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卫生统计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

系卫生领域的一门学科。是用一般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卫生业务并指导其工作的一门知识。包括人口与生命统计、疾病统计、生长与发育统计、卫生业务统计等。人口统计包括人口出生、死亡、增长、寿命及其规律;疾病统计,包括疾病在人群中存在情况、发生与变化规律,病因与防治情况;生长与发育统计包括主要发育指标、特点与规律;卫生业务包括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卫生业务活动情况、质量标准等。卫生统计是指导卫生工作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

卫生统计学

运用统计学一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业务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有:疾病统计,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存在情况、特点、发生变化的规律、发病原因及防治情况;生命统计或人口统计,研究人口的出生、死亡以及寿命的情况和规律;生长发育统计,研究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卫生业务统计,研究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卫生机构的活动和工作质量等。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

是应用统计学一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业务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有:
❶疾病统计: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存在情况、特点和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发病原因和防治情况;
❷生命或人口统计:研究人口的出生、死亡以及寿命的情况和规律;
❸生长发育统计: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问题;
❹卫生业务统计:研究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卫生机构活动和工作质量情况等。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研究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状况的一门科学。它是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研讨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和手段。
任务和内容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民健康水平和卫生事业状况,提供表达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数据和统计指标,为制订卫生事业计划、评价卫生保健措施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卫生事业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人民健康统计与卫生业务统计。
(1) 人民健康统计: 包括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与生长发育统计,反映人民健康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❶医学人口统计。它包括人口静态与动态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人口静态资料通过人口调查取得。人口总数及按性别、年龄、职业等分组的人口数等是进一步计算出生、死亡、疾病统计指标的基础。人口动态资料包括出生、死亡、婚姻、迁移等,主要依靠登记方法取得。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以及死因构成等重要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可以了解当地人民健康水平及其动态。
❷疾病统计。除一般疾病的全面统计外,重要疾病如急性传染病、结核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及各种地方病等均宜作专题研究。从死亡原因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疾病对生命影响的严重程度,从工矿企业职工的病伤缺勤资料分析可获得疾病影响生产的程度。按不同地区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组的疾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了解疾病的地区分布,不同人群染患各种疾病的严重度的差别。通过历年资料比较还可以评价地区防治疾病的成绩。
❸身体发育统计。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等发育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客观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另一重要方面。在一定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几项身体发育指标的测量与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当地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生活环境条件以及医学卫生设施的组织与管理水平均有密切关系。只有深入了解人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有关环境条件、卫生设施和工作方法等,才能合理而科学地制定卫生工作计划,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促进人民健康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才能正确评价所采取的卫生措施的实际效果。卫生统计工作者应了解人民健康状况研究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研究工作。
(2) 卫生业务统计: 包括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与卫生专项业务统计两大类。
❶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是全国或一个地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及各科床位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等统计。这些数据反映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及其对人民健康的保证程度,是编制各项卫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卫生事业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事业基本情况报表制度,由各级卫生单位按照规定格式及日期逐级汇总上报取得的。
❷卫生专项业务统计是依据不同卫生专业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特点而进行的统计,包括医疗预防统计、卫生防疫统计、妇幼保健统计、疾病防治统计、农村卫生统计、工业卫生统计等。收集资料的方法,除依据中央或地方颁布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外,还可通过一时性调查的方法以取得内容较为详细的资料。由于结合各项专业内容,其所用的统计项目与统计指标也各有不同。
健全的卫生统计工作网是实施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条件。在采用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时,广大基层卫生人员与卫生统计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调查。一个较大规模的调查须事先做出周密的计划、训练大批调查员、广泛宣传调查的意义以取得群众的合作,这些都是收集正确可靠资料的关键。
中国卫生统计的发展 远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人口数字的记载。在周朝以后的各代史书中,均可查得人口数,但收集方法与资料的正确程度如何,缺乏说明。现代人口普查与生死登记工作在有些欧美国家已有约二百年的历史。中国清朝政府于1911年,国民政府于1928年曾先后举行过全国性人口普查,但内容简单,调查组织也不够健全。查得的人口数1911年为37,767万,1928年为48,550万。新中国成立后,1953、1964及1982年先后举行过三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人口数分别为60,194万,72,307万和103,188万人。三次普查的质量都比较好,统计数字比较精确,特别是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增加到19个,动员普查员与普查指导员达五百多万人,应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整理,计划周密、资料可靠、分析细致,是一次科学性很高的全国人口普查。生、老、病、死以及身体发育统计都已取得显著的发展与提高。解放前仅少数教学、科研单位做过一些生命统计试点,收集过一些零星的有关人民健康的资料,写过若干篇论文或工作报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进行了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员的调查,开展了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各地方卫生机构在保证完成卫生部统一制发的卫生统计报表的前提下,还结合本地区的需要增加统计指标或增发一些地方性卫生统计报表,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培训了大批卫生统计人员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职或兼职从事统计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本地区(单位)的卫生统计资料,以基层为起点,逐级汇总上报到卫生部,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卫生统计工作网。卫生部将统计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编印成册,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中国曾多次采用过普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重要疾病、死亡原因及身体发育资料。早在五十年代通过粪便普检和钉螺密度普查,摸清了全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为消灭血吸虫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食管癌、鼻咽癌、肝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高发地区的普查,以及肺结核病、糖尿病等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摸清了不同性别、年龄的患病率,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及计划生育方面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七十年代中期举行了全国人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除台湾省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次居民死因调查,取得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其中恶性肿瘤死亡部分已分别按照肿瘤种类和地区计算死亡专率,绘制成统计地图,为了解全国各种肿瘤的地区分布及其严重程度提供了丰富资料。
中国卫生统计的展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使卫生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卫生事业的现代化服务,必须做到:
❶进一步做好基础统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原始记录,建立登记制度及台帐制度,进行数字质量检查,提高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格按照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如实填报统计数字。
❷加强卫生统计数字的分析研究工作。要在准确统计数字的基础上,做好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利用,以反映情况、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根据需要开展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卫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政领导制定卫生政策,编制卫生事业计划,加强科学管理,提供符合实际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统计资料,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❸健全卫生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卫生工作质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人民健康指标。改革完善现行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并研究在卫生统计工作中如何运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
❹积极创造条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建立现场研究基地,进行各项卫生统计研究工作,长期积累资料,从而取得方法制度的经验与综合研究成果。
❺积极培训卫生统计干部,提高卫生统计数字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在职卫生统计干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加强人民健康状况统计及卫生业务统计方面的教育,扩大研究生及进修教育,培养卫生统计新生力量以适应客观需要。
❻大力普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吸取其他国家在卫生统计方面的优点与经验,以提高中国卫生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 卫生经济学   医学人口统计 ☛
000141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