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卵泡的发育与排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卵泡的发育与排卵 卵泡的发育与排卵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由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组成。新生儿的两个卵巢中有许多原始卵泡。儿童期卵泡可发育,但不能成熟。从青春期开始每个周期中有约15~20个卵泡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能成熟并排卵。排卵后,卵泡壁发育为黄体(参见“黄体”条)。妇女一生中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 其余卵泡均先后退化,称卵泡闭锁。 图1 卵母细胞、透明带和卵泡细胞的超微结构 1.卵泡细胞 2.透明带 3.卵母细胞 次级卵泡 为出现卵泡腔的卵泡。当卵泡细胞增加到6~12层时,细胞间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小腔,内含透明的液体,称卵泡液。卵泡细胞之间可有小量深染物质积存。呈PAS阳性反应,直径可达50μm,称Call-Exner体,是卵泡液的前身物质。随着卵泡液的增加,小腔逐渐合并成一个较大的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卵泡液透明,有粘性,富有透明质酸,含性激素和营养物,可为卵细胞和卵泡细胞提供营养。卵泡腔形成后卵母细胞不再长大。由于卵泡液不断增多,卵泡腔继续扩大,将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卵泡细胞挤到卵泡的一侧,形成一个凸入卵泡腔的隆起,称卵丘。卵母细胞直径可达125~150μm。紧靠卵母细胞的一层卵泡细胞呈柱状,围着卵母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故称放射冠。其余构成卵泡壁的卵泡细胞排成数层,称为粒层。此时,卵泡膜的内外两层更为明显。具有大卵泡腔的次级卵泡也称为囊状卵泡。 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初级卵泡的发育不受促性腺激素影响。出现卵泡腔后卵泡的发育受促性腺激素、尤其是卵泡刺激素的调节。卵泡细胞及卵泡膜内层细胞先后出现卵泡刺激素受体和黄体生成素受体等,这些受体与相应的激素结合,调节卵泡细胞增生、分化及合成类固醇激素。 成熟卵泡 次级卵泡发育到最后阶段为成熟卵泡,又称Graaf卵泡(图2)。此时卵泡的直径可达1cm左右,向卵巢表面突出,卵泡腔很大。卵泡细胞增殖缓慢,至最后停止,粒层相对地变薄。卵泡膜内层细胞为梭形或多角形细胞,胞质充满了细小脂滴。电镜下,胞质内有很发达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一些溶酶体,线粒体内有管状嵴。卵泡膜外层由同心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成。排卵前成熟卵泡又进一步发育和长大,称排卵前卵泡。人类卵泡从生长到成熟一般须要10~14天。排卵前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生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参见“卵子发生”条)。 图2 成熟卵泡 1.卵泡膜外层 2.卵泡膜内层 3.粒层 4.卵泡腔 5.卵丘 6.放射冠 7.卵母细胞 8.透明带 次级卵泡和排卵前的成熟卵泡具有内分泌功能。目前认为,卵泡细胞合成与分泌孕酮。孕酮弥散到卵泡膜内层,在内层细胞17α-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雄烯二酮或睾酮,又在卵泡细胞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 排卵 成熟卵泡破裂并排出卵细胞的过程称排卵。育龄妇女除妊娠外,每隔28天左右排卵一次。排卵的时间相当于月经周期第14天。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每次排卵一个,有时一次排两个或两个以上。排卵受丘脑下部和垂体分泌的激素控制。丘脑下部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丘脑下部垂体门脉系到达垂体前叶,使前叶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它们作用于卵巢使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卵。排卵时这两种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都升高。在成熟卵泡后期,卵泡液增多,使卵泡更向卵巢表面突出,卵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脱离卵丘而浮游在卵泡液中。在卵泡突出处的卵巢表面上皮、白膜、和卵泡壁变薄,因此部很薄和缺血,形成一个透明的小卵圆区,称卵泡小斑。该处的胶原纤维被胶原酶和蛋白酶解聚,导致卵泡小斑和卵泡一起破裂,于是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 ☚ 卵子发生 黄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