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què❶退,使退。李峤《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❷除,除去。杜甫《昔游》: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 ❸回,返回。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韦庄《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❹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于”。李白《别鲁颂》: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重?摧却鲁连舌。陆岩梦《桂州筵上赠胡予女》:眼睛深却湘江水,鼻儿高于华岳山。 ❺副词。表示强调,相当于“正”、“偏”。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❻副词。表示继续或重复,相当于“还”、“再”。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白居易《饮后夜醒》: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❼副词。表示语意的轻微转折,相当于“反而”、“倒是”。李白《江夏行》: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司空图《漫书》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❽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李商隐《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❾副词。表示行为的先后,相当于“就”、“便”。章碣《送谢进士还闽》:却拥木绵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 ❿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态。李绅《早渡扬子江》:焚却戍船无战伐,使知风教被乌蛮。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却què❶语助辞,用于动辞之后。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月中桂,清光应更多。”韩愈《病鸱》诗:“计较生平事,杀~理亦宜。”斫却、杀却,犹云斫掉、杀掉也。皮日休《李处士郊居》诗:“满引红螺诗一首,刘桢失~病心情。”又《奉酬鲁望见答鱼笺》诗:“轻如隐起腻如脂,除~鲛工解制稀。”失却、除却,犹云失了、除了也。陆龟蒙《再和袭美次韵》诗:“寒蔬卖~还沽吃,可有金貂换得来?”又《石竹花》诗:“而今莫共金钱斗,买~春风是此花。”卖却、买却,犹云卖得、买得也。杨万里《蜡梅》诗:“殷勤滴蜡缄封~,偷被霜风拆一枝。”意犹云蜡封着也。又《苦热登多稼亭》诗:“偶见行人回首~,亦看老子立亭间。”意犹云首回着也。
❷犹于也。李白《别鲁颂》诗:“谁道太山高,下~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鲁连舌。”下却,犹云低于也,言鲁连有高节,太山虽高,低于鲁连之节也;摧却,犹云挫于也,言秦军虽众,挫于鲁连三寸之舌也。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诗:“静于诸境静,高~众山高。”却与于互文,言高于众山之高也。杜荀鹤《长安春感》诗:“此时情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蝉。”却与于互文,言苦于蝉也。又《经九华费徵君墓》诗:“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不知三尺墓,高~九华山。”言高于九华山也。李后主《应天长》词:“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病。”言春愁剧于疾病也。
❸犹正也。于语气加紧时用之。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诗:“欲寄远书还不敢,~愁惊动故乡人。”却愁,正愁也。杜甫《水宿遣兴》诗:“归路非关北,行舟~向西。”却字与非字相应,却向西,正向西也。韦庄《离筵诉酒》诗:“不是不能判酩酊,~忧前路醉醒时。”却字与不是字相应,却忧,正忧也。李商隐《有感》诗:“非关宋玉有微词,~是襄王梦觉迟。”却是与非关相应,却是,正是也。又《蜀客》诗:“金徽~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陆龟蒙《后池》诗:“~是陈王词赋错,枉将心事托微波。”义均同上。苏轼《贺新郎》词:“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是,风敲竹。”却是与谁来相应,又却是,即又正是也。晏殊《踏莎行》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照深深院。”却照,正照也。晏几道《临江仙》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却来时,正来时也。姜夔平韵《满江红》词:“~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却笑与又怎知相应,却笑,正笑也。言正笑英雄不能走曹瞒,又怎知走曹瞒者乃巢湖神姥一篙春水之力也,事详本词序。辛弃疾《满江红》词:“当日念君归去好,而今~恨中年别。”却恨,正恨也。又《昭君怨》词:“试看如今白发,~为中年离别。”却为,正为也。言正为不堪离别之苦,故中年即白发也。又《六州歌头》词:“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如人立,~须锄。”却须,正须也。
❹犹倒也;反也。此为由正字义加强其语气者,于语气转折时用之。李白《江夏行》:“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愁苦。”言令人反愁苦也。又《把酒问月》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与人相随。”言月倒与人相随也。杜甫《丹青引》:“玉花~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榻上之玉花骢,画中假马也;庭前之玉花骢,真马也。然以画马逼真,故玉花反在御榻上,与庭前之真马对峙而不可辨矣。却在,反在也。张祜《集灵台》诗:“~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言反嫌脂粉为累也。又《孟才人叹》:“偶因清唱奏歌频,选入宫中十二春。~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言平时并不重其歌唱,反为临死时一声《河满子》,欲吊之于地下也。司空图《河湟有感》诗:“汉儿尽作胡儿语,~向城头骂汉人。”言反用胡语骂汉人也。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令红粉为和戎。”言反令女子和戎也。郑谷《西蜀净众寺七祖院小山》诗:“峨眉咫尺无人到,~向僧窗看假山。”言真山不看,反看假山也。欧阳修《采桑子》词:“行云~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言湖底倒映天色,行云反在行舟下也。苏轼《定风波》词:“试问岭南应不好,~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却道,犹云倒说也。又《蝶恋花》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被无情恼。”言多情之人,反被无情之人撩拨也。秦观《一络索》词:“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有个,堪凭处。”言杨花无定,倒不如海潮之有准也。毛滂《蓦山溪》词《杨花》:“那人拈得,吹向钗头住。不定~飞扬,满眼前搅人情愫。”言反而飞扬满眼也。程垓《瑶阶草》词:“睡来又怕,饮来越醉,醒来~闷。”言醒来反闷也。辛弃疾《玉楼春》词:“故人别后书来劝,乍可停杯强吃饭。云何相见酒边时,~道达人须饮满?”言通讯时劝我戒酒,见面时反劝我饮酒也。吴文英《汉宫春》词:“休谩道,花扶人醉,醉花~要人扶。”言倒反花要人扶也。
❺犹返也;回也。此由退却之本义引申而来。李白《对酒忆贺监》诗:“金龟换酒处,~忆泪沾巾。”却忆,回忆也。又《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却顾,返顾也。又《题元丹邱颍阳山居》诗:“~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此却顾字与前瞻字相对,义同上。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栈悬斜避石,桥断~寻溪。”此亦返字、回字义。又《春日梓州登楼》诗:“身无~少壮。”白居易《春去》诗:“一老终无~少人。”却少壮与却少,均为返少年意。张祜《枫桥》诗:“长洲苑外草萧萧,~算游程岁月遥。”却算,回算也,言回头计算也。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望并州是故乡。”咸阳在并州西,并州在桑干西,欲归咸阳,当先归并州,故回望并州成为第二故乡也。却望,回望也。韩偓《离家第二日却寄诸兄弟》诗:“~望山川空黯黯,回看僮仆亦依依。”却望与回看互文。韦庄《汉州》诗:“人心不似经离乱,时运还应~太平。”却太平,返太平也。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却话,犹云回溯也,意言何时得能聚首,以回溯今夜相思情形也。张炎《三姝媚》词:“待得重逢~说,巴山夜雨。”即沿用李诗意。晁补之《蓦山溪》词:“恐是九龙泉,堪一饮霜毛~翠。”言白色返为翠色也。又《安公子》词:“问刘郎何计,解使红颜~少。”段克己《鹧鸪天》词:“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少时。”朱敦儒《好事近》词:“春去尚堪寻,莫恨老来难~。”上三词亦均为返少年意。
❻犹还也;仍也。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诗极写怨情,夜久不寐,还下帘而望月也。杜甫《羌村》诗:“晚岁复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去。”言娇儿防我之还家而仍复去家也。畏,犹防也,怕也,参见623页“畏”。又《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却寄,以诗还寄也。又宇文晁《崔彧重泛郑监前湖》诗:“樽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圆。”碎却圆,言碎而仍圆也。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与论文章。”白居易《饮后夜醒》诗:“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复明。”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来。”王安石《愁台》诗:“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叹嗟。”陈师道《久雨》诗:“映日还蒙雾,悬麻~散丝。”上五诗却与还均为互文。白居易《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诗:“欲著~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言欲著还休也。欧阳修《凉州令》词:“一去门闲掩,重来~寻朱槛。”却寻,还寻也。晏殊《浣溪沙》词:“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回头。”却回头,还回头也。晏几道《采桑子》词:“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试拂幺弦,~恐琴心可倩传。”言红笺不能寄情恨,恐怕还是琴心可以代传也。苏轼《江城子》词:“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匆匆。”言还匆匆也。曹组《忆少年》词:“清明又近也,~天涯为客。”言又是清明近矣,仍旧天涯为客也。周邦彦《南乡子》词:“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休。”言又还休也。陆游《南乡子》词:“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恐他乡胜故乡。”却恐义见前,言恐怕还是他乡有朋友也。辛弃疾《鹧鸪天》词《徐衡仲抚幹惠琴不受》:“不如~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却付,还付也。言不如还付与骚人也。张镃《菩萨蛮》词《咏鸳鸯梅》:“前生曾是风流侣,返魂~向南枝住。”却向,仍向也。扬无咎《卜算子》词:“谢了~重开,若个花同侣?”言还重开也。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言还说海棠依旧也。兹再以他书证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小娘子要嫁人,~是趋奉官员?”言要嫁人呢,还是侍奉官员呢。却是与还是同。
❼犹再也,意义有时与作“还”字解者略近。李白《白头吟》:“覆水~收不满杯。”集中另一首《白头吟》作“覆水再收岂满杯”。却即再也。又《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向帝城飞?”却向,再向也。又《凤笙篇》:“重吟真曲和清吹,~奏仙歌响绿云。”却奏,再奏也,与重字互文。白居易《残暑招客》诗:“~取生衣著,重拈竹簟开。”却取,再取也,亦与重字互文。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出横门道。”却出,再出也。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言此马无由再出国门效死战场也。白居易《宿池上》诗:“异夕期新涨,携琴~此游。”却此游,再作此游也。又《有感》诗:“绝弦与断丝,犹有~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却续,再续也。周贺《留别南徐故人》诗:“未断~来约,且伸临去情。”却来,再来也。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诗:“春风小院~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杨万里《中途小歇》诗:“寄下君家老瓦盆,他日重游~来取。”义均同上。王安石《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诗:“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相亲。”却相亲,再相亲也。苏轼《吊天竺海月辩师》诗:“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由~见梦中身。”却见,再见也。黄庭坚《武陵》诗:“~觅洞门烟锁断,归舟风月夜深寒。”却觅,再访也。又《好女儿》词:“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去何妨!”却去,再去也。晁补之《清平乐》词:“瑶台月下曾逢,何由~睹冰容。”却睹,再睹也。张元幹《石州慢》词:“到得~相逢,恰经年离别。”双照楼景宋本作“却”,汲古阁本作“再”,却即再也,却相逢,即再相逢也。沈会宗《蓦山溪》词:“邂逅~相逢,又还有此时欢否?”义同上。石孝友《夜行船》词:“教俺两下不存济。你莫~、信人调戏!”莫却,莫再也。《绝妙好词》一陆淞《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把心期细问。”却把,再把也,与上句先字相应。大意是诘责归来愆期,故先指令看花梢零谢情形,然后再细问心期也。方岳《沁园春》词《饯春》:“春且住,待新篘熟了,~问行期。”却问,再问也。《董西厢》四:“把马儿控着,不管人烦恼。程程去也,相见何时~。”何时却,何时再也。《西游记》剧十二:“身子困倦,早些寻个宿头,安排些斋吃,~行。”却行,再行也。《西厢》一之三:“回夫人话了,~去回小姐话去。”却去已见前。又二之一:“我不吃筵席了,我回营去,异日~来庆贺。”却来,已见前。《小孙屠》戏文:“兄弟!款款地起来!扶着杖子行,到家,~作区处。”却作区处,再作商量也。犹云挣扎。《错立身》戏文:“如今不免亲去分付一遭,~去坐衙。”却去坐衙,再去坐衙也。兹复于他书证之。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了,~理会。”却理会,犹云再作计较或再说。又《菩萨蛮》词:“且将他量轻发落,~又理会。”此与却理会同。《五代史评话》之《梁史》:“且去买些酒吃了,~做话说。”此亦犹云再作计较或再说。又《晋史》上:“契丹主曰:先立您做天子,则臣民有主,~图进取未迟。”此犹云再图进取也。
❽犹岂也。李商隐《富平少侯》诗:“不收金弹抛林外,~惜银床在井头!”却惜,岂惜也。描写豪侈,与上句语意一贯。杨万里《自嘲白须》诗:“涅髭只诳客,~可诳妻儿!”却可,岂可也,言不能瞒家人也。《西厢》二之一:“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与贼汉,~不辱没了俺家谱!”却不,岂不也。又二之三:“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资。~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小生则今日便索告辞。”却不道,岂不道也。又:“张先生!你少吃一盏,~不好!”却不好,岂不好也。《汉宫秋》剧三:“我依旧与汉朝结和,永为甥舅,~不是好。”却不是好,岂不是好也。《[[!NB130]]梅香》剧一:“趁此好天良夜,不去赏玩,~不辜负了这春光!”言岂不辜负春光也。《倩女离魂》剧二:“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言岂不名正言顺也。三十种本《遇上皇》剧:“人生死子(只)在一时半晌,断了金波绿酿,~不我等闲的虚度时光。”言岂不虚度时光也。《金线池》剧二:“还须亲见蘂娘,讨个明白。若他也是虔婆的见识,没有嫁我之心,~不我在此亦无指望了。不如及早上朝取应,干我自家功名去。”言岂不我亦无望也。
❾副词。才,刚刚。元刊本《单刀会》三《粉蝶儿》:“天下荒荒,~周秦早属了刘项。”此却字脉望馆钞校本作“恰”。元刊本《赵氏孤儿》三《梅花酒》:“这孩儿离蓐草,和今日~十朝。”此却字《元曲选》本作“恰”。元刊本《楚昭王》一《金盏儿》:“你道一个月借军还,我道三十日~得心安。”《调风月》一《那吒令》:“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此例却、恰对举互用。同上剧第二折正旦白:“~共女伴每蹴罢秋千,逃席的走来家。”周文质《双调·新水令》套《思忆》:“落红风里不闻声,叹东君渐成薄幸,~艳冶,又飘零。” 却 却❶语助词,常用于动词后。韩愈《病鸱》:“计较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❷于。李白《别鲁颂》:“谁道太山高,下却鲁连节。”下却犹言低于。 ❸正。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 ❹反而,倒。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❺返,回。李白《题元丹邱颍阳山居》:“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却顾犹言返顾。 ❻还,仍。白居易《饮后夜醒》:“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❼岂。李商隐《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却惜犹言岂惜。 ☚ 判断 坐 ☛ 却 却❶动词词尾。惠洪《渔父词》(来往独龙冈畔路):“长笑老萧多病苦。笑中与药皆狼虎。蜡炬一枝非嘱付。聊戏汝。热来脱却娘生袴。” ❷正。唐庚《诉衷情》(平生不会敛眉头):“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❸於。李煜《应天长》(一钩初月临汝镜):“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❹反。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❺重、再。段克己《鹧鸪天》(千尺长虹下饮溪):“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却少时。” ❻还。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村 丽 ☛ 却 却què(1)动词后面的语助词,相当于了、掉、得、着,随文意而定。无名氏《霜天晓角》:“错错,谁误着,明知明做却。” (5—3680)张先《满江红·初春》:“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1—83)晏殊《酒泉子》:“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1—95)晁端礼《清平乐》:“娇羞未惯,多是低花面。笑里爱将红袖掩,遮却双双笑靥。”(1—441) (2)正,恰。晁补之《酒泉子》:“一轮明月却当空,画栏中。”(1—556)辛弃疾《鹊桥仙·山行书所见》:“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来闲去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面醒处。”(3—1899) (3)还,依旧。黄庭坚《减字木兰花·私情》:“与君别也,愿在郎心莫暂舍。记取盟言,闻早回程却再圆。”(1—391) (4)又,再。黄裳《渔家傲·新月》:“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巳圆却恐佳期窎。”(1—374) (5)岂,难道。俞紫芝《临江仙·题清溪图》:“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杜却重来?”(1—210) (6)过,于。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459)欧阳修《应天长》:“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胜却病。”(1—163) ☚ 全 却回 ☛ 却读音q·üe(ˋ),为üe韵目,属e—ie—üe韵部。乞约切,入,药韵。 ❶退;退却;却步。 上一条: 闋 下一条: 卻 却卻{}二2417①副刚刚;才。官话。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②副再。古北方方言。《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太子)问其耕夫:今投甚处,兴得军兵,~得父业?」③副更。闽语。福建南部:呰下批评~利害这一下批评得更厉害。④连和。闽语。福建南安诗山〖 〗。⑤动躲;藏。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⑥动靠着;紧贴着。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天黑啦,~着墙走,招呼栽摔了‖张三呀的屋里家连和李四呀的屋里紧~着哩。⑦动粘贴。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拿糨子把书皮儿~住。⑧动辜负。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莫~了他的意思心意。⑨动哄骗。⑴晋语。河南新乡、汲县〖 〗。~人‖甭听他的话,他~你哩。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他是~你的‖他~别个。⑩动舀。吴语。江苏靖江。⑪形刻薄。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这个人说话~得很。⑫形精致。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这个玩艺做得真~。⑬形硬挺;不柔软。闽语。广东揭阳〖 〗。新纸票~旧纸票糜糜新钞票硬挺,旧钞票柔烂‖伊个裇衫熨到~~他的裇衫烫得硬挺挺。   却que❶退,击退。《商君书·农战》:“敌不敢至,虽至必~。”《后汉书·西羌传》:“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匈奴,西逐诸羌。”(诸羌:羌族的各个部落。) ❷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众庶。”(众庶:众人。)《孟子·万章下》:“~之~之为不恭。”(却之却之:一再拒绝。恭:敬。) ❸还,再。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辛弃疾《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词:“不如~付骚人手,留和(he)《南风》解愠诗。”(付:交到。骚人:诗人。愠:恼怒。) 但是;却dànshì què【同】 都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常与“虽”、“虽然”搭配使用。 【异】 “但是”是连词;转折意味要重些;可以用在主语之前,也可以用在主语之后。[例]舒婷《我儿子一家》:“我无论何时醒来,看到妈妈都是大睁着双眼,而爸爸依然打鼾。~妈妈却允许爸爸赖床,说爸爸半夜失眠。”“却”是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与“倒”、“可”、“还”、“且”相当;只能用在主语之后,不能用在主语之前。[例]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白芨浆虽然稠,~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
而;却ér què【同】 都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异】 “而”是连词,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可以放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转接前面句子的意思。[例]刘白羽《长江三峡》:“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门外完全是白雾。”“却”是副词,在句子中主要起修饰谓语的作用;不能放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转接前面句子的意思;所修饰的动作、行为与前一动作、行为同属一个主语时,可以用“而”替换,例如:“他没去上班,却(而)去了股市”;当两个动作或两种行为分属两个主语时,谓语前的“却”不能用“而”替换。此外,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出乎意料,超出常情,例如:“我刚想去找他,他却突然来了”;“而”没有这个意思。还可用作动词,表示使退却、推辞、拒绝的意思,例如:“却敌”、“盛情难却”;“而”没有动词用法。[例]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一节江流虽险,~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 却*卻郄què❶向后退 △ 退~。 ❷拒绝;推辞 △ 推~。 ❸相当于“去”“掉” △ 忘~|冷~。 ❹表示语气轻微的转折 △ 文章不长,~很深刻。 ❺姓。 ★却之不恭 ★了却 省却 却卻❶退:退~︱望而~步。 ❷使退却:~敌。 ❸推辞;退还:谢~︱推~︱~之不恭。 ❹去;掉:~病︱忘~︱抛~︱失~︱了(liao)~︱冷~。 ❺表示转折语气:天下雪,~不冷︱文章虽短,~内容丰富。 却què❶ 后退,退步:望而却步。 ❷ 使后退,使退下:却敌。 ❸ 推辞:推却│盛情难却。 ❹ 去,掉:冷却│忘却。 ❺ 副词,表示转折:人老心却不老。 却què退却,使退却。《战国策·秦策一》:“弃甲兵,怒战栗而却。天下固量秦力二矣。”《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 却que却病 却步 却老 却粒 却曲(qu) 却扫 却扇 却说 却月 冷却 了(liao)却 失却 推却 退却 忘却 谢却 却之不恭1 却que〈副〉表示转折:他答应了要去~没去|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想到,她~想到了|这本书篇幅虽小内容~很丰富 却què❶推辞:(周瑞家的)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其意。(六·135) ❷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去掉:(薛姨妈)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方是处常之法。(四·92)(这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一·10) ❸副词,表示转折: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有滋味。(四二·971)昨儿夜里好,只咳嗽了两遍,~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五二·1215) ❹连词。a)表示顺承连接: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七十·1708)只听后面一阵帘子响,~是尤老娘三姐带着两个小丫头自后面走来。(六四·1559) b)表示转折连接:宝玉一看,原来不是袭人,~是晴雯。(三一·717) (宝玉)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是那个? (三四·769)
却què辞绝:中乡魁宝玉~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一一九·1493回目) 却què〖动词〗 一、退却,退(1)。《鲁仲连义不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秦国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引兵退却五十里。《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王奢离开齐国到了魏国,在城头上自杀,用来退了齐兵,保存了魏国。《心术》: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我们短缺的,我们就径直地暴露它,使他们产生怀疑因而退却。 二、拒绝(3)。《李斯谏逐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当初如果四位君主都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使国家不会有这样雄厚富足的情况,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盛名了。《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君王不拒绝广大平民百姓,所以能够显示它的恩德。《李斯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拒绝客卿去成就别国诸侯的功业。 却卻,㕁què❶ 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邵长蘅《阎典史传》:“大军~,离城三里止营。”用作使动,使……退。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匈奴七百余里。”苏洵《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❷ 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策不能进前也。”(策:鞭打。) ❸ 拒绝,推辞。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众庶,故能明其德。”(众庶:众人。)王安石《答曾公立书》:“始以为不请,而请者不可遏;终以为不纳,而纳者不可~。” ❹ 副词。❶ 还,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 ❷ 反,反而。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与人相随。”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无。” ❸ 岂,难道。李商隐《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惜银床在井头!”杨万里《自嘲白须》:“涅髭只诳客,~可诳妻儿!” ❺ 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心头肉。” ❻ 通“隙”。间隙,嫌隙。《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 却*△却;郄queC8B4 ❶表示转折语气的副词:天气很冷,他~穿得很少/这本书虽然很厚~很便宜。 ❷退;后退:望而~步/退~。 ❸使后退:~敌。 ❹退还或推辞:推~/~之不恭。 ❺去,掉:~病/了~/抛~/忘~/省~/失~。 除去 除去除(除开;除却;除掉;屏除;破除;剪除;排除;脱除) 去(去除;去掉;罢去;屏去) 出 打(~枝;~叶) 洗(洗革;洗荡;湔洗) 省(省却) 却(~病;忘~) 辟 襄 耘 摒(摒弃;摒挡) 祛(祛除;~疑) 阙 蠲(~浊流清) 撤(撤除;~火) 消(消除;消却) 抹 拸 拨 离 剪(剪弃) 翦 盥 屏 排夺 涤汔 删夷 振刷 谢却 驱除:驱拂 驱攘 削落 祛除 逐除 药物把感受的风寒散发出来:表(~汗;解表;发表) 驱逐贫穷:逐穷 驱除邪恶:辟邪 削除:刊 削(削免;削落) 夺(剥~)删(删刈;删夷) 剪落 剪截 翦落 剟除 锼剔 雕剿 雕除 雕除 罢免,削除:黜削 废除,削除:革铲 手术切掉:切除铲咋 割掉,除去:割除 刈除 耕薙 芟薙 芟荑 摘去,除去:摘除 拔掉,除去:薅(薅除) 札 拔除 振拔抽拔 用镊子拔除:镊挦 除去集体成员资格:开除 开革 革退 革除 斥革 斥落 斥除 斥退 革除差役:革役 从名册中除去姓名:除名 退名 黜名黜除 开革 除去没有用的部分: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斩头去尾 除去伪装:剥去伪装 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等:洗濯 洗涤 用力除去:排(~出) 斩断去除:斩除 斩芟 全部除掉或移走:连锅端 除去不用:屏(屏弃) 摒(摒弃) 禁弃
另见:铲除 扫除1 清除 除草 ☚ 除去 除去坏人 ☛
拒绝 拒绝拒(闭拒) 却(推却) 谢 障 逆 违阻 阻绝 屏绝 推郤 推辞 抗拒 答复对方,表示拒绝:回绝 反驳回绝:驳回 驳还 推却拒绝:推拒 推辞拒绝:辞绝 推阻 客气地推辞拒绝:辞拒 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七推八阻 拒绝对方要求的委婉说法:碍难从命 碍难遵命 阻挡拒绝:梗拒 闭门拒绝:拒闭 拂逆拒绝:逆拒 公然拒绝:色拒 坚决地拒绝:断然拒绝 严加拒绝:峻拒 峻却 假意拒绝:明推暗就 (不接受请求、意见、赠礼等:拒绝) ☚ 不接受 拒绝的方面 ☛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表示疑问语气:欤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 语气 声气 ☛
后退 后退退(退步;退身;逆退;倒退;向后退) 还 却(却去;却步;却退) 缩(退缩) 使车向后退:倒车 向后退去:退走 向后倒退:却背 退却,后退:迁延 退缩,躲闪后退:却步 因气馁而后退:馁却 因为胆怯而后退:畏葸退缩 因挫折而倒退:挠退 因惊恐而后退:惊退 小步迅速后退:反走 不努力就要后退:逆水行舟 踉跄倒退:跌退
另见:退让 退怯 退缩 ☚ 进退 前进 ☛
出乎意外 出乎意外非意 毋望 表示超出预料:还(他~有办法) 出乎意外的语气:乃 竟(竟然;竟自;竟至;竟然至于) 却 还(~是)反(反倒;反而;相反) 倒(倒反;倒是) 嗯 曾不 曾无 曾未 如此(竟如此) 居然 敢情敢自 原来 出于意料之外:望外 望表 出自意外 出乎意表 意出望外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出于意表 出人意表出人意料 出乎意料 出自意外 出于意外 出于不意 出于料外 不期而然 超人意表 绝人意表 表示出乎意料:一(~至此哉) 出乎意料地:冷不防 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出人意(出人意外) 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事出意外 事出望外 事出虑外 事出万外 事出不意 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从天而降 自天而降 从天而下 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其不虞 出其不备 出于敌方意料之外:出敌不意 出敌意外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出乎意外) ☚ 没有料到 猜测 ☛ 却卻què去约切,入药。 ❶退却,后退。《韩非子·定法》:“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 ❷回避,逃避。《史记·鲁仲连邹阳传》:“勇士不~死而灭名,忠臣不先生而后君。” ❸拒绝,推辞。《楚辞·九辩》:“~骐骥而不乘兮,取驽骀而取路。” ❹副词。再,还。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 ❺副词。反,倒。刘师恕《护花》:“花开笑春风,~被风吹落。” ❻助词。了,掉。动词词缀。《琵琶记·书馆悲逢》:“脱~巾帽,解~衣袍。” 却卻、郄què❶后退。如:退却是为了进攻,令人却步。 ❷推辞,不接受。如:推却,盛情难即。 ❸副词,表示转折。如:别人都走了,他却不走。 ❹去,掉。如:了却一桩心事,此事无法忘却,失却自信心。 却[卻]quèⅠ ❶ (后退) step back: 退 ~ go back; retreat ❷ (使退却) drive back; repulse: ~ 敌 repulse the enemy ❸ (推辞; 拒绝) decline; refuse; reject: 推 ~ decline; refuse; 盛情难 ~。 It would be ungracious not to accept your invitation. ❹ (用在某些动词后, 表示动作的完成): 冷 ~ cool off; 忘 ~ forget; 了 ~ 一个心愿 fulfil a wish Ⅱ (表示转折) but; yet; however; while: 他很同情她, ~ 又不知说什么好。 He was full of sympathy for her, yet he didn't know what to say. 她有许多话要说, 一时 ~ 什么也说不出来。 She had a lot to say, but at the time she was unable to utter a word. ◆却病 [书] prevent or cure a disease; 却病延年 vent disease and prolong life; banish illness and increase long life; banish illnesss and prolong one's life; prevent disease and prolong life; 却敌 repulse the enemy; drive back the enemy; 却说 now the story goes; 却之不恭 It is disrespectful to decline [refuse].;It would be disrespectful [impolite] to decline ... 却què❶ 却步求前|却之不恭
❸ 摆袖却金|闭门却扫|杜门却扫|阖门却扫|望而却步|望之却步
❹ 盛情难却 却卻;㕁què(7画)
  【提示】卩,不要错写成阝。 *却〔· 卻〕què7画 卩部 (1) 退:退~|~步。 (2) 使退后:~敌。 (3) 拒绝;推辞:谢~|推~|盛情难~。 (4) 去掉;了结:忘~|了~。 (5) 连词。表示意思上的转折:这顿饭钱没少花,~没吃饱。 却卻㕁què小篆作卻。从卩(節本字),谷(jué,噱的本字。本口上唇状,不是山谷的谷字)声。声母演变旁纽双声,如角确、己杞、斤芹例。本节制义。引申为退义。如:望而却步。组词如:退却。字形后讹变简化为却,从去旁。东汉隶书、楷书多如此写。脚字也从此声。 中古又讹成㕁。现以却为规范字。其他两形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这字特别要注意区别右耳刀:单耳刀是退却的却;双耳刀的郤读xì,当姓用(它的异体郄也是姓),不是退却的却字。退义又引申为退还,不受。如:盛情难却。又作表示转折、对立和违反常情的副词。如: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他却不知道。又和去、掉的用法接近。如:了却一件心事|失却力量。 却卻★异◎常★常◎异
què卻,形声,从卩, (jué)声,本义为节制,引申为使后退、推辞、去掉等,假借为连词(相当于“但是”“可是”等)。俗字作“却”。《异体字表》以“卻”为异体字。 【辨析】 ❶以“却”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jiǎo:脚。 ❷却/退 见416页“退”。 【构词】 冷却(冷卻)∣退却(退卻)∣忘却(忘卻)却(1)〈副〉正;正好;恰好。 《金》二: 一日,也是合当有事,~有一人从帘子下走过来。又: 妇人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打在那人头巾上。又三: 那妇人从楼上应道:“奴~待来也。”又: 那妇人道:“~是拙夫分付奴来。” (2) 〈副〉再;然后。 《金》二: 王婆道:“不多,由他!歇些时~算不迟。”又五: 且不要慌,等我一发吃了,~说与你。又: 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身上。 (3) 〈副〉倒;可;且。 《金》三: 婆子又道:“官人,你和勾栏中李娇儿~长久?”又五: 好~是好,只是奴家临时手软了,安排不得尸首。 《醒》七: 晁大舍拆看了书,见书上写得甚是关情,~也有几分自己过意不去。 《聊·翻》九: 二三年不见哥,~在这里受折磨,形容叫人看不过。 (4) 〈连〉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用于主语前。 《醒》八九: 张氏卷了卷袖,紧了紧裙,手提溜着个棒槌往外就跑。谁知道这张氏虽不贤惠,~石巨甚有主意,将张氏双手抱住。又九二: 晁夫人弃世升天,陈师娘失了老伴,虽也凄凉,~晁梁夫妇一一遵母所行,不敢怠慢。 (5) 〈连〉用在并列的两项之前,表示选择疑问。 《金》五: 你们~要长做夫妻,要短做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