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印度谷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印度谷螟Indian meal moth为害粮食及多种贮藏物的仓库害虫。学名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全世界。为害稻谷、粉类、豆类、油料、中药材、干果、蜜饯、鲜枣、塑料制品等。
年生4~6代,以幼虫在仓内缝隙结茧越冬,次年春暖化蛹羽化为成虫,产卵于粮堆、油料表面,每雌产卵39~275粒,多可达350粒。最适宜发育温度24~30℃,在27~30℃完成一代需36天,在21℃时需42~56天。初孵幼虫喜先蛀食胚部,后剥食外皮; 对玉米,则在蛀食胚部后,潜入籽粒中为害。幼虫有在粮面叶丝成网、封顶粮面的习性,故有“封顶虫”之称。老熟后则离开粮堆向墙壁、梁柱屋顶及包装缝隙或背风角落吐丝结茧、化蛹越冬。主要防治措施是剔刮虫巢,清除虫源,仓房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入产卵。在仓内挂敌敌畏布条,有虫粮可用高温、毒气薰蒸处理。 印度谷螟Indian meal moth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全世界。为害谷类、面粉、油料、药材、干果、塑料制品。成虫翅展13~18 mm,赤褐色;前翅长三角形,近翅基1/3翅面为灰黄色,其余赤褐色,散生紫黑色小斑点。末龄幼虫体长10~13 mm,头赤褐色,体淡黄白色或淡黄绿色。一年发生4~6代,以幼虫在仓内缝隙结茧越冬。卵产在粮堆及油料表面。幼虫喜吐丝成网封住粮面,或缀粮粒成小团潜伏其中为害。幼虫老熟后爬向隐蔽处吐丝结茧越冬或化蛹。已在粮粒小团的幼虫,则在团内越冬或化蛹。清仓消毒,剔除虫茧,封嵌缝隙以清虫源;隔离无虫粮,以防成虫产卵;虫粮用高温处理或药剂熏蒸为主要防治措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