸事件/勘界维持会/广东澳门勘界谈判/路环惨案/内港浚河事件/宜安公司/澳门同盟会/濠镜阅书报社/培基学堂/华服剪辫子会/黄明堂案件/朱执信在澳门/国民党澳门支部/孙中山家属在澳门/孙中山故居/五二九事件/中葡互寄汇票协约/中葡报务合同/中葡关务协定/中葡金融协定/树学会/雪社/叶挺在澳门/修社/澳门记者联合会/新闻协会/新闻记者公会/艺联/澳门四界救灾会/澳门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澳门花界救灾会/寓居澳门著名文人/关闸事件/青洲英泥厂/望厦实业展览会/岐关车路公司/海军航空中心/澳港首次民航/“澳门小姐”航机遇难/澳门航空运输公司/澳门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鸦片贸易/近代澳门博彩业/澳门娼妓业/圣约翰城堡/新花园/永乐邨/白宫/花邨/兵头花园/俾利喇行宫 ☚ 澳门福音事工中心 概述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最早最常见的期货合约期权交易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任何期货,进行交易时均要按规定交纳保证金,而且每天计算盈亏,亏损者要不断补交保证金。这使许多人害怕期货市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它最早于1983年在美国上市,它允许买方在期权有效期内,按协定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特定的股票指数期货。购买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行使它。 ☚ 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 交易类型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场外交易市场比证券交易所的历史要悠久得多。早在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产生的同时,就有了供其流通转让的广泛市场。这种原始的证券交易市场,从其组织形态、交易程序等方面看,实质上类似于现代的场外交易市场。而证券交易所则是在证券业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才产生的。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产生之后,证券要在交易所内挂牌上市,必须遵守一系列严格的复杂规定,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使得有些证券发行以后,不能在交易所内上市;有些证券即使在交易所内上市,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在交易所外成交。这就是场外交易市场仍能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 证券场外交易市场 交易对象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继英国之后,美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设立投资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并于1924年初,创立了第一个“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然而,由于当时的美国法律尚没有就有关共同基金(投资公司)方面的法令做出完善的规定,从而导致在本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股市崩溃风潮的冲击下,美国的共同基金几乎全部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公司营业被迫结束。使刚刚起步的美国证券投资信托业受到极大的影响,直到40年代初,美国政府制定了《投资公司法》,才为投资人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障,为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 美国证券投资信托 种类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日本的投资信托,从其发展历史看,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37年至1945年。其形成与衰败的情况是:1937年,日本汇票经纪人滕本依据民法规定为其约束力,创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投资,组成了投资者公会,从事有价证券投资,并将其所得利益分配给参与投资的人。到1941年,另一家具备投资信托资格的公司,野村信托股份公司,仿效英国单位型投资信托模式,开始正式从事营运活动。最终正式完成了日本历史上的信托方式。1942年,已有6家证券公司承办了此项投资业务。这些证券公司,均以信托公司为受托人,并将所得利润分配给进行投资的人。然而,由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败国,使得这些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不得不在1945年下半年,停止接受各种委托业务,并停止清算事宜。 ☚ 日本证券投资信托 特点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7世纪初叶(1608年)在荷兰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1726年法国成立了制度比较完备的“巴黎证券交易所”,而其前身“巴黎交易所”则在1304年就成立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公债。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股份公司广泛发展,货币资本迅速集中,股票、债券成为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对象。我国证券交易出现于19世纪的上海,1920年北洋政府批准成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其资本为500万元,从事有价证券和金、银、花纱布、粮油等商品的买卖。 ☚ 证券交易所 组织形式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958年为推动经济发展,台湾当局拟定了19点财经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也包括在内。1959年,“经济部”据此方案邀集有关单位代表组成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积极开展筹划工作,并建议建立证券管理委员会。据此,台湾当局于1960年9月在“经济部”下设证券管理委员会。证券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并由“经济部”、“财政部”、“中央银行”派人兼任委员。1964年11月,台湾又成立了“证券经营指导小组”。它是证券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机构。经该组认真研讨,于1968年4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1982年该小组解散,并入“财政部”属下证券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设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兼任委员3~5人,由“财政部”金融司长、“经济部”商业司长、“中央银行”金融业务检查处长及“法务部”人员等兼任,另设专任委员2人,其内部机构设有稽核室、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等。 ☚ 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 职能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1891年2月3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2月21日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证券经纪协会”成立。1947年3月11日,“香港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证券经纪协会”合并,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有限公司”。1969年12月,“远东交易所”成立。1971年3月,“金银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72年1月,“九龙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这4家交易所分别被称为“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九龙会”。它们共同使香港股票市场扩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但由于4家交易所各自为政,造成交投分散,股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令外来投资者存有戒心,缺乏统筹,影响了香港股市的推广和发展。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组织管理结构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民国初年,天津已出现代客买卖股票的钱庄,1917~1918年,天津继北京之后,由市商会筹资50万元组织天津证券交易所,没有成功。1921年2月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成立了“天津证券、花纱、粮食、皮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项目名义上包括证券和花纱等物品,实际只经营证券。设立开始,仅以北洋政府公债为主,以后股票交易渐多,包括本交易所的股票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股票,而本所股票期货交易为最多。1922年,上海发生“信交风潮”,受其影响,天津交易所停止营业。抗日战争期间,因为伪联币贬值,物价高涨,证券又成为投机对象,证券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盛时期天津证券行达160多家。各证券行交易的证券主要是华商公司股票,并已用电话进行联系交易。1944年,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经济总署训令天津银行公会筹办“华北证券交易所”。由于发起人不积极,直到1945年8月27日才正式开业,该所组织为理事制。1945年10月8日华北证券交易所被天津市市长张延谔勒令停业清理。 ☚ 天津证券交易所 旧天津证券交易所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源自18世纪,当时有许多商人聚集在华尔街买卖股票、债券、小麦、烟草及其他商品。到1792年,有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制定了他们同公众交易和相互之间交易的3项规则,即:只搞相互交易;一律排除外人;服务按规定价格收费。并成立了“经纪人会”。他们彼此约定,每星期的几个上午在此树下聚会交易,并向他们的客户收取同等数目的佣金。以后,交易地点又从露天搬进了咖啡馆。到1817年,这一经纪人会变成一个真正的交易所,规定了交易所的组织机构、交易时间和各种规章,取名为“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量资本从欧洲流入美国。到大战结束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1929年底,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迫使政府从立法上对它加以管制,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并成立了证券管理委员会(SEC)。这标志着纽约证券市场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纽约证券交易所 业务规模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起源于证券交易商在路旁进行交易的场外市场。那时凡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场外经纪人就在路旁进行买卖。1911年定名为“纽约路边市场”,1929年改称为“纽约场外证券交易所”,1953年才改用现名。 ☚ 美国证券交易所 会员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起源于17世纪末的伦敦交易街的露天市场,那里是当时买卖政府债券的“皇家交易所”。1773年该露天市场迁入司威了街的室内进行交易,并取名“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始英国政府并不重视它,后因应付频繁的战争,不得不大笔举债,加上要开办合股公司,为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能顺利流通,1802年英国政府才正式承认伦敦证券交易所。以后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1872年电报技术进入了交易所,每分钟可传送6个字,使异地也能传递信息和进行证券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14年7月一度关闭。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后,市场恢复正常。伦敦证券交易所20年代繁荣兴旺,30年代的大萧条和之后的二次大战则极度难熬。1953~1954年和1971~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两次重建,扩大规模、更新设备。1972年英国女王主持了伦敦证券交易所26层交易大厦的落成典礼,证券交易迁入了有2.33万平方英尺的新交易大厅。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同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及爱尔兰的都柏林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合并,称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979年证券交易所又启用了新的计算机清算系统,一天可清算5万笔交易。同年,英国政府取消了外汇管制,使国际间资本流动更加自由,伦敦证券交易所迫切需要再来一次改革。 ☚ 伦敦证券交易所 组织管理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日本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治维新的时代。由于明治政府陆续发行巨额公债,如“秩禄公债”“金禄公债”,公债的买卖随之出现。随着公债交易日渐活跃,建立交易所的要求也强烈起来。明治政府为了提高公债的流通性,维持公债价格,于明治11年(1878年)公布了交易所条例,同年在东京设立了证券交易所。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缓慢,证券交易不兴旺。到1943年6月,日本政府合并日本所有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半官方的日本证券交易所,但不到4年就解体了。战后,日本参照美国证券法,于1947年制订颁布了《证券交易法》。1949年4月,依《证券交易法》,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历了由单纯股票市场到综合证券市场,由国内股票业务到国外股票业务,以及行市报价系统和电脑买卖系统的开启应用等重大变迁。1949年其上市股票的市价总值为367亿多日元,到1990年已有1589家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这里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到590.91兆日元(1兆=1万亿),约合4.3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同期3万多亿美元的规模。每天平均交易量是8.76亿股,金额达1.3兆日元,约合90多亿美元,年交易额为2.6万亿美元。这笔巨大的资金滚滚不息,在这里汇集并转向投资市场。它们给日本经济不停地输入“血液”,并调节其平衡发展。这里的每一丝变动都牵动着日本千万投资者的神经,甚至波及世界各大证券市场。 ☚ 东京证券交易所 组织结构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巴黎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724年。以前,一般大众可自由进入巴黎证券交易所,但大部分交易还须由经纪人作为中介。1942年2月14日,有关法律公布后,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专门业者方可进入交易所。巴黎证券交易所证券上市是通过银行进行的,但买卖必须通过证券经纪人。经纪人的身份为司法助理员,均由财政部任命。他们接受客户委托代为买卖,从中收取佣金。证券交易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官方牌价由交易所业务委员会听取经纪人同业公会的意见后公布。1968年3月,创设早市,组织30种最活跃股票的交易。同年6月设立全天市场,使用新的电脑交易系统(CAC系统),采取连续报价交易方式,即每天上午9点—10点为集中报价时间。证券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本公司的终端机将买卖价格输入交易所的主机。10点—11点经过主机计算(根据平均价格)确定一个开盘价格。11点后开始连续报价,进行交易,如买卖双方的价格相吻合,则由电脑自动办理成立。1987年3月颁布的新法令,允许银行或保险公司成为证券交易所成员公司的股东,外国银行也可参股。银行参股后使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大增,有了承担较大风险的能力,不少公司已做起了自营业务。1987年的金融改革,使法国证券市场得到飞速发展,年证券交易额翻了两番。到1988年底,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有3456种,其中股票868种,债券2588种;股票交易额达4126亿法郎(约合800多亿美元),其中外国股票222亿法郎;债券交易额达34249亿法郎(约合6800多亿美元),其中外国债券7亿法郎。 ☚ 巴黎证券交易所 管理组织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法兰克福早在中世纪前叶就已成为一座传统的金融城。1585年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19世纪70年代后退居柏林证券交易所之后。二战结束后又重振旗鼓,获得迅速发展。现有300多家会员银行和2000多名证券经纪商。正式挂牌上市的证券在1988年底有6776种,其中外国证券1197种(253种股票,944种债券),证券年交易额达18194亿德国马克,其中股票交易为5000多亿马克,其余近70%是债券交易。在债券的净销售额中占主要比重的是银行债券和政府公债。著名的马克外国债券交易额1988年已突破1000亿马克大关,外国股票交易额也已达到约380亿马克。 ☚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最早发生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零股交易。在橡胶业繁荣的1910年,股票交易已成为主要经济活动之一。到1929年,受美国股市大崩溃的影响,新加坡证券商认识到健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有15家经纪商在1930年6月成立了“新加坡证券经纪商协会”,这是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第一个正式组织。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新、马地区获得自治独立。1960年3月,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两地成立了交易中心,并用直接电话将它们相连结为同一个证券市场。1963年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也改名为“新马证券交易所”。1965年后新加坡退出联邦,成为独立国家,但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功能不变。直到1973年5月,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中止马、新两国货币的互换性后,两地的交易所才分开。新加坡于1973年5月24日正式成立“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但它仍与“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关系密切,一般上市公司总是在这两个交易所同时挂牌,以增加股票的流通性。直至1989年,马来西亚政府下令所有在该国注册的公司股份不准在新加坡挂牌,才造成新马股市的大分家。除1973年成立的证券交易所外,新加坡在1977年还成立了亚洲第一个选择权交易市场,此后,又陆续成立了选择权清算公司、证券清算电脑服务中心等与证券交易有关的公司,使新加坡的证券市场体系渐趋完整。1987年2月用于场外交易的新加坡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正式启用。这个系统为成长中的中小型公司提供了最佳的资金筹集渠道,至今已有14家公司上市,市价总值在1989年约为4.5亿美元。1988年3月该系统又同美国的全国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正式挂钩,让35种美国店头市场的股票在新加坡进行交易,扩大了新加坡股市的规模,加强了同美国股市的联系。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是一个自主管理的实体,交易所买卖的品种有股票、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证券交易是通过证券公司来完成的,到1989年6月底,证券交易所共有公司会员25家,证券经纪人会员101名,证券自营商会员276名。上市公司为343家(包括自动报价系统的74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总值为570亿美元。 ☚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蒙特利尔证券交易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