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卢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卢植?—192

东汉末官吏、学者。字子幹。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少与郑玄师事马融,博通古今,好精研而不寻章摘句,曾教授生徒。灵帝初年征为博士,熹平四年(175年)任九江太守,继任卢江太守,镇压当地少数民族起义。复任议郎,在东观校《五经》记传,补续《汉记》。转侍中,迁尚书、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任北中郎将,镇压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后败于张角。受宦官左丰之谮陷,下狱。得赦,复为尚书。曾反对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中平六年(189年)卓废灵帝,植独不同意,卓欲杀之;得蔡邕之救,免死罢官,隐居于上谷,后病卒。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今佚。

卢植?~192年

字子干, 涿郡涿 (今河北涿县) 人, 东汉著名学者、 政治家。 年少时与郑玄学于马融, 能通古今学, 喜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 官至尚书,北中郎将。曾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于东观校中书 《五经》传记, 补续 《汉纪》, 著有《尚书章句》、 《三礼解诂》, 今皆亡佚。

卢植公元?——196年

字子干。东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灵帝(刘宏)建宁(公元168——171年)中为博士,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又任九江太守,有政绩。少时师事马融,通古今学,深研诸经,不守章句之旧法。主要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周易注》等书,皆不传,清人辑《礼记解诂》一卷。

卢植?—192

东汉末将领、官僚。字子幹,涿郡涿县(河北今县)人。灵帝时,先后任九江、庐江太守。中平元年(184年)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屠杀万余人;又围张角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筑围凿堑,造作云梯,但久攻不下,被征还,后任尚书。董卓专权后,罢职,旋任袁绍军师。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已佚。

卢植?~192

东汉末将领。字子斡,涿郡涿县(河北今县)人。灵帝时,任九江、庐江太守。中平元年(184年)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屠杀万余人;又围张角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筑围凿堑,造作云梯,但久攻不下,被征还,后任尚书。董卓专权后,罢职,旋任袁绍军师。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已佚。

卢植?—192

东汉经学家、史学家。字子幹。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少与郑玄同师事马融,能通经今古文学,但好研究义理而不守章句,时人称为“海内大儒”。建宁中,征为博士。熹平四年(175)任九江太守,后任侍中、尚书、北部中郎将等职。因与董卓不合被免官,退隐上谷,袁绍曾请为军师。宣传天人感应观点,光和元年(178),借日食之机,上书汉灵帝,请任用贤良、解除党锢、减轻赋税、限制聚敛,以“消御灾凶”。主张薄葬。临终,令其子俭埋于土穴,不用棺椁,仅用单帛附体。与马日碑、蔡邕、杨彪、韩说在中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东观汉记》。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已佚。

卢植?—192

东汉臣。字子幹,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少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以才累拜博士、九江太守、庐江太守、议郎、尚书、北中郎将。灵帝崩,宫乱,植以老病求归,初平三年(192) 卒。

卢植?—192

东汉大臣。字子幹。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灵帝时,历任博士, 九江、卢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 率军前往镇压,被张角击败。后任尚书,因得罪董卓,罢职。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今佚。

卢植?—192

字子斡。东汉涿郡涿县(河北)人。才兼文武。师事马融,通古文经及今文经。好研经文而不守章句。闭门教授。灵帝初,征为博士。历任九江、庐江太守,镇压蛮族的反抗斗争。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拜北中郎将,发诸郡兵镇压河北黄巾军,为张角所败。董卓之乱时,罢官。曾任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碑等校中书《五经》纪传。补续《汉纪》。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今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7:36