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卫生宝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是综合性中医著作。元罗天益著。撰年不详。《元史·艺文志》最早著录。本书原刻本已佚。元杜思敬编刊《济生拔粹》(丛书)时,曾收入本书。明永乐十五年(1417)杨荣、韩公达校刊此书,后亦少见流传。目前通行本系清李锡龄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校刊《惜阴轩丛书》时编入的刻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63年、1987年两次据此重印。
 罗天益(约1220—1290),字谦甫,元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医学家。罗氏学医于著名医家李东垣门下,勤奋努力凡十数年,尽得其传。东垣临终,以所著之书相托。《脾胃论》、《兰室秘藏》,均有罗氏序言,并辑有《东垣试效方》9卷。东垣死后30年,祠奉如生。曾任职太医,治学注重临床实践,不尚空谈。曾谓:“余受学于东垣先生,先生授以《内经》要奥,仍授以制方之法,……凡古今名方,亲获者,类以成书。”由此可见其学术渊源与治学方法。另撰有《内经类编》、《经验方》,均已亡佚。
 本书24卷,约30余万字。前有友人序言和自启。全书分4部分内容:卷1—3为“药物永鉴”,载文25篇,结合病案,辨析误治原因,以为后学警戒。卷4—卷20为“名方类集”,介绍各科常见病证,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精选古今效方766首。为方便读者掌握运用,详述这些方剂的组成、主治及服用法。是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卷21为“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物的性味、功能,是对张元素、李东垣药学理论的总结。卷22卷—卷24为“医验记述”,主要记载了罗氏本人的临证治验。另有 “补遗”一卷,系后人增订,选辑了张仲景以下一些名家治疗外感病的经验方。
 本书为罗氏晚年所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元素、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但书中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特别是大量的医案记述,反映了作者在继承东垣学术经验的同时,有相当丰富的证治体会。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阐述发挥东垣脾胃学说。罗氏继承东垣的基本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人身之所本,对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多有发挥。东垣强调饥饿惊恐、劳倦等内素致脾胃内伤。而罗氏为太医,治疗对象不同,故多责之饮食自倍、饮酒无度或醉以入房等因素。并立 “食伤脾胃论”、“饮伤脾胃论”,阐发脾胃内伤须分饮食。对劳倦所伤,分虚中有寒、虚中有热分述之。二是详于三焦气血寒热辨治。对寒热病证的辨治,罗氏分上中下三焦和气分、血分而详加论述,条分缕析,见解独特。三是总结药误教训。通过病例分析,提出了无病服药易伤其正、用药无据玩忽人命、滥用苦寒损伤脾土、古方名实须当详辨等论点。
 《卫生宝鉴》传东垣之学,对于研究 “补土派”的脾胃学说,是一部必读之书。同时以其理法俱备,条理井然,类集众多名方,详录临证效验,故对中医临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明清医著引录本书内容者颇多。其中关于三焦气血辨治的方法,对明清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卫生宝鉴

综合类著作。元罗天益撰。二十四卷。天益字谦甫,真定 (今河北保定) 人。为著名医家李东垣弟子,继承东垣学说,医学造诣颇深。撰有 《内经类编》 等。罗氏以 《内经》理论为依据,师承李东垣学术思想,兼采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于至正三年 (1343) 撰成此书。卷一至卷三为药误永鉴,指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春服宣药辨、承气汤辨,下多亡阴、汗多亡阳、泻火伤胃、妄投药诫凡二十五论。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为本书之重点。认为集“古今之方,择之以精,详而录之,使后人有所依据”。卷二十一为药类法象,记载“药物性味厚薄,各有所用,证治增损,欲后人信之”。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医验记述,记罗氏临证治验。提出 “遇如是病,用如是药,获如是效,使后人慎之”。后附补遗一卷。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条理井然,颇多参考价值。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吴郡韩氏刊本,嘉靖间明德堂刊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卫生宝鉴

综合性医书。24卷,补遗1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一至卷三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各科较常见病证,选用效方,详其主治及服用法,为本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卷二十一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的性味、功能; 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医验记述,联系临床实例予以阐述,颇多经验之谈。补遗1卷,系后人所增订。建国后有排印本。

卫生宝鉴

(1343年)书名。元·罗天益(谦甫)著。共24卷,补遗1卷。内容分四部分。一为《药误永鉴》,有札记性短文25篇。二为《名方类集》,共28门,每门有论有方。三为《药类注象》,将药物按五方、五时、生化收藏及升降浮沉等分类而论之。四为《医验记述》,为医案部分。

卫生宝鉴

二十四卷。元罗天益(约1220——1290)撰。罗天益,字谦甫,真定 (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从著名医家李东垣学习,为李氏得意门生,尽得其师倾囊所授,故造诣颇深。兼承师意,撰有《内经类编》一部,惜无传本。《卫生宝鉴》为罗天益代表作,系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继承其师学术思想,兼采诸家之说,结合自己心得体会撰成。卷一至卷三为药误永鉴,凡二十五论,论辨发明误治之弊。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按证治分十四门,采古今精要之方,使后人有所依据。卷二十一为药类法象,论药性用法。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医案治验,述作者临证经验。后附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作,专论伤寒证治。作者对其师学说多有发挥,如其论脾胃病因,强调饮食所伤有饮伤和食伤之分;劳倦所伤有虚寒和虚热之别。此说更为详辨。作者在前人脏腑辨证启示下,对三焦证治独有创见,阐明了气分实热与血分实热的异同,对后世研究三焦病机多有启发,颇受医家重视。此书有蒋用文所作序一篇,称其书“论病则本于《素》、《难》,必求其因。其为说也详而明,制方则随机应变,动不虚发。其为法也简而当,大抵皆采摭李氏平日之精确者,而间概括己意,旁及于诸家者也。”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 吴郡韩氏刊本,弘治中刘氏刊本,惜阴轩丛书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卫生宝鉴wèishēngbǎojiàn

医书。24 卷,补遗1 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杲的学生, 该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理论, 又旁采诸家学说, 结合个人经验心得编成。内容包括“药误永鉴” “名方类集” “药类法象” “医验记述” 等。其中“名方类集” 针对多种较常见病症, 选用效方, 详其主治与服用法, 为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有排印本。

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

《卫生宝鉴》系综合性医书。24卷,补遗1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是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晚年得意门生,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和“易水学派”张元素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学说,参以个人的心得编成此书。卷1~3为“药误永鉴”,罗氏结合病案,辨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借鉴,警示后学不要重犯类似的错误;卷4~20为“名方类集”,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各科常见病证,精选古今效方,为了便于读者掌握运用,详述这些方剂的主治及服用法,是为本书的主要部分; 卷21为“药类法象”,简述一些常用药物的性味、功能;卷22~24为“医验纪述”,联系临床实例,诊治思路比较活泼,方证契合。体现了作者在继承李杲学术经验的同时,有相当丰富的证治心得。“补遗”一卷,系后人所增订,选辑张仲景以下一些名家有关治疗外感、中暑等病证的经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据考证,《卫生宝鉴》原有元刻本,后在频繁的战争年代散佚。又元·杜思敬编刊《济生拔粹》(丛书)时曾收入本书,迄1417年(明·永乐15年),杨荣、韩公达校刊此书,后亦少见流传,目前通行本系清·李锡龄于1846年(道光26年)校刊《惜阴轩丛书》时所编入的刻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

☚ 儒门事亲   医垒元戎 ☛
000136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