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卷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卷軸 卷軸 juànzhóu 裝裱成卷而以軸舒捲的文籍書畫。南朝已見。後世文籍改用册葉書寫,故而用作書畫代稱。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録·第二品·陸綏》:“體韻遒舉,風彩飄然。一點一拂,動筆皆奇。傳世蓋少,所謂希見卷軸,故爲寳也。”唐·李白《與韓荆州書》:“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宋·郭若虚《圖畫見聞志·紀藝中》:“[郭忠恕]……有屋木卷軸傳于世。”清·李漁《閑情偶寄·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卷軸者,止有中條、斗方及横批三式。”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版本 > 卷軸 卷軸 juànzhóu 書籍裝幀形式之一種。後爲書籍之代稱。其形制是:將若干張紙粘成長幅,左端粘一細棍,稱軸;從左向右卷成束,稱爲一卷。軸一般爲木製,也有用金、玉牙、磁等材料製成。長幅紙通常高一尺,長度由數尺到二至三丈不等。卷右端常裱以紙或絲織品以保護書卷,稱“褾”。主要流行於漢末至唐代。印刷術發明之後,逐漸被册葉制裝訂形式所代替。《南齊書·陸澄傳》:“僕年少來無事,唯以讀書爲業……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復一覽便諳,然見卷軸未必多僕。”清·葉德輝《書林清話·書之稱卷》:“《舊唐書·經籍志》:‘集賢院御書,經庫皆鈿白牙軸,朱帶,白牙籤。’蓋隋唐間簡册已亡,存者止卷軸,故一書又謂之幾軸。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三萬軸即三萬卷也。”又“古書不以簡策縑帛,皆爲卷軸,至唐始爲葉子。” 卷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