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古文字学著作。南宋薛尚功撰。二十卷。著录历代钟鼎器510件。但它并不是研究钟鼎彝器之体制,而是解释钟鼎彝器上的篆文。它将钟鼎彝器上的文字摹录下来,—一加以解释。薛氏嗜古好奇,深通篆籀之学,他集诸家之长而比较其异同。此书在刊误订伪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字书名。宋薛尚功著。二十卷。成书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其书著录商周秦汉钟鼎器物五百一十件,其中有石鼓、石磬、玺印等十四件。每器都摹录铭文,并加以考释,是文字学史上金文考释的先导。所收夏、商时的器物,未免有赝品。此书宋时曾刻石,今仅余拓本残叶。中华书局出版的《宋人著录金文丛刊》中收有此书,选用于氏影明朱谋垔刻本,并以传世的刻石宋拓残本合为一册印行,堪称最善。 ☚ 古文四声韵 字说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金石文字书。二十卷。宋·薛尚功著。收录夏、商、周、秦、汉钟鼎彝器及石鼓、玉玺共510件,除摹录其文字外,并加以考释。其中夏朝琱戈、带戈不甚可信,余皆有参考价值。此书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刻石,今仅存宋拓残页,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页中的十纸。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 1633)朱谋垔刻本为最善(有影印本)。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金文著录。二十卷。南宋薛尚功著。薛尚功(生卒年不详),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仅吾衍的《学古编》略有记述。绍兴年间,薛氏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擅长古篆,尤精于钟鼎铭文。 ☚ 金石录 隶释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宋)薛尚功撰。20卷。著录历代彝器510件,除摹录其文字外,并加考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大部收入此书。 ☚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攈古录金文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见“薛尚功”。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金石学书。宋薛尚功著。二十卷。成书于公元1144年。全书收录铭文511件。其中除石鼓、秦玺、石磬和玉琥共15件外,其余大都是商周铜器的铭文。资料较丰富,编次也较有条理。为早期金石学的重要著作。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朱谋垔刻本为最善。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 (1131—1162) 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只摹录其文字,并一一为之音释。《四库提要》云:“所录篆文虽大抵以《考古》、《博古》二图为本,而搜辑较广,实多出于两书之外。其中如十六卷中载《比干墓铜盘铭》之类,未免真伪杂糅,然大致可称博洽。……至其笺释名义,考据尤精。”而胡朴安云 “《提要》称其书至矣,但薛书实未足以当此,以今日眼光观之,只谓开钟鼎文字之先路,考据尤精,则未然也。一则器物不多,无以资比较;二则学说初立,无以资切磋。盖时为之也。”(《中国文字学史》)是书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十分之七八汇成一编,而为研究金文的开山之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卷一至卷五为夏商器款识,卷六至卷十七为周器款识,卷十八至卷二十为汉器款识。其中唯“周鼓”(即“石鼓文”)为石刻,“秦玺”为玉器,所杂者甚少。此书绍兴十四年 (1144)刻石,初始只有拓本: 故有“法帖”之名。今仅有宋拓残叶流传,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叶十纸。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较佳。薛氏另撰《广钟鼎篆韵》七卷,盖将此书所录篆文分韵排列之,今已不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